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31歲的溥儀與17歲的譚玉齡結婚。溥儀此舉,起初是為了報復「皇后」婉容,但隨著時間的延續,譚玉齡以其年輕貌美、心地善良、性格溫婉、對溥儀體貼備至,深深感動了溥儀。尤其是溥儀受了日本人的氣後拿她出氣,甚至動手,她也從不動怒,反而想方設法哄溥儀消氣,久而久之,溥儀對她產生了真摯的情感。
然而好景不長,5年後,22歲的譚玉齡香消玉殞。據《民國舊報集萃》載,1942年8月,譚玉齡偶然患病,經中醫診治未見起色,於是由日本醫生診治,不料第二天悄然離世了。溥儀認為她是被日本人害死的,日本人總想在溥儀身邊安插耳目,讓他娶日本女子,譚玉齡一直是個障礙。加上譚玉齡有反日情緒,早已被日本人視為「眼中釘」。
譚玉齡死後,溥儀陷入沉痛的思念之中,連續多日寢食難安。為了紀念亡妻,他將譚玉齡的頭髮剪下一綹,又剪下四個指甲,與她的四寸相片放在一起包好,一直帶在身邊。想念她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1956年12月末,溥儀的第四任妻子李玉琴到撫順戰犯管理所向溥儀提出離婚。儘管溥儀對她談不上什麼感情,但在落難之際由對方提出離婚,作為一位昔日的皇帝,溥儀的心情可想而知。事後,他取出一直帶在身邊的譚玉齡的相片,雙手捧著,久久凝視。眼睛累了,擦擦眼鏡片再看,拂拂相片又看;然後拿起譚玉齡的頭髮和指甲,無限眷戀,不勝哀歎。
譚玉齡簡介
譚玉齡(1920年—1942年8月14日),溥儀的祥貴人,滿族貴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後,改姓譚。
1937年,溥儀對婉容不滿並打入冷宮,為了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擺設和玩物,由親屬介紹當時正在北京中學讀書的譚玉齡來到長春與溥儀結婚,住在緝熙樓樓下西側。溥儀封她為祥貴人,當時溥儀32歲,譚玉齡17歲。譚玉齡入宮後與溥儀的關係很好,深受寵愛,溥儀經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譚玉齡聰明能幹,溫順賢惠,待人接物十分穩妥。但與溥儀過了5年如漆似膠的日子後,22歲的譚玉齡卻一命嗚呼。關於譚玉齡的死,至今還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