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建築】
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故宮,而故宮每天也在接待成千上萬的遊客,接受他們的崇拜和讚歎。但是要真正懂得欣賞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宮殿,還要從理解它的建築開始。
故宮的前身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宮,從1406年開始新建到今天,故宮已經有600多歲了。這座宮殿是建築師嚴格按照《周禮·考工記》中記載的帝都原則來建造的。整個故宮,在建築佈置上,用形體、高低的變化,組成一個整體。
光從屋頂的建築形勢來說,故宮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十種以上。主要殿座以黃色的琉璃瓦為主,綠色用於皇子的居所,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一般就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的正脊兩端各有琉璃吻獸鎮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顯得牢固穩重。建築中有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除了裝飾作用之外,還象徵著吉祥和威嚴。
故宮分為前殿和後宮,前部宮殿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這是對皇權的至高無上的註解;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它的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的瑞獸,栩栩如生,而只有皇宮允許用這樣的數目和造型,大臣和巨商們是不能用十隻的。後宮的建築則別有風味,在大氣之餘,多了一份庭院深邃之感。後宮的建築緊湊,東西六宮連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這是對後宮秩序和婦道的一種強調。再配以宮燈聯對,繡榻幾床,豪華的生活當中又有雅致的情趣。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排列的,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中軸線之外,兩邊的建築要略矮,但也是南北取直、左右對稱的。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了整個紫禁城,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幾乎貫穿當時的整個京都,氣魄宏偉,規劃嚴整,非常壯觀。
初建時,從全國各地調來的工匠多達十萬,伕役更是有百萬之多。為了修建故宮,調運了全國各地的材料,所需的木材大多采自四川、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崇山峻嶺中的原始森林裡,伐運木材,沿河水運到了北京;所用的石料多采自北京遠郊和山區,動輒幾十、幾百噸的大塊石料,要完整地運往北京,需要上萬人齊心協力。現在保和殿後簷的台階,有一塊雲龍雕石重約250噸,而且完整無缺,堪稱建築上的奇跡。
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佈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
站在高山上看故宮,看不到一個窗戶,這是為了防止刺客找路。而大門前有兩個鐵缸,裡面盛滿了水,是為了防火。可以說故宮是一個既偉大又實用的建築。
【故宮簡說】
1406年,明成祖朱棣開始動工新建故宮。14年之後,這座雄偉的建築基本竣工。故宮的建築面積有15萬平方米。傳說中故宮一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只比天上的宮殿少半間,但是實際上只有不到九千間。
宮城的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像一個長方形的池子,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這個城堡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的建築依據佈局和作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內廷」的分界線是乾清門,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辦公、開會、舉行慶典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此外兩邊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邊有養心殿、東西六宮、齋宮等,後有御花園。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乾隆皇帝退休養老的地方,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1924年,溥儀被逐出宮禁後,革命派接管了故宮。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對外開放。也就是從那時起,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