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氣功:動靜相宜 輕重自如

【動功】

輕功是氣功中的一種,分為動功、靜功和輕功三個主要類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氣功當中的一些門道。

「動功」是相對於「靜功」而言的。雖然說動靜兩者不能分割,要「由動入靜」。但實際練習中,講究分開練習,顯示出「動」、「靜」的作用不同。動功是靜功的基礎,也是練功夫的入門第一課。

道家對於練氣功夫,創造了一套「由動入靜」、「以靜制動」、「用柔濟剛」、「行氣導脈」的非常精緻的動功方法,以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目的。

動功也分為各宗各派,它們之間有差別,也有一致的要點。動功講究「柔道」,要求全身的筋骨、皮肉全部放鬆,不可帶一點兒硬性和使用一絲的氣力。然後氣沉丹田,下盤要穩,整個運氣過程要緩慢平和。呼吸要講究柔軟,延綿不絕。最重要的是動功的柔,也在於動作的緩慢和細緻,要能夠感覺什麼是「蛇行」和「湧動」。讓人在這個過程中,體驗自然和人自己本身,以達到內外一致的境界。

在工作疲勞之後,專心練一套動功,疲勞消逝,精神還會增長。如此反覆用心研習,不論外界是什麼狀態,都能柔然應付,自信從容。時日一長,勤加演練,不論練那一派的動功,都會練到很高的境界,所謂外練筋、骨、皮,堅如金剛,柔似止水,外邪不侵,疾病不生。如果練得爐火純青,全身氣脈瞭如指掌,就是上了「由動歸靜」的正確道路,再去打坐練靜功,就順理成章了。

【靜功】

靜功是以靜為主,靜立、靜坐或靜臥,使精神集中,並且用特殊的方式進行呼吸,增強循環、消化等系統的功能。

在古代,道家一般把靜功稱為服氣、煉丹、修道、養氣、練氣等;而在佛家,靜功一般叫坐禪。它們都是運用精神內守和調整呼吸的方法,著重練身體內部,所以也稱為內氣功。

靜功把人體看做一個自動平衡的穩定系統,通過身體和精神的入靜,可以讓人體自動進行平衡調整。練功者要用各自的辦法來排除多種念頭,將思維集中於一念,並盡量將此一念定下來。定得好的甚至一念也沒有了。據說靜功練得好,就能出現「內視」、幻聽、直覺等現象。

靜功根據練法的不同,也分各種派別。吐納派強調呼吸鍛煉,禪定派強調意念鍛煉,要求練功者思想內斂、靜坐凝心;此外還有存想派、周天派等,都是通過週身的運氣達到入靜的目的。

【輕功】

輕功在武俠小說中被賦予了浪漫色彩,幾乎成了飛的代名詞。古時練武之人,不論習哪家哪派的功夫,都極重視身法的輕靈,如果動作呆滯,不僅難以制人,還容易為人所制。所以輕功是各家各派的長練功夫。

輕功不需要助跑,只需兩足一蹬,就可起高和躍遠,如飛燕掠空、蜻蜓點水,著瓦不響,落地無聲。它能「輕」能「穩」,因為有一股「浮勁」在身。

古傳內家輕功,以跌坐練氣,或早或晚行功,能將氣自由提起與沉下,數年之後能起數丈之高,身輕如羽,牆壁可走,水面可行。要練就這樣的本領,需要練氣行功。除有恆心苦練外,還需有較高的悟性,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悟性。

古時習武之人練輕功的方法歸結起來,不外乎頂功和鐵錫碑兩種。頂功,就是垂手直立,用腳前掌向上跳,此練彈勁,不屈膝,不用拙力,要盡量把體重提向頂部,不使下沉;而鐵錫碑,就把錫瓦鐵衣穿在身上,按一整套的程序來練功。這樣一開始就感到很沉重,但經過刻苦鍛煉,就會逐漸適應。一旦去掉附加的身外重物,就能頓感輕鬆,行走奔跳也會非常舒適和迅疾。其實這個道理,和平時運動員的訓練是一樣的,平時嚴格要求,等到了比賽時,就會應付自如。

《國學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