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李贄: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

【李贄其人】

清醒的人往往都是極其痛苦的人,屈原吟唱著「世人皆醉我獨醒」,最終走向了汨羅江,很多詩人都因為無法面對現實,選擇了輕生。今天要說的一個思想家,也是這樣一個命運悲慘的人,他就是明末的李贄。

李贄生於明代後期,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他也是福建人,似乎到了宋以後,南方表現得更為活躍,出了不少思想家。

李贄是一個回民,原姓林,中舉後才改姓李。林家是世代巨商,到了祖父輩手裡,家境開始衰落。李贄擔任過老師、南京國子監博士、北京國子監博士、禮部司務、雲南姚安知府等職,行走了大半個中國,在萬曆八年辭官歸隱。

他為官期間,目睹朝廷的腐敗,常與上司發生爭執。經受倭寇侵掠、災荒貧困的之後,李贄希望能找到與宋明理學不同的「道」。他曾接觸過陽明先生的學說,並研究佛學。後來著有《初潭集》和《焚書》。書中揭露了道學家的虛偽和自私,自然受到道學家的報復,被下獄。那時李贄已經76歲,他不堪忍受監獄的酷刑,於是請一位剃頭師傅為他剃頭,乘人不備,奪過剃刀自殺而亡。

【李贄思想】

有人說李贄是一個狂人,但他能對反抗禮教的普通農家婦女頂禮稱頌;也有人說他癡呆愚頑,可他寫出了令人難以詮釋的橫空出世之作《焚書》。他為了追求自由,不惜剃髮出家,為了維護自己的崇高思想,不惜揮刀自刎。

李贄提出了童心說,認為人心就像張白紙,在最開始的時候,總是純潔無瑕的。所謂童心,就是最初的真心,它沒有任何虛假的成分,但是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知道保持好名聲,掩蓋醜陋的行為,追求現實的利益,童心就漸漸被遮掩了。

李贄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他鄙視虛偽,有情感就大膽地抒發,毫不顧忌外界的反響,他認為人間最美的東西,就是真情實感。

李贄也知道,自己的觀點不會被正統所容,所以就給自己的著作起了《焚書》的名字。他的思想,大多體現在《焚書》中。他最痛恨維護封建禮教的假道學和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衛道士、偽君子。他駁斥封建禮教,對統治階級所極力推崇的孔孟之學也大加鞭撻,從《焚書》的文字可以看出,他最恨的是虛偽,最厭惡的是束縛,最崇尚的是真情,最愛的是童真。他對社會上種種約束人的行為,窒息人的性情的規則嗤之以鼻,他指出明朝社會「滿場皆假」,沒有肯說真話的人。《焚書》並沒有被焚,而是靠著睿智的思辨和犀利的文筆一直流傳到後世。

【李贄故事】

天下第一

有學生問李贄說:「我生來就要強,凡事一定要做第一才罷休。」

李贄說:「你想做什麼樣的第一呢?」

學生說:「什麼都想,要麼就是學問第一,要麼就是武功第一,要麼就是財富第一,總之,我要努力實現自己的願望。」

李贄說:「其實你已經是天下第一了。又何必再求呢?」

看學生不理解,李贄就問道:「天下有第二個你嗎?你的性格、聲音、氣質、愛好在世界上都找不到第二個,所以,做好你自己,保持好你的個性,就已經是天下第一了。」

《國學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