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過程有反覆,而且會惹毛很多人。為什麼大家都認為四爺是個陰謀家,是個壞人呢?就是因為雍正招惹了文人。那時候沒有微信,沒有微博,沒有網絡,只靠一隻筆,詩書傳天下。只有文人可以記錄歷史,尤其是雍正身後編寫歷史。而到了民國時期,報紙是非常發達的,從清末開始,報紙就像現在微信、微博一樣,大家都看,就養活了一批文人。現在吃這碗飯,得有良知、有底線、有操守,得有專業的技能。有些人就不是這樣,他就是靠寫一些段子,充當段子手,來掙這個稿費。
「雍正跟呂四娘愛恨情仇的故事」、「雍正跟嬤嬤不得不說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野史。也就是說,其實四爺的形象是被不斷建構的,一方面是得罪了很多文人,很多所謂的知識分子,讀書人,他們來塑造一個四爺。但是在民國之後,我們很多段子手,他們為了謀生,為了取悅這些讀者,又反覆的去編一些東西。
那麼這麼多的關於四爺的作品,它是怎麼進行藝術加工的呢?我認為,四爺的形象構造經歷過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91年《戲說乾隆》開始。中國第一套戲說歷史的連續劇就是香港拍的《戲說乾隆》。當年鄭少秋他們拍《戲說乾隆》,傳入大陸以後,騙了很多錢,賺了很多錢,所以大陸的一些影視工作者、編劇、導演就發現,居然還能這樣!我們也會寫!於是乎就有了《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於是就有了《宰相劉羅鍋》,然後又有了《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階段跟四爺還沒有太大的關係。
第二階段,是《雍正王朝》階段。這一階段才是雍正崛起的時候。因為大家描述康熙也好,描述乾隆也好,描述和紳、紀曉嵐也好,都是把自己想像的東西,想表達的東西,隨時碰上、接上。碰不上,也把一些想法寄托在古人當中,希望現在的領導者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不是那個樣子的。所以就有了一批連續劇,將這些皇帝微服私訪,到工廠、到農村、到山區、到礦山調查,然後除霸、除奸這些事。其實這些事歷史上都沒有,都是不存在的。
第三階段,當大家知道,這些惡搞,這些理想化的東西都是不存在的以後,就把錢和目光又關注到了後宮。關注到後宮寫誰呢?再寫康熙,再寫乾隆已經沒人看了,所以生生地就把一部穿越小說、架空小說《甄嬛傳》按到了雍正這裡。為什麼要按到雍正這裡呢?就是因為我們需要後宮,而雍正的後宮是最神秘的,因為他接近於沒有後宮,有幾個女人,也都是象徵性的,每天十分鐘例行公事般地結束一場戰鬥,然後接著去批閱文章去。這個東西非常可怕,不是他身體不行,而是真的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