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觀心 真常獨露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知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

觀心:佛家語,指觀察一切事物,當自我反省解。據《辭海》註:「觀察心性如何,謂之觀心。」

妄窮而真獨露:妄,妄見,妄念。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皆非真有,肯定存在就是妄見。真,真境,脫離妄見所達到的涅槃境界。

機趣:機是極細緻;趣,當境地解,即隱微的境地。

大慚忸:慚忸是慚愧、羞愧,此指很慚愧。

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時,一個人獨坐靜思省察自己的內心,才會發現自己的妄念全消而真心流露,當此真心流露之際,皓月當空,心曠神怡,精神十分舒暢,感覺體會到了毫無雜念的細微境界。假如這種真心能夠常在,然而已經感到真心偏偏難以全消妄念,於是心靈上會感到慚愧不安,在此中感到悔悟而有改過向善的意念。

孟軻生怕敗壞了自己的名譽,竟休了他的妻子,這可算作自強了,但不能說思考得周致。孔子的學生,擔心看書睡著了,就用火柴燒手掌,這可算得上自我克制了,但還沒有達到喜好思考的程度。石洞中有一個人,他會猜謎語又喜歡思考。如果耳朵聽到聲音,眼睛看到東西,就擾亂了他的思考。所以,蚊蟲的叫聲、禽鳥的飛翔,都會妨礙他聚精會神。為避免耳朵和眼睛受到騷擾,他獨居石洞,靜坐思考,這樣,他的思想就明白通達。使耳朵和眼睛避開騷擾,可以算得上自我警惕了,但還沒有達到認識的精微程度。能夠認識精微的人,是天下最完美的人,既然是最完美的人,還有什麼自強、自我克制、自我警惕呢?所以,沒有得道的人,如火光一樣,只有光明,轉瞬即逝;而真正得道的人,如火一樣,本身發光發熱,因此整個身體也透徹明亮。

《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