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上位三大功臣配享太廟 三大功臣遭遇橫禍

康熙的生育能力強,他以35子、20女(寫上宗譜的有24子11女)的驕人成績,成為了帝王體系中名副其實的翹楚。

他的兒子們,為了他那把龍椅和那坨玉印,結成了大爺黨、太子黨、三爺黨、四爺黨和八爺黨。著名的「九子奪嫡」就是康熙的兒子們留給歷史的慘痛典故。

最後,胤禛靠制度上位,接過了康熙爺留下的爛攤子,成為了剛柔並濟、累死累活的雍正帝。在胤禛制勝兄弟們的戰列中,十三阿哥胤祥、張廷玉、隆科多、年羹堯、馬齊、戴鐸、鄂爾泰、田文鏡和李衛,九大功臣,功不可沒。

而此九人,本應在雍正在任時,更好地為主子效命。但問題來了,九人有著三種不同的歸宿。

胤祥、張廷玉、鄂爾泰配享太廟

胤祥雖與雍正是同父異母,但比一奶同胞的兄弟要親(雍正與十四阿哥胤禵同母生,卻是政敵,胤禵投靠了老八)。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便任命胤祥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同日晉陞為和碩怡親王,處理重要政務,後來受命總理戶部掌管全國財政。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為台柱,對雍正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成為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積勞成疾地胤祥病故,令享太廟。雍正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張廷玉是康熙朝重臣,後追隨雍正,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是《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皇帝病危,臨終前命張廷玉與大學士鄂爾泰等同為顧命大臣,遺詔他日以張廷玉配享太廟。張廷玉晚年辭官歸里,因故兩度觸怒乾隆,但乾隆二十年(1755),張廷玉病故,乾隆仍遵遺詔,命配享太廟,使之成為有清一代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鄂爾泰原是內務府員外郎,與田文鏡、李衛並為胤禛心腹。鄂爾泰官運的轉機是在雍正繼位之時。雍正三年被遷廣西巡撫,四年調任雲貴總督,兼轄廣西。雍正十三年,鄂爾泰與張廷玉等同受遺命輔政,擔任總理事務大臣,歷任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等。乾隆十年(1745),鄂爾泰病逝,配享太廟。

隆科多、年羹堯、戴鐸遭遇橫禍

隆科多是雍正養母、康熙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弟弟,故雍正稱其為舅舅。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康熙臨終,王大臣受顧命者,惟隆科多一人。他參預胤禛奪權。世宗之立,外得力於年羹堯,內得力於隆科多。雍正即位,以擁戴殊勳,命隆科多與大學士馬齊總理事務,襲一等公,授吏部尚書。隆科多備極寵任,呼為舅而不名。銓選官吏,不經奏請,任意為之,號為「佟選」。雍正元年(1723),與川陝總督年羹堯同加太保。後因結黨營私、私藏玉牒被查,雍正六年(1728),死於禁所。

年羹堯為康熙年間進士出身,雍正初年被封總督、大將軍不說,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雍正元年五月,雍正發出上諭:「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這樣,年羹堯遂總攬西部一切事務,實際上成為雍正在西陲前線的親信代理人,權勢地位實際上在撫遠大將軍延信和其他總督之上。雍正還告誡雲、貴、川的地方官員要秉命於年羹堯。但,年羹堯日益驕橫,命統制總督跪送,讓王公大臣跪迎,在雍正面前也「無人臣禮」。風雲驟變,雍正三年,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第二年賜自盡。

戴鐸是雍正在府邸時期的一個重要策士,給胤禛制訂了奪嫡方針策略,出了很多點子教雍親王如何謙恭為皇。雍正即位後,戴鐸並沒有撈到什麼好處,先被發到年羹堯處當差,還被雍正指為貪官,最後被雍正處死。

此外,馬齊、田文鏡、李衛恪盡職守,官運亨通,都算是圓滿了政治人生。大學士兼軍機大臣馬齊去世後,乾隆賞銀治喪,給謚文穆,數年後又令入祀賢良祠。兵部尚書、直隸總督李衛於乾隆三年(1738)病逝,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謚敏達。

田文鏡兼任北河總督,對河南水災不報,還是得到了雍正的包容。雍正十年(1732),他再次因病而上疏請求退休,雍正帝准許。不久田文鏡逝世,雍正帝賜葬泰陵(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附近,命河南省城為其設專祠。乾隆五年(1740),河南巡撫雅爾圖上奏河南的民眾因水災都怨恨田文鏡,不當將其供入河南賢良祠。乾隆帝下詔說:「鄂爾泰、田文鏡、李衛都是先帝的重臣,其實田文鏡不及李衛,李衛又不及鄂爾泰,而他們三人素來不曾謀合。所以不能翻出前案。」將田文鏡撤出賢良祠的奏疏被退回。但,田氏最起碼生前還算是得了善終。(原文來自以禮觀書的頭條號)

《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