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莊子:生命有限,精神永恆

【莊子其人】

盧梭、梭羅、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勞倫斯、德裡達……這些響徹西方的大學者,他們無不在自己的著作中承認:自己的學說,是受了東方兩千多年前的哲學家莊周的影響。莊子對於他們,是一劑解決心靈迷惑的靈藥。

莊子是戰國時期的哲學家,《莊子》這本書就是莊子的思想錄,其中的精神也在於強調自然,不要蒙蔽了自己,給人生加上太多的枷鎖。莊子的學說涵蓋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所以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名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解讀: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便會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還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識,便會弄得更加疲睏不堪!我們一向提倡要努力學習,但是莊子認為,學習的本質並不是為了知道得越多越好,知識不能成為人的裝飾,而要為人所用。如果僅僅為了獲得知識而不停地追求,到頭來反而讓人的心靈鈍化了。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解讀:有能力的人會操勞,睿智的人會憂慮,什麼都不會的人就無所求,感到滿足。莊子和老子的觀點中,都有無為的思想。他們說一個人只有對什麼都無慾,才能體會到人生的快樂。老莊的人生觀念,並不能理解為簡單的悲觀主義,而是一種超脫、豁達的追求。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讀:全世界的人都讚美他,他也不會因之而振奮;全世界的人都詆毀他,他也不會因此而沮喪。有修為的人,能夠超然物外,寵辱不驚,內心安寧而從容。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

解讀:從自然的觀點來看,任何事物都沒有貴賤之分。因為每一樣東西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生命,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如果能這樣來看世界,就不會被外表的好壞而迷惑了。

以隨侯珠彈千仞之雀。

解讀:用明珠去彈飛得極高的雀鳥,很明顯這是在捨重求輕,是不明智的。為了一時的好壞而損害健康,為了眼前的好處而違背做人的原則,這些都是在「以隨侯珠彈千仞之雀」。

得之於手,而應於心。

解讀:手上操作很順利,與心中所想很配合。比喻很熟練地做一件事情,「得心應手」。

好面訾(音子)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解讀:喜歡當面誇獎別人的人,也喜歡在背地裡詆毀別人。所以那些不善於說好話的人,往往是內心比較誠實正派的人。

去小智而大智明。

解讀:去掉小聰明,往往就能得到更大的智慧。做事情偷工減料、尋找捷徑並不是什麼聰明的舉動,還是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領會到生活的真諦。

哀莫大於心死,而人亦死次之。

解讀: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灰意冷,人的生命結束也不如它可悲。生命結束了,但是信念還會存在,人活著沒有信念,如同行屍走肉。

水之積也不厚,其負大舟也無力。

解讀:如果水積得不夠深的話,它就不能承擔大船的重量。只有基礎牢固,才能勝任重大的事情,而想要有所作為,就要打好基矗

【莊子故事】

庖丁解牛

莊子記載的能工巧匠特別多,這些人都具有高超的技藝和專注的精神,也往往能夠讓別人受到啟發。其中有一個著名的「神刀手」庖叮

庖丁是一個廚師,他最擅長的技藝是宰牛。他殺牛的時候,動作就像舞蹈一樣,發出的聲音符合音樂的節奏,一頭整牛在他手,一眨眼的工夫就大卸八塊了,而他好像一點力氣都不費一樣。

梁惠王問他:「你的技藝為什麼這麼高超呢?」

庖丁說:「開始我宰牛的時候,眼裡所看到的就是一頭牛。可是三年以後,我看到的已經不是整牛了,而是牛的身體部位。我眼睛裡看到的是牛的骨頭縫、肌肉的間隙,所以進刀的時候十分順利。有的廚師用刀砍骨頭,所以一個月換一把刀;有的廚師用刀割肌肉,所以一年換一把刀,可是我的刀只遊走於縫隙之間,所以這把刀用了十九年,殺了幾千頭牛了,刀刃還鋒利得很。我殺牛沒有別的經驗,只是『目無全牛』而已。」

如果沒有專注的精神,很難想像庖丁能將分解牛的工作做得如此出神入化。

莊子釣魚

有一天,莊子拿著漁竿在濮河邊釣魚,這時兩個駕著華麗馬車的人走過來,對莊子說:「請問您是莊周先生吧,我們是楚國的大夫,國王派我們來,請您前去做官。希望您能隨我們前往,到了那裡,富貴榮華就不用提了。」

莊子拿著漁竿,連頭也不回地說道:「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把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早晚還向它朝拜,請問,這只神龜,它是寧願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願活著在爛泥裡搖尾巴呢?」

那兩個人說:「情願活著在爛泥裡搖尾巴。」

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裡搖尾巴。」

於是兩個官員只好離開了。

《國學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