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文選》:艷而不妖的莊重之花

【《文遜其書】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文學已經從政治、歷史等領域中獨立出來,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由於文學作品的數量眾多,就需要對它們進行品鑒別裁﹑精簡提煉,在這樣的情況下,選錄優秀作品的文學總集就產生了。據史書記載,這一時期有兩百五十部文學總集,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但是流傳下來的,只有《文遜。

《文遜全名《昭明文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由南朝梁太子蕭統編著。

蕭統和淮南王劉安一樣,門下有許多文人,當時負有重名的劉孝綽﹑王筠﹑殷芸以及《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都曾做過東宮太子的屬官或為蕭統所賞識,一起討論典籍,商榷古今,《文遜就有可能是這些名家共同創作的。

《文遜共收錄了130位作家,上起子夏﹑屈原,一直到當時,但是不錄還健在的人,只收錄作古的人的作品。這些作家的作品大致劃分為賦﹑詩﹑雜文3大類,又分列賦﹑詩﹑騷等38小類。但後世一些學者如章學誠,批評這種分類方法太煩瑣了。

《文遜以詞人才子的名篇為主,因此,儒家經典、歷史書以及後來習稱為經﹑史﹑子的著作一律不眩選錄的內容講究辭藻華美﹑聲律和諧以及對偶﹑用事切當。

【文選名句】

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書,孝敬之準式,人倫之師友,豈可重以芟夷,加之翦截。

解讀:像周公的典籍、孔子的文章,是忠孝和敬重的標準,人倫綱常的師友,怎麼能拿來裁剪編著呢。這是《文遜的序言中,解釋不選擇經典的原因。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當時孔子的言論就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神聖標準了。這也是《文遜專注於文學討論的證明。

文質彬彬,有君子之致。

解讀:文章的內容和神韻都要有君子的風度。不能過於浮華而沒有內容,也不能太過質樸而沒有美感。文章不論內容還是形式,都要盡量追求典雅莊重。

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

解讀:有人懷疑陶淵明的詩中篇篇有酒,我看他的詩意不在酒上,而是以酒來寄托感情。這是《文遜中對陶淵明詩集的評價。歐陽修有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陶淵明寫酒,也是同樣的意思,不過蕭統評價在前,歐陽修作文在後,可以說歐陽修的文章是受了蕭統的評價的啟發而成的。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此篇明高才之人,仕宦未達,知人者稀也。

解讀:「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是說才華很高的人,在政治上沒有施展抱負,也因此感歎缺少知己。《文遜的格式就是這樣,前面引用原文,後面解說這首詩的意圖。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竹結根於山阿,喻婦人托身於君子也。

解讀:竹結根於山上,比喻的女子將自己托付給君子。這是寫男女愛情。

【《文遜故事】

昭明太子

蕭統生活在一千五百年以前,父親是梁武帝蕭衍。作為長子,蕭統在兩歲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了。

蕭統作為太子,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從15歲行成年的冠禮後,他便協助父親梁武帝處理政事,批閱公文,所以蕭統很少有機會直接瞭解社會生活。

蕭統少年時候,性情純孝仁厚。在他16歲時,母親病重,他就從東宮搬到母親的住處,朝夕侍疾,衣不解帶。母親去世後,他悲切欲絕,在父親幾次下旨勸逼之下,才勉強進食,本來身材健壯,等守喪出服後已變得羸瘦不堪,官民們看了,都感動得落淚。

蕭統宅心仁厚,他有一次去觀看審判犯人,在仔細研究案卷之後,說:「這人的過情有可原,讓我來判決可以嗎?」刑官答應了,於是他就作了從輕的判決。事後,刑官向梁武帝匯報了情況,蕭衍聽了連連點頭微笑,很高興兒子是一個的寬厚的人。不過大臣們知道他好說話,遇到一些想從寬處理的事情,就故意拉上蕭統,讓他來判決。

有一年,由於戰爭爆發,京城糧價大漲。蕭統命令東宮的人員減衣縮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來的衣食拿去救濟難民。他在主管軍服事務的時候,每年都要多做上千件衣服,送給貧民過冬。

《文遜編成時,蕭統不過二十五六歲,還是涉世不深的太子殿下,但是他的書本知識卻極豐富。前朝的文集他都有條件閱讀,這樣,他吟詩作文的時候,動輒用典。但是蕭統不喜歡艷歌,他的詩文偏重典雅而不華麗,一直是讀書人的必讀課本。有一句俗語說:「《文遜爛,秀才半。」只要讀好了這本書,差不多也就是半個秀才了。

令人惋惜的是,這位文采斐然的太子,還沒有等到即位,便在30歲的時候去世了,謚號昭明太子。

《國學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