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為何會欽點丑文繡為妃 只因文繡衣服好看?

中國末代皇妃文繡(1909年12月20日~1953年9月18日),小名蕙心,自號愛蓮。姓額爾德特,學名傅玉芳。是滿洲八旗中的鄂爾德特蒙古族,在八旗中屬於上三旗的鑲黃旗。清順治元年(1644年),家族跟隨多爾袞入關,按所在旗被分配在北京安定門內定居,世代有人在朝為官。祖父額爾德特?錫珍曾官至晚清的吏部尚書,後來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曾是他的門生。

錫珍在安定門內方家胡同有500多間房產,和6個兒子聚族而居。清人筆記《道鹹以來朝野雜記》,曾記有一則「粉侯捉御史」的軼事:文繡的祖父、官至都察院副御史的錫珍,一次因車馬未及時給粉侯(恭親王奕 的女兒榮壽公主)讓路,犯了大不敬罪,被粉侯手下扣留。後來錫珍不得不當街叩頭求情,才被放行。

文繡的父親端恭,是錫珍長子,卻科場屢敗,襲祖蔭得任內務府主事。清朝垮台之後,族人都失去了俸祿錢糧,但八旗子弟作風依舊,靠「吃瓦片」過活,即收取房租,嫌不過癮,就又變賣房產,雖然有坐吃山空之憂,也要維持表面上的奢華的生活。

端恭的原配妻子博爾濟吉特氏,留下一女即故去。文繡為端恭的繼配漢族蔣氏的長女,乳名大秀。蔣氏本是大家閨秀,知書達理,性情溫婉,把丈夫敬為上賓,是一個標準的賢妻良母。但是天不遂人願,蔣氏在生下二女文珊不久,端恭即撒手人寰。端恭死後,兄弟6房分家單過,蔣氏只分到很少的錢財,只得艱難地帶著長女文繡、次女文珊及端恭前妻的一個女兒,搬到崇文門外的花市胡同,租房居住,獨立撐起門戶度日。但孤兒寡母,要吃飯的人多,能幹活的人少,日用見蹙。母女們只得靠在花市承接挑花的針線活計,或為有錢人家打短工,勉強度日。

文繡

1916年9月初,文繡7歲時,蔣氏將文繡送到北京私立敦本小學讀書,學名傅玉芳。文繡天姿頗為聰穎,喜歡讀書。在學校裡無論是國文、算術、自然,乃至圖畫和音樂等功課,都是優秀,深得老師的喜愛。傅玉芳在家裡還是個勤勞懂事的孩子,既能替母親幹好家務活,又能幫母親做些挑花活計,掙錢當費用,獲得鄰里的稱讚,也算是蔣氏貧寒生活裡的一點安慰吧!傅玉芳長到13歲時,就出落得像個大人了,容貌雖不算俊美,卻身材高挑、膚色白淨、胖瘦得體,有端莊之姿。

1921年春,宮裡傳來要為溥儀選擇皇后的消息。因文繡祖上是已入旗籍的蒙古族貴族,雖已陷入窮困潦倒的地步,但按門第也是符合候選條件的。文繡的五叔華堪(在清末做過吏部尚書)見此良機,來和蔣氏商量,幻想藉機光耀已經沒落的額爾德特氏家族。據文繡的堂侄女傅嬙的回憶文章《末代皇妃文繡的一生》敘述:「蔣氏回家告訴文繡,文繡堅決不從,曾一度想尋死。最後在蔣氏和我爺爺(即五叔華堪)的說服下,只得去照了相片,送交內務府。」結果,正如大家所知,連文繡自己也沒料到:她的照片竟被「小皇上」御筆圈點。

就是這個圈,完全改變了文繡的生活道路,把她牢牢地拴在了人生悲劇的大舞台上。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說:「照片送到了養心殿,一共四張。在我看來,四個人都是一個模樣……便不假思索地在一張似乎順眼一些的相片上,用鉛筆畫了一個圈。這是滿洲額爾德特氏端恭的女兒,名叫文繡……這是敬懿太妃所中意的姑娘。這個挑選結果送到太妃那裡,端康太妃不滿意了,她不顧敬懿的反對,硬叫王公們來勸我重選她中意的那個,理由是文繡家境貧寒,長的不好,而她推薦的這個是個富戶,又長的很美。她推薦的這個是滿洲正白旗郭布羅氏榮源家的女兒,名婉容。」

溥儀當時年少無主見,所以圈點文繡,是看到照片中文繡衣服上的花挺好看,注意,文繡家本身就是給人家做挑花活計的,此時嫻熟的手藝派上了用場。額爾德特家族與醇王府六房貝勒載洵素有往來,兩家走動頻繁,而載洵又與宮中敬懿皇貴妃的關係好,文繡遂被這位女主當作了自己人。

敬懿是同治遺下的三個妃子中能詩工樂、聰穎又有頭腦的一個,當然也有很大的野心。她用慈禧的一句話「承繼同治,兼祧光緒」為法寶,來證實自己的正統地位。然而,宮中的實權人物--光緒遺下的端康皇貴妃絕不示弱。她也有法寶,民國總統袁世凱曾指定由她主持宮中事務。針尖麥芒在「中宮」問題上各不相讓,都想把自己人立為皇后。雖然這時的小朝廷早已不再是皇權的象徵,然而,小朝廷內的皇貴妃們仍在繼續做著美夢。她們想傚法慈禧獨攬朝綱,都想像慈禧控制光緒那樣,把溥儀操縱在手,而把一個自己人安插進後宮,是再好不過的了。

敬懿主立文繡,載洵附議。端康主立婉容,載濤附議。而溥儀生母瓜爾佳氏就成了很重的砝碼,她與端康關係密切,附和端康:「端恭之女家貧,恐進宮之後有小家氣,建議此婚可緩議。」雙方相持不讓,紛爭愈演愈烈,拖了半年之久,溥儀不得不在婉容的照片上補個鉛筆圈兒,立為後。那麼,既然皇上圈過文繡,她是不能再嫁給臣民了,最後,榮惠太妃出面協調說,可以納文繡為妃,從而平衡了矛盾。就這樣,太妃們經過爭議妥協,原定的皇后變成了皇妃。

文章摘自 《後宮:落架的鳳凰》 作者:楊府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溥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