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
從一個人的服裝打扮上,我們可以猜出這個人的性格和喜好;從一個家庭的擺設中,我們也可以讀到這個家庭的風格和品味。可見表達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沉默有時候也能表達一個人的心意,而沉默的建築,也是表達傳統思想的一種獨特語言。
現在的高樓大廈多是用水泥鋼筋和玻璃建成的,但我國的古建築主要是用木材建成,兼用磚瓦和石頭。
從外觀上看,每個建築都有上、中、下三部分。上為屋頂,下為基座,中間為柱子、門窗和牆面。東方建築還有一個特色,叫做「斗拱」,位於柱子之上、屋簷之下,由木快縱橫穿插、層層疊疊組合而成。它既可以承托屋簷和天花板的重量,又有較強的裝飾效果。斗拱在歷代建築中的做法有很大的變化,成為區別不同朝代的古建築的最主要依據。
從建築類別上來說,中國古建築包括皇家宮殿、寺廟殿堂、宅居廳室、陵寢墓葬及園林建築等。其中宮殿、寺廟、陵墓等,主要是皇家和政府的建築,它們的特點最能說明中國人的思想。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主要建築都莊嚴雄偉,整齊對稱。但凡是帝王的京都、皇宮、壇廟、陵寢,官府的衙署廳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宮觀以及祠堂、會館等,都是嚴格按照對稱而設計的。一般有一條明顯的中軸線,在中軸線上佈置主要的建築物,在中軸線的兩旁佈置陪襯的建築物。這種佈局主次分明,左右對稱。
以寺廟為例,在它的中軸線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樓,然後是山門,山門以內有前殿、大殿(或稱大雄寶殿),再後為後殿及藏經樓等。在中軸線的兩旁佈置陪襯的建築,整齊劃一,兩相對稱,山門的兩邊有旁門,大殿的兩旁有配殿,其餘殿樓的兩旁有廊廡、配殿等。這樣就襯托出主要建築的莊嚴雄偉。
從一門一殿到兩進、三進以至九重宮闕,龐大的京都是這樣的規律。這種莊嚴雄偉、整齊對稱、以陪襯為主的方式,顯示了統治者和神佛教義的禮敬崇高、莊嚴肅穆,我們行走在故宮當中,就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皇權的偉大和朝政的嚴肅性。
但是平民百姓的生活並不是以宮殿為主的,中國的民間建築是另一種風格,不求整齊劃一,不用左右對稱,因地制宜,相宜佈置。
例如位於山腳河邊的,就迎江背山而建,根據山勢地形,層層上築。這種情況最適宜於西南山區和江南水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這也是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之一。
從色彩上來說,宮殿、壇廟、寺觀等建築,多使用對比強烈,色調鮮明的色彩,紅牆黃瓦襯托著綠樹藍天,再加上簷下的金碧彩畫,使整個古建築顯得分外絢麗。而樸素淡雅的色調在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園林、寺觀中比較常見,潔白的粉牆、青灰瓦頂掩映在叢林翠竹、青山綠水之間,清新秀麗。
可以說建築是人們對美、對道德、對人生的種種理解。解讀中國的古建築,也就是在解讀古人的心靈。
【最古老的建築】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建築,但是大部分都毀於戰火或者改建,現存的最古老的建築,就是位於五台縣的南禪寺。
南禪寺的確切建築年代已經無法考證了,大約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唐代建築全國僅存4處,都在山西。而南禪寺大殿是最古老的唐代建築。
南禪寺大佛殿,外觀氣勢雄偉,輪廓秀麗,形體俊美、古樸。大殿的面寬和進深各三間,殿前有寬敞的月台,柱上有雄健的斗拱,殿內無柱,四椽狀通達。通過南禪寺的大佛殿,可以知道我國唐代建築技術已有很高水平,而且普及到了偏僻山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