如何評價雍正皇帝?歷史上雍正是怎樣的一個人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yinzhēn)(1678年—1735年),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聖祖康熙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hūwaliyasuntob),廟號清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憲皇帝,temgetulehehūwangdi)。葬清西陵之清泰陵。雍正在位時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並將青藏、外蒙古地區納入版圖,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實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系列鐵腕改革政策,對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順治選了康熙繼位,雍正選了乾隆繼位。這兩位大清皇帝,都君臨天下60年,開創出中國皇朝史上的「黃金時代」——「康乾盛世」。應當說,雍正有眼力,有見識,看準並決定要乾隆繼承、光大他的事業,確是選對了接班人。這對大清帝國、對中華民族、對亞洲歷史及世界文明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一個敢於改革、頗有作為的封建帝王

雍正即位,立志「振數百年頹風,為此,針對康熙末年的種種積弊,從恢復中央集權,強化皇權入手,實現了國家的政治穩定,然後著手進行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社會改革。一方面,他以高壓政策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著意於反對朋黨的鬥爭,消除康熙末年奪嫡之爭造成的統治集團內部矛盾,以及隨之而來的統治合法性危機。為此雍正鎮壓和懲處了塞思黑、阿其那集團和隆科多、年羹堯集團,繼之又嚴厲整飭以李紱、楊名時為代表的科甲朋比現象。與此同時,不放過一切機會,對社會上關於他矯詔篡立的懷疑和攻訐進行反覆辯解和打擊。雍正六年,抓住曾靜投書謀反案,雍正出奇料理,頒布宜講《大義覺迷錄》,興起了一場清算呂留良「華夷之辨」的文字大獄。綜觀雍正一朝的文字獄,真正因文字獲罪者少,而多數是同當時尖銳複雜的政治鬥爭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政治案件,如汪景祺、錢名世、查嗣庭等案即是如此。要特別指出的是,從呂留良之獄開始,清朝文字獄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成為統治者整治民心風俗,鉗制人民思想,進行文化專制的工具。從此,文字獄與封建專制更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並從廟堂之上蔓延到了陋巷細民之間。此外,雍正在思想領域,大搞「神道設教」,推崇迷信,用愚昧來維護統治。

《雍正王朝》劇照

一個典型的政治家

有人說,雍正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尤物。他能忍,時時告誡自己戒急用忍,處亂不驚。他曾說:「朕經歷世故多年,所以動心忍性處實不尋常。」他深諳「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在重大事務中,以堅忍的毅力鍛煉耐性。因此,在康熙末年兩廢兩立太子及眾阿哥奪嫡紛爭的激流漩渦裡,他動心忍性,韜光養晦,很好地掩飾、保護、排解自己的政治慾望,取得了最後的成功。他有清醒的政治頭腦,靈敏的政治噢覺。對於政治形勢、政治氣候及其走向,能明察秋毫,審時度勢。他可以不為名聲所累,想怎麼幹就怎麼幹,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他自信果決、雷厲風行;他也陰險、殘忍,心狠手辣,富有統治權術。

南懷瑾曾經如此評價雍正:清朝入關定鼎八十年後,有了一位文學詞章並不亞於任何一位翰林進士,談禪說道,並不遜於禪門宗師的雍正皇帝。他的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內肅權貴,不避親疏。外立綱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當然可使內外肅穆,誰敢與之抗衡。一般評論,便只能說雍正猶如漢代的文(漢文帝)景(漢景帝),過於忮刻而己。但他對用人之道,卻真能實踐「賢者在位,能者在職」的原則。

目前對於雍正的歷史評價,存在著兩種偏頗趨向,一種是用雍正得位不正和清洗對手的不擇手段來貶低雍正政治的積極面;另一種則是「翻案派」,試圖利用推翻雍正「得位不正」的觀點進而對雍正在奪儲、清洗對手等一系列問題上進行大面積的美化,誇張地將雍正推到「內聖外王」的嚇人地步。我們認為,這兩種傾向都是錯誤的,也都是片面的,相信隨著清史研究的進一步的深入,雍正這一毀譽參半、色彩斑斕的政治形象會更加豐滿起來。

《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