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冬,千古一帝康熙皇帝走完了自己輝煌的一生,之後,其四皇子,原先的雍親王愛新覺羅·胤禛入承大統,成為清朝政府的第三位掌權者,在雍正執政期間,他勤於政務,並出台過整飭吏治等一些利國利民的政策,這也為後來康乾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就是這麼一位勤政愛民的皇帝,在皇權最高點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利,而做出令世人非常驚悚的迫害親兄弟行為。
在雍正繼位時,包括他自己在內,一共有15個皇子年滿20歲,他們分別是皇長子允禔、原先為皇太子後來又被廢了的皇二子允礽、皇三子允祉、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皇帝本人)、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佑、皇八子允祀、皇九子允禟、皇十子允(我)、皇十二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皇十四子允禵、皇十五子允偶、皇十六子允祿和皇十七子允禮;本來雍正皇帝擁有眾多兄弟應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然而他對待自己兄弟的手段卻令人咋舌。
從眾皇子的結局看,大概能分成四大類:
一、康熙時期受到處分,雍正時期去世的。
主要代表是皇長子和皇二子。
生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皇長子允禔,才華橫溢,長相俊美,曾經很受父皇康熙的喜歡,只因在後期太子廢立過程中企圖陷害太子,故而被康熙革除王爵,圈禁,直到雍正十二年去世。
生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皇二子允礽,在幼年時被立為太子,但後來卻因故而兩度被廢,最終甚至落了個被圈禁的下場,並且從此以後不再參與政事,後來在雍正二年時去世。
二、雍正時期基本上沒有受到嚴厲懲處,壽終正寢的。
代表為皇七子、皇十二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
生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皇七子允佑,是康熙在眾多兒子中認為心地最好與最和藹可親,於雍正八年去世。
生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額皇十二子允祹,跟其他皇子不一樣的是,其不拉幫結派,不爭奪皇位與權力。在雍正初年封為郡王,但是而後卻幾遭貶斥,降為鎮國公,乾隆二十八年去世。
皇十五子允偶生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雍正四年封貝勒爵,令其守景陵,雍正九年去世。
皇十六子允祿生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被過繼給其他皇族成員,雍正即位後,讓其世襲莊親王爵位,乾隆三十二年去世。
三、受到雍正嚴厲懲處,部分被圈禁致死的。
代表為皇三子、皇五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
皇三子允祉生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他並不熱衷政治,一心治學,著書立說。雍正即位後,命令其看守康熙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剝奪爵位,囚禁在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去世。
皇五子允祺生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對於他的評價是:心性善,人敦厚,不捲入黨爭,但在雍正即位後,其世子爵位被剝奪,同樣於雍正十年去世。
而接下來說到的四個皇子,是雍正皇帝處置最嚴厲,最無情的四個皇子,其中皇十四子允禵還是雍正的親弟弟。
皇八子允祀,生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個人能力出眾,聲望也高,當初康熙時期爭奪皇儲時是雍正最強勁的對手。雍正初年,被晉封廉親王,雍正四年,以結黨妄議朝政為由被雍正削去王爵,圈禁,除宗籍,並更名為「阿奇那(滿語意為狗)」。
皇九子允禟,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與皇八子結黨,雍正即位後,被派駐外地,後於雍正三年,因違法亂行,結黨營私等理由被奪爵,圈禁,雍正四年被削宗籍,令其改名為「塞斯黑(滿語意為豬)」,圈禁致死。
皇十子允(我),因黨附皇八子,於雍正元年被奪爵,圈禁至死。
皇十四子允禵是雍正同父同母的一奶同胞,生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黨附皇八子允祀、且康熙晚年爭寵,與雍正對立。康熙駕崩後,他曾經回京奔喪,卻被無情拒於城外,後被派到景陵看守,受到雍正皇帝親兵的看管與軟禁,雍正四年,父子二人被圈禁在景山壽皇殿,乾隆繼位時才被釋放。
四、受到雍正器重和重用的兄弟。
代表為皇十三子和皇十七子。
皇十三子允祥生於康熙二十六年1686年,是雍正皇帝的死黨和絕對擁護者,雍正即位後冊封為怡親王,總管戶部,深受雍正的器重和賞識,雍正八年病逝,雍正特命其可不避皇帝名諱,將姓名改回愛新覺羅·胤祥。
皇十七子允禮生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與雍正關係也很密切,雍正元年封為郡王,在雍正六年的時候,其更是被晉封為親王,之後被派駐各部門擔任要職,還曾處理民族事物,乾隆三年去世。
由此可見,在雍正一朝,他絕大多數成年的兄弟們幾乎都受到了一定的懲處,而在那個皇權至上的時代,這種兄弟手中之間的爭鬥確實顯得十分殘酷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