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家飯 素位風光

有一樂境界,就有一不樂的相對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尋常家飯、素位風光,才是個安樂窩巢。

乘除:消長。

素位:安於本分,不作分外妄想。據《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朱熹

註:『素猶見也,言君子但因見在所居之位,而為其所當為,無慕乎其外之心也。』」

只要有一個快樂的境界,就會有一個不快樂的事物相對應;只要有一個美好的光景,就會有一個不美好的光景來抵消。可見有樂必有苦,有好必有壞,只有平平凡凡安分守己才是快樂的根本。

為什麼付出「安貧」這樣大的代價來「樂道」呢?我們且看下面兩則故事:

孔子見齊景公,齊景公要把廩丘送給孔子作為他的養生之資,孔子推辭沒有接受。他回來對學生說,君子應當先立功,後受祿。我今天給齊景公提了很多建議,他都不採納,卻要把廩丘送給我,他太不瞭解我了。於是就駕著車離開了齊國。(《呂氏春秋·離俗覽·高義》)

孔子問顏回:「回呀,你家裡貧窮,住得那樣窄小簡陋,為什麼不去做官呢?」顏回回答道:「城外有塊土地,可以供我吃飯喝粥;城內有塊土地,可以供我穿衣;家裡有一張琴,可以用來自娛,老師您教的大道,足以給我無上樂趣,所以我不願去當官。」(《莊子·讓王》)

這兩個故事從兩方面回答了上述問題。一、和所得不相稱,無功受祿,靠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富貴,這些都是不合理的,不僅不能給人帶來快樂,反而會令人心懷不安;二、精神的快樂是最高的快樂,它值得人們忍受物質生活的貧窮來獲取。

《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