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 麻將:中國人的社交方式

【麻將歷史】

如果說外國人的社交方式是舞會和看電影,那麼中國人的社交方式就是吃飯和打麻將。兩個互不相識的人,一旦有了幾輪麻將的「合作經驗」,就會變成熟人了。可能年輕人現在還不覺得打麻將是什麼大事情,但是有很多生意,都是在飯桌和麻將桌上談成的。

麻將是一種四人骨牌的博戲,它流行於世界華人文化圈,但是不同地區的遊戲規則稍有不同。麻將的牌式主要有「餅」、「條」、「萬」等。在古代,麻將大都是由骨面或者竹背做成的,實際上是一種紙牌與骨牌的結合體。與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將的玩法最為複雜有趣,但是它的入門又很簡單,容易上手,久了之後就會發現裡面的變化極多,搭配組合因人而異,因此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能吸引人的博戲形式。

麻將三種牌式的來歷,據說是因為它是由明朝一位叫做萬餅條(或「萬秉章」)的人在「葉子格戲」的基礎上創造的,他以自己名字「萬、餅、條」作為三種基礎花色。有一種說法是,麻將基本張數為108張,代表著水滸裡的108位好漢,「東、南、西、北」則代表這些好漢來自東南西北四面八方,「中、發、白」是說這些人有的是中產階級,有的是高官貴族,有的則是白丁出身。

不過還有一種更有趣的說法。認為麻將本是江蘇太倉的「護糧牌」。「筒」就是火藥槍。「索」即「束」,是用細繩串起來的雀鳥,所以「一索」的圖案以鳥代表,幾索就是幾束鳥,等到年底的時候,就按照捕鳥的多少來計算獎金。「萬」即是賞錢的單位,賞錢有多少,就有幾萬。

麻將玩法的術語也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彭」的槍聲,又如成牌叫「糊」,「糊」和「鶻」諧音,「鶻」是一種捕雀的鷹,除此還有「吃」、「槓」等術語也與捕鳥有關。那麼為何又叫「麻將」呢?在太倉地方方言叫「麻雀」為「麻將」,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將了。

【麻將的命運】

麻將在不同地區,甚至是同一地區,都有很多玩法,比如廣東麻將、福建麻將、台灣麻將、南京麻將、合肥麻將,還有成都、四川等,幾乎各地都有各地的玩法,甚至還傳到了國外,比如有菲律賓麻將、日本麻將、美國麻將等。

作為一種中國傳統的文化現象,麻將運動確有其表現形式上的多元性。正因為如此,有人認為,麻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價值堪稱國之瑰寶;也有人深惡痛絕,認為麻將是賭博之首,其罪惡程度與吸毒無異。

其實麻將與賭博並沒有必然聯繫。新中國成立以後,賭博消失了,麻將卻在人們的業餘文化生活中健康地存在了許多年。今天,當有人用麻將作為賭具的時候,其罪責當不在麻將。橘生於淮南謂之橘,植於淮北謂之枳,這都是不同的環境所造成的。如果將打麻將作為一種益智遊戲,或者作為社交的方式,其實它和打籃球、下棋是一樣的。

《國學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