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憑君莫話傷心事,盡在含情不語中

——甄妃的故事

我們曾在第三回裡講過「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故事,是說西施和三個男人:一個是她的真愛范蠡,還有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這三個男人之間的情感糾葛。

一個女人一生會被多少男人愛過?這個問題就像一個男人一生會愛上過多少個女人一樣,讓人難以回答。

西施面對她生命裡的三個男人,應該說還算是很從容的。但如果一個女人面對的三個男人,是兄弟,是父子,就像好萊塢經典影片《燃情歲月》裡的劇情一樣,那就讓人感覺有點亂,有點無所適從了。

三國時,一個叫甄宓的女人就有著這種奇特的經歷,她被當世三個最有權勢,又最有才華的男人愛著,而且這三個男人還是父子,兄弟。這三個男人就是政治史與文學史都鼎鼎有名的曹操、曹丕和曹植。

其實說起來,甄宓面對的還不只是三個男人,當她還沒去面對曹氏父子之前,她已經是北方大軍閥袁紹的次子袁熙的老婆了。也就是說,她竟然是以一個別人妻子的身份來面對曹氏父子的,就這樣還引發了曹家三個男人之間的愛的紛爭,可見這個女人的魅力之大。

一個有魅力的女人總是一個有故事的女人。按道理甄宓的故事應該有著非常豐富的情節性的,但奇怪的是我們不論是從正史裡還是從野史裡,看到有關她的故事都非常簡單,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簡化。嚴格來說,她和曹操、曹植之間的情感故事,一直以來都是史無定論的事兒,好像有那麼些影子,卻又彷彿是子虛烏有,但若說成是捕風捉影,卻又讓後人心有不甘。而她和曹丕之間又顯得太過俗套,太過簡單,讓我們覺得正史上記的有關她的那點事兒,實在與她的神秘、與她的絕世美麗不相符。於是,面對這樣一個撲朔迷離的女子,以及她的情感經歷,我們後人往往會陷入一種困惑。

說到這兒,就要說到那本影響重大的《三國演義》了。讀有關甄宓的歷史時,我經常會想到一個問題,就是《三國演義》為什麼對一個據說是並不存在的人物——貂蟬花了大量的筆墨,卻對當世最美麗的幾個女子惜墨如金呢?要知道,學術界基本上認為貂蟬是《三國演義》的作者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它最早的原型雖然在元代戲曲裡就出現過,但總的來說,元以前的歷史,不論是正史還是野史裡都是沒有貂蟬這個人的。這樣一個子虛烏有的人物反倒成了三國演義裡第一號的女主人公,而三國時期最有名的幾位美女卻被羅貫中簡單寫過,有的甚至只提了一下,這讓人真有點兒想不通。

那麼三國時期最美的女人有哪些呢?

當時流傳一句民謠說當世最美的三個女子是:「河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二喬就是孫策和周瑜的老婆大喬和小喬,杜牧後來有句詩叫「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說得就是她們。據說諸葛亮智激周瑜的時候就說,現在曹操兵臨赤壁,東吳打是打不過的,但也不至於亡國,只要送兩個人過去,曹操自然撤兵。周瑜就問送哪兩個人啊?諸葛亮說都督不聞曹操建銅雀台嗎?說是就是為了迎娶江東二喬,可見曹操興兵不過是為了二喬的美色,如今把二喬送過去仗就不用打了嘛。旁邊老實巴交的魯肅聽了直衝諸葛亮打眼色,諸葛亮裝作看不見,周瑜聽了這話怒氣衝天,說誓與老賊不兩立,由此,孫劉聯盟才正式成立。說老實話,你說諸葛亮這番話是不是純屬栽贓陷害,那還真難說。因為我們雖然沒見到有關曹操和二喬之間的什麼記載,但我們卻可以看到他和當世三大美人中的另外一位甄宓的相類似記載。

《世說新語》「惑溺」篇記載了一個「曹公屠鄴」的故事。是說曹操官渡之戰勝利後,下令屠殺鄴郡,同時令人速去把甄宓弄來。手下人去了一趟回來說:「五官中郎將(也就是曹丕)已經把她給帶走了」。這時候,曹操聽了這句,忍不住恨恨地說了句話:「今破賊,正為奴。」這話用江淮方言的語氣表現得就更清楚些,是說「真活抽,我這次費這麼大的勁打這仗,為的就是這個女人,沒想到被兒子佔了先,老子只能讓兒子了。」這話裡不難看出曹操的失望,這失望也就證明了他對甄宓的渴望。

當然君王都好色,梟雄如曹操這樣的人也難免,我們也不用替曹操遮掩。在這方面,繼承他王位的曹丕就完全繼承了曹操的光輝傳統。《三國演義》裡記載這一段是這麼說的:

卻說曹丕見二婦人啼哭,拔劍欲斬之。忽見紅光滿目,遂按劍而問曰:「汝何人也?」一婦人告曰:「妾乃袁將軍之妻劉氏也。」丕曰:「此女何人?」劉氏曰:「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因熙出鎮幽州,甄氏不肯遠行,故留於此。」丕拖此女近前,見披髮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而觀之,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遂對劉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願保汝家。汝勿憂慮。」遂按劍坐於堂上。卻說曹操統領眾將入冀州城,……操至紹府門下,問曰:「誰曾入此門來?」守將對曰:「世子在內。」操喚出責之。劉氏出拜曰:「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願獻甄氏為世子執箕帚。」操教喚出甄氏拜於前。操視之曰:「真吾兒婦也?」遂令曹丕納之。

《三國演義》裡這段描寫看上去跟《世說新語》並不一樣,但其實本質上沒多大差別,或者說在精神上還是一致的。曹丕是因為甄氏的漂亮才不殺她進而霸佔她的,而曹操聽說曹丕已先進城,而且先進了袁紹的府第了,就「喚出責之」,然後在眾將面前說甄宓「真吾兒婦也」那也是不得已而說之,哪有當父親的跟兒子搶女人的道理呢?這些都說明了甄宓確實是當時人所盡知的絕世美人。

那麼,在曹丕得到甄妃後,甄宓的命運又變得怎樣了呢?

注意,後世稱甄宓一直為甄妃,李商隱的詩裡就說「宓妃留枕魏王才」,就是講她和曹植之間的典故的,這個我們一會兒就會講到。李商隱就稱她為宓妃,但是在《三國誌?魏志》裡,甄宓的傳名可是叫「文昭甄皇后傳」,也就是說,她不是曹丕的嬪妃,而是皇后,那這樣的話,按古代的規矩就不能叫甄妃,而該叫甄後了。到底是誰錯了呢?又或者,這種不同的稱呼背後又體現著什麼樣的隱情呢?

事實上,嚴格說來,《三國誌》中《魏志》的叫法錯了。因為甄宓在世從來就沒當過皇后。

開始曹丕艷羨她天下第一美人的美色,對她還不錯,但隨後沒多久,就開始冷落甄宓了,因為這時候他又有了新寵,這就是當時南郡太守郭永的兩個女兒。其中郭永的次女郭嬛,因為在幫曹丕獲得太子位的過程中出了很多主意,而且人又長得年青漂亮,所以很受曹丕的喜歡。在曹丕登帝之後,按道理甄宓是第一個幫曹丕生下兒子的人,甄宓應該是皇后,可是郭嬛一心想排擠掉甄宓,只有排擠掉甄宓她才有可能當皇后,所以她就在曹丕面前經常造甄宓的謠,說她的壞話,而曹丕這個人耳朵根子軟,漸漸地就對甄宓越來越疏遠。說有一次,郭嬛造謠中傷甄宓,又給甄宓知道了,她就當著曹丕的面把曹丕聽信謠言和郭嬛造謠中傷的事實給痛斥了一番,曹丕畢竟是皇帝呀,當時臉就掛不住了,過後,就賜藥把甄宓給毒死了。《三國誌》的甄宓傳裡只用了「後有怨言,帝大怒,遣使賜死」十幾個字簡單地交代了甄宓的死因,但《漢晉春秋》裡記載得就詳細得多,說曹丕命人在殮葬她時,用頭髮將她的面蓋住,嘴中塞滿麩糠,使她在陰曹地府也不得再開口說話,這說明甄宓是死得很慘的,反過來也說明,曹丕對她是沒有一點感情的。所以總的來說,雖然曹丕是她名義上的合法老公,兩個人之間要說有愛情,有感情,我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史書對甄宓的婚姻生活一般記載的都很簡單,而且為什麼都好像是還比較美滿的呢?這就跟《三國誌》稱甄宓為皇后有關了。

曹丕死後,他的兒子曹叡即位,史稱魏明帝,而這個曹叡就是甄宓嫁給曹丕後生下的親生兒子。曹叡即位之後,殺了後母郭嬛,追封甄宓為文昭皇太后,替他母親報了仇。因為要表現母親曾經母儀天下的風範,所以生平裡,尤其是婚姻生活裡的種種不如意,也就不能說了,這樣也有礙於甄宓作為一個皇后的形象。曹叡的這種作法,我們很容易理解,因此再聯繫到他親自為曹植的那篇據說與他母親有關的《洛神賦》改名字,這就更讓人相信,他母親甄宓與他叔叔曹植之間確實可能有些什麼了。

那麼,曹植與甄宓之間是不是像民間傳說的那樣曾經有過一段情緣呢?

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有一出名劇叫《洛神》,那齣劇的情節就是以梅蘭芳飾演的甄宓與曹丕、曹植兄弟的三角戀愛為主線的。戲裡甚至採用了一種民間說法,說這三個人從小是一塊長大的。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據正史記載,甄宓在官渡之戰之後嫁給曹丕,當時應該是二十二歲左右,而當時曹植才不過十三歲左右。況且,《三國誌》裡有關甄宓的記載有將近二十處,沒有一處提到過曹植的,所以主張曹植與甄宓之間沒有關係的人主要的兩條根據就是:第一「年齡懸殊」,第二「史無記載」。事實上,我覺得這兩條都不能成為確證。

先來看第一條,「年齡懸殊」。事實上,我們知道愛情的產生跟年齡並不是有著必然的關係的。時至今日,楊振寧先生與翁帆女士的「楊帆戀」依然在溫情上演,媒體把它當作是件驚天動地的事兒來惡炒,我覺得完全是出於媒體無良與無知的惡炒本性,這種黃昏戀、忘年戀本來就是很純潔、很普通,也是很正常的事兒,馬克思與燕妮,魯迅與許廣平,那不都差著好多歲嗎?有什麼好希奇的呢?事實上,我發現現實婚姻與愛情裡,如果兩個人年齡上能有一段差距,往往還更能幸福,更能美滿。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當兩個人有矛盾時,心理年齡就會創造一個緩衝地帶。再者說,時間也是一種距離,距離產生美嘛,所以甄宓比曹植大上十歲,就不能產生感情了嗎?有人說曹植太小,十三歲就愛上嫂子,那絕對不正常。不要忘了,古人男子十五歲就達到法定結婚年齡了,十三歲談戀愛,那不算早戀了,後來很多愛情故事裡的主人公,比如梁山伯與祝英台,那就是十五六歲談的戀愛。

也有人說,就算曹植有早戀的可能,她和甄宓之間的可能性也不大,那畢竟是她的嫂子。事實上,甄宓嫁給曹丕後,曹丕要經常隨曹操出征,而曹植能有與甄宓相處的時間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我們知道曹植是三國時期最有文才的人,後來的謝靈運就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對於有才的年輕男性來說,現實中更容易對年長於自己的女性產生情感,因為他要尋找一種成熟美與深刻美,而這在比自己小的女性身上往往是找不到的,所以才子多有姐弟戀之類的事。這在曹植身上,也應該是一種正常的情感取向。至於從甄宓的角度說,她對曹植產生情感也不是不可能的。我們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來,她與曹丕之間是沒有感情的,甚至夫妻間的矛盾還很大,而相比較曹丕、曹植兄弟,曹丕更喜歡玩弄權術,而曹植更有才,你說一般的女人是更喜歡年青有才氣的男人呢?還是更喜歡玩弄權術的男人?我想,答案應該是不言自明的。

另外,甄宓自己也是個文采蜚然的女詩人,《古詩源》中收錄了她的一首《塘上行》,工力很深厚,其中寫到夫妻間的感情說「莫以賢豪故,捐棄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捐棄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捐棄菅與蒯;出亦復愁苦,人亦更苦愁。」可見她對不如意的婚姻生活是有著強烈的不滿與控訴的。因此對於甄宓來說,尋找自己的真愛也就有了自然的內因與外因。所以這個第一條年齡懸殊應該算不上理由。

第二條,史無記載。應該說這個史無記載指的是正史尤其是《三國誌》裡沒有對二人關係的明確記載。我們前面說過了,陳壽修《三國誌》當然要看當權者的臉色的,魏明帝曹叡連他父母之間的矛盾都不願被後人看到,更何況他母親與他叔叔之間不正常的關係了。所以《三國誌》裡對此沒有記載那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況且,也不是所有典籍裡對此都沒有記載,南朝昭明太子《文選》卷十九《洛神賦》李善注中就有一段記載,把曹植與甄宓之間的故事說得就像是小說一樣,而且還據此交代了這篇名聞天下的《洛神賦》的由來:

《文選》說「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不食。」這兩句是說曹植曾經向曹操要求過,要娶甄宓,可是曹操還是把甄宓嫁給了曹丕,這讓曹植很鬱悶。《文選》又說「黃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後玉縷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已為郭後饞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繼植。」這一段就是李商隱那句著名的「宓妃留枕魏王才」的由來了。是說,甄宓死後,有一次曹植從自己的屬地到都城來見曹丕,曹丕突然良心發現,把甄宓以前用過枕頭送給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於是就有了創作洛神賦的衝動。《文選》說「植還,將息洛水上,思甄後,忽見女來,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席,歡情交集,豈常辭能具?為郭後以糠塞口,今被發,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爾。』言訖遂不復見所在。遣人獻珠於王,王答以玉珮。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後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

原來《洛神賦》是曹植在洛水邊做的一個夢,從「夢的解析」與「周公解夢」的角度來看,他夢到甄宓純屬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那就是他對甄宓思念的抒發,所以原來名叫《感甄賦》,就是感念甄宓的賦,題目的意思明白如話,是後來魏明帝曹叡讀到,覺得這樣實在是太赤裸裸,太有損於自己父母的形象,才通過皇帝的權力把它改名為《洛神賦》的。

後世不斷有人質疑《文選》的這段李善注,認為這段話有明顯的附會演繹的成份,當然,我們也確實可以看出這裡面確實有些附會的成份,但反過來也說明,那就是至少到南北朝時期,人們普遍認為甄宓與曹植之間是有著情感故事的。

比《文選》更早、更有說服力的是南北朝之前東晉顧愷之的那幅名畫《洛神賦圖》,它畫的就是曹植與甄宓在洛水邊夢中相會的圖景,它的宋代摹本現在還保存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裡。

那麼顧愷之又是憑什麼來演繹曹植與甄宓的故事的呢?當然最有力的證據還是曹植自己的那篇《洛神賦》。曹植明明白白有一篇《洛神賦》在那裡,它到底寫的是不是與甄宓的事呢?

有人說是美人香草之喻,是像屈原那樣,借男女之事向君王表忠心,曹植對他那個要置他於死地,逼著他寫出七步詩的那個狠毒的哥哥,有可能寫出這麼千古傳頌的表忠心之作嗎?對他的侄兒似乎也沒有這個必要。

還有人說,賦的名字原為《感甄賦》,是因為曹植當時的封地、住地是在鄄城,古代「鄄」與「甄」同用。這未免有點鑽牛角尖兒,從文中內容來看,這是一點兒都扯不上的。

最後還有人說,這裡的「感甄」一定指的就是甄宓嗎?曹植《洛神賦》上來第一段話就說「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洛水神最早傳說是伏羲的小女兒宓妃,恰好是甄宓的這個宓字。如果說這純屬巧合,後一句又說感楚王神女之事,那就是再強調男女情感之事,這在伏羲的女兒宓妃的身上可是沒有任何典故的,再加上題目有個「感甄」,這樣一來,曹植的創作意圖我以為那是非常明顯的了。我就不明白,後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迷信正史,因為正史裡沒提就要抹殺曹植與甄宓之間這麼明白如畫的情感呢?

說起來,因為那種濃烈的情感被掩藏在歷史的塵埃裡,我們對甄宓,那個三國時代最美麗女子的美麗情懷已經漸漸陌生,但你至少應該知道有一種步伐叫「凌波微步」,《天龍八部》裡的段譽到底是從哪一位神仙姐姐那兒學來的這麼神奇美麗的步法呢?原來,它是甄宓來到曹植身邊時的姿態,《洛神賦》裡說她踏著凌波微步而來時,那「翩若驚鴻、矯若游龍」的身姿裡又該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愛恨情仇!

說到三國時的美女與愛情,當然不能不說貂蟬,她與西施一樣,用一個弱女子的肩膀扛起了救國救民的重任,但她和西施不一樣的是她沒有一個情深義重的范蠡,她只有一個反覆無常、不得善終的呂布,那麼她的故事裡又有多少情愛的內涵呢?

請看下回:貂蟬的故事——「帥哥美女兩相宜」。

《五代前的那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