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的故事
說到在這個「中國經典愛情」的系列裡講貂蟬,說實話,我個人還是感覺稍有些為難的。這主要源於兩個原因。
第一,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貂蟬這個人?事實上學術界比較統一的看法是三國時期並沒有貂蟬這個人,連這個人本來都沒有,怎麼講?
第二,即使我們因為貂蟬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而選擇來講她,但是我們這個系列叫做「中國經典愛情故事」,那麼在貂蟬的故事裡,有愛情嗎?如果她只是個憂國憂民的奇女子,只有巧施連環計的臥底身份,那麼是否應該把她放在我們這個以情愛為主的講述系列裡呢?
讓我們來解答一下這兩個關鍵性的問題。
首先,貂蟬這個人在歷史上到底是怎麼出現的?
比較統一的看法是,這是一個小說《三國演義》虛構的人物。因為純粹是虛構,所以作者連名字都沒給她,只給她起了個象徵性的名字,叫貂蟬。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曾經有過一個有名的相聲段子,叫《歪批三國》,其中就提到《三國演義》裡有三個沒名沒姓的人,其中一個指的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貂蟬。
事實上,貂蟬是漢代朝廷高級官員官帽上的飾品,所以古有「貂蟬冠」之說。那麼《三國演義》裡為什麼要用一種帽子的名來稱呼這個女子呢?換句話說,羅貫中就不能給她起個比較正式的名字嗎?事實上這不怪羅貫中,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也不過是沿用了元代戲曲的說法而已。早在元雜劇中就有一齣戲叫《錦雲堂美女連環計》,戲裡說貂蟬她姓任,叫任紅昌。因在宮中掌管貂蟬帽,所以賜名貂蟬。另一部元雜劇關漢卿的《關大王月夜斬貂蟬》也採用了這種說法。但是元雜劇又是從哪裡得來的這個女子的消息,以及她的名字的呢?
從現有的史料來看,元雜劇之前,貂蟬是否還有其他的歷史面貌,現在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也有可能就是元雜劇作者憑空進行的一次藝術創作。但這種創作就真的沒有一點兒歷史原型嗎?
現在在山西忻州還有一個木芝村,據說這裡就是貂蟬的故鄉。村裡現在還有個旅遊景點叫貂蟬陵園,但忻州之所以為貂蟬建這個陵園,那也是依據元雜劇《錦雲堂美女連環計》中的一句台詞,說貂蟬本是「忻州木耳村人氏」。既然它是根據元雜劇的內容來的,這種故鄉之說也就有傳說的性質了。那麼到底有沒有貂蟬這個人呢?
實際上,根據我的研究發現,在古代,貂蟬這個詞和現代一樣,是個常用詞,當然我們現在指的是中國四大美女的貂蟬,而古代大多數時候,它指的是封侯受爵的榮耀,就是我們前面說的貂蟬冠,那只有封侯的人朝廷才發貂蟬冠,所以古人常用世代貂蟬指貴族的家世。又有一個常用的典故是說用兜鍪換貂蟬,兜鍪就是戰甲、戰盔,就是指要建立戰功來獲得封侯,這是古代很多人的理想。所以我考證了一下,在《四庫全書》所載的古代典籍裡,提到貂蟬的地方不下一千多處,絕大多數的意思指的是封侯的理想與貴族的身世。古籍裡提到貂蟬又是把她當作是一個女人的,我找來找去,只找出了七個地方。尤其是明代楊慎說過一段話,他說「呂將軍妻貂蟬,史無所載,唐李長吉《呂將軍歌》云『榼榼銀壺搖白馬,傅粉女郎大旗下。』似有其人也。」後人多不把這段話當回事,認為楊慎引的李賀寫呂布的這首詩純粹是李賀的想像而已。事實上,聯繫歷史我們發現,這不應該完全就是想像的場景,「傅粉女郎大旗下」透露出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呂布的功業下,是有一個女子,幫他獲得了封侯的,或者說是在呂布獲得功勞以至於封侯的過程中是幫了呂布的。因為在古代貂蟬就是封侯的代名詞,所以後世才把這個不知名的女子索性就叫貂蟬,就因為是她幫呂布獲得了貂蟬冠的!
那麼呂布有沒有封過侯呢?封過,還封過兩次侯,第一次是他背叛丁原,投靠董卓,並殺了丁原之後,被董卓封為都亭侯。第二次,是他背叛董卓,和王允聯合,殺了董卓之後,被朝廷封為溫侯。所以後人大多稱呂布為溫侯呂布。也就是在封溫侯的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女人。
《三國演義》裡寫董卓與呂布的矛盾是因為貂蟬而起,還寫呂布在鳳儀亭與貂蟬私會的時候,被董卓發現,董卓氣得拿戟怒擲這個乾兒子呂布。這一段情節也不是憑空杜撰的,《三國誌》中就明確記載過這樣的情節。
《三國誌 呂布傳》裡說「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也就是說呂布與董卓的一個小妾私通,這有可能是導致呂布開始要背叛董卓的導火索。《呂布傳》又說「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把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也就是說因為一些小事,董卓拿戟怒擲呂布,兩個人的矛盾開始明確化了。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小事,也就是《三國誌》裡說的那個「小失意」、小的不愉快是什麼事呢?我們不能憑空猜測,就文本看,《三國誌》裡記載了的董卓與呂布之間的「小失意」,也就是生活上的矛盾,而不是政治上的分歧,只有呂布與董卓的小妾私通這件事。後來明人王世貞在他的《弇州山人四部稿》裡有一首詩,說「董姬盡為呂,貂蟬居上頭」,也就是說董卓死後,他原來的那些小妾啊、侍女啊,都歸呂布所有了,而其中,貂蟬是最得呂布喜歡的。那麼這個貂蟬是不是就是那個曾經與呂布私通,又與呂布合謀,最終幫著呂布除掉董卓的那個人呢?至少,這應該是有很大的可能的。而呂布正是因為國家除掉了董卓之害,才被封溫侯的,也就是獲得朝廷頒發的貂蟬冠的,所以那個幫他成就封侯事業的女人,也因此被叫做貂蟬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唐代李賀才在《呂將軍歌》裡說「傅粉女郎大旗下」,就是說貂蟬對呂布的封侯功業是有幫助的嘛!由此可知,貂蟬這個人物完全有可能不是憑空杜撰出來,而是有著一些歷史的影子的,至於她到底叫什麼名字,什麼地方人,歷史浩渺如海,古今多少事,都湮沒在滾滾紅塵中,我們也只能用貂蟬這個名字,來紀念那個對一個時代有過特殊貢獻的那位女子了。
這裡我也順便說一下,即使我們退一萬步說,就算歷史中絕無貂蟬這個人,甚至連歷史原型也沒有,就是民間藝人、戲劇家完全憑空杜撰的藝術形象,我們也不是不能講。我們這個「中國經典愛情系列」的選材本來就是取自三個範疇:第一,民間傳說;第二,歷史事實;第三,文學創作。其實不論民間傳說還是文學創作,那些故事同樣反映了我們這片土地獨特的東方智慧與東方情感,所以它們都是我們重要的選材土壤。
這樣看來,第二個問題就顯得比第一個問題還重要了,不管貂蟬是不是實有其人,在我們的」中國經典愛情系列」裡,她的愛情故事又從何說起呢?
按《三國演義》的說法,貂蟬的故事要從「一聲歎息」說起。
說貂蟬原是司徒王允養的一個歌女,有一天晚上,她一個人在後花園的小池塘邊,看著荷塘月色,慢慢地歎了口氣。你說一個女孩兒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歎口氣那完全是正常的事兒,有可能是有了心上人,但不能在一起;有可能是還沒心上人,有著落寞和著急。不巧,王允正好路過,這就被他看到了。這王允是個非常迂腐的傢伙,或者說是個腐儒啊,誒,一塊「豆腐儒」啊!像所有的父母總疑心孩子的行為,像所有的老年人總看不慣年青人的表達方式,他一聽就叫起來了,說「賤人將有私情耶!」就是說你一個年青女子,在這兒深夜歎息,是不是和什麼人私通了?
貂蟬這猝不及防,哪想到歎口氣,就惹來這麼大禍,當然本能地就回答不是。
王允不依不饒啊,就說那你為什麼在這兒歎氣?
我估計貂蟬當時也是逼得沒辦法了,只好大義凜然地說,如今奸臣董卓當道,百姓苦不堪言,我是憂國憂民睡不著啊!王允這塊「豆腐儒」一聽,大為感動,當即把貂蟬認作義女,這才有了後來的借貂蟬巧施連環計。
說到這兒,我倒想起一個故事來,說有一個女孩子很漂亮,在宴會上被眾星捧月一樣,PARTY結束後,一個很一般的男孩子邀請她去喝咖啡,女孩子其實根本看不上這個男孩子,但出於禮貌,心想就去一下下吧,敷衍一下就走。這個男孩子很木訥,一路到咖啡館也沒什麼話說,咖啡送上來的時候,這個男孩子突然大叫一聲:「給我拿點鹽。」這一下好多人都很驚訝地看著這個男孩兒,哪有人喝咖啡放鹽的啊?在女孩兒驚奇的目光裡,男孩子尷尬地笑笑說:「我家在海邊,每天在海水裡泡,放點兒鹽容易讓我想起家的味道。」女孩兒一聽,心想,這個男孩兒雖然長得不怎麼樣,但看來很愛家,很顧家啊,這樣的男人多好啊,今天我幸虧跟他來了。後來,兩個人就慢慢交往起來,每次去咖啡館,女孩兒都會主動為男孩兒的咖啡裡加鹽。他們後來結婚了,男孩兒果然是個很愛家、很顧家的人,他們的日子就像他們愛喝的咖啡一樣----「滴滴香濃,意猶未盡」。最後,丈夫去世後,妻子收到一封信,信裡說「其實,我對你撒了一個謊,卻一直不敢告訴你,我喝咖啡不是要加鹽的,你不知道那味道多難喝,我第一次在咖啡館裡那樣說,只是覺得當時沒話說,太尷尬,就興沖沖地冒了一句,那知卻下不場,這一下就喝了一輩子加鹽的咖啡!現在我終於可以不受這個罪了,但我最慶幸的是,因為這句話,得到了你!」妻子讀完後,含著淚笑了。多美的人生啊,就因為一句衝動的話!
事實上,對於貂蟬也一樣,多麼傳奇的人生啊,就因為一聲歎息,一句回答!
問題是後人大多認為貂蟬傳奇的人生價值在於捨身救國,離間董卓與呂布,卻從不認為她也和那個幸福的女孩子一樣,從一聲歎息開始,從一句回答開始,踏上了自己的愛情之旅。後人之所以這樣認為,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對呂布的認識上。我們大概在潛意識裡都有一種想法,就是呂布這樣的男人,是不值得貂蟬這麼偉大的女性去愛的。
對於呂布,後世有個蓋棺定論,說他是「三姓家奴」,什麼意思呢?《三國演義》裡張飛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時就罵呂布是個「三姓家奴」,也就是說他至少有過三個爹,他姓呂,自然有個姓呂的親爹,後來他認丁原為義父,所以丁原又是他爹,再後來,他背叛丁原,又認董卓為乾爹,後來他又背叛了董卓。用句俗話說,別人是「有奶便是娘」,呂布是「有用便認爹」,在殺了董卓之後,他又投靠過很多人,但沒多久又總是走上背叛的道路,所以「三姓家奴」就是貶低呂布的人格,說他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這樣的人,讓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跟了他,那豈不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哪有什麼愛情可言呢?
其實我並不這樣認為。紀連海老師在講吳三桂的時候曾經把吳三桂比作呂布,說吳三桂也是「三姓家奴」,我覺得這種比較好像看上去很貼切,但細想還是有問題。你看吳三桂是跟過三個朝廷,大明,大順和大清,這其中還有滿漢之別,而呂布不過是作為一員戰將,跟過三個軍閥而已。說他拜董卓為義父之前也曾經認丁原為乾爹,這純粹是《三國演義》的瞎掰,《三國誌》根本沒有這個記載。
話說回來,在三國那個時代,誰是正統?誰是叛逆?誰沒有過二心?誰沒有過背叛?
天下英雄,各為其主,說起來都背叛了大漢朝。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且他自己也有兩個爹,他姓曹就不是他親生父親的姓,他爹本來姓夏侯,所以他後來用的好些人都是姓夏侯的,而他姓曹是因為他是大太監曹嵩的乾兒子,那這麼說也是「兩姓家奴」嗎?
劉備就更不用說了,他投靠過又背叛過的人數基本上與呂布差不多,所以後世有本《厚黑學》就是以他為教學原型的。呂布在白門樓被斬前,還想徹底歸順曹操,曹操也確實有愛才之意,所以有點猶豫想不殺呂布,這時候劉備在旁邊對曹操說:「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就是說你忘了呂布是怎麼背叛丁原和董卓的嗎?曹操聽了這話,就不再猶豫,殺了呂布。《三國誌》記載呂布臨死前最後一句話是指著劉備說「是兒最叵信者!」,也就是說,你劉備是最反覆無常的人,你憑什麼說我呀!《三國演義》裡為了維護劉備的形象,把呂布的這話就刪掉了,所以從反覆的角度看,在三國那個軍閥割據的時代,為了求生存,呂布不停地投靠這個,又投靠那個,這和吳三桂賣國求榮應該是不能等同起來的。
況且,就呂布一生的情況來看,他總的來說還是一個戰將,而非一方軍閥。他政治眼光比較短淺,但相貌英俊、武藝超群,卻是三國裡最厲害的一個。你看最簡單的證據就是「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劉、關、張三個人合起來都打不過他,那關羽、張飛可是五虎上將頭兩位,再加個劉備,三國裡誰還能經得起這三個人的合戰,馬超不行,趙雲不行,許楮也不行。所以《三國誌?呂布傳》裡面,王允稱呂布為「壯健」,陳宮稱呂布為「壯士」,那不論是從武藝還是長相來看,呂布都是三國裡一等一的人物。拋開他政治上的短視不談,貂蟬在那個風雲時代愛上這樣一個英勇的美男子,有什麼不可能呢?
再從呂布的角度看,他對貂蟬那是很痛愛的。他一殺完董卓,馬上「回眉塢,取了貂蟬」,後來不論轉戰南北,都始終把貂蟬帶在身邊,這說明,他是很愛貂蟬的。後來被曹操包圍的時候,他也是聽了貂蟬的話呂布才沒有分兵襲擾曹軍,才導致了失敗被俘,白門樓被斬。連打仗都聽老婆的,可見這個頭腦簡單的呂布對貂蟬的衷愛程度了。戲曲裡表現呂布白門樓被斬時,說他唯獨放不下的就是貂蟬。在那個時代,在貂蟬所有接觸過的人裡,還有比呂布更值得貂蟬去愛的人嗎?
要知道愛情是不講道理的,有時候跟一個人的政治修養、道德修養都沒有關係,要不然張愛玲也不會愛上那個漢奸胡蘭成了。
更何況那個時代,人們對愛情的理解並不像現在人這樣。《世說新語》「惑溺」篇記載了一個叫「奉倩殉色」的故事。說有一個叫荀粲荀奉倩的東晉名士,他和他老婆的感情很深。深到什麼程度呢,說冬天的時候,有一次他老婆生病發燒,體溫很高,要降溫啊,怎麼辦呢?這個荀奉倩就先到院子裡把自己的身體凍冷,然後回來用身體貼在他老婆身上給她散熱,我覺得這種物理降溫的方法實在是很奇特,也實在是很溫馨。那麼是什麼讓荀奉倩對他老婆這麼癡情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他覺得他老婆長得太漂亮了。荀奉倩公然宣稱,他就是愛他老婆的美色,並且公開說「婦人德不足稱,當以色為主」。也就是女人的學識品德什麼的,是不足稱道的,我眼中的愛情,就以美色為主。要知道這與任何時代的主流觀念都是相違背的。但就因為這個原因,讓他們的愛情與婚姻散發出異樣的光彩。在老婆死後,荀奉倩不飲不食,思念成疾,沒過多久就也死了。雖然他的愛情觀在我們今天看來有些狹隘,但他們依然用生命和歲月捍衛了他們自己的愛情理想,這樣的人生,在我看來,哪裡會比那些所謂的偉大人物要遜色呢?
所以呂布與貂蟬,俊男美女之愛,這就夠了,哪裡會像我們現在人這樣,替古人擔憂,覺得呂布的人品與貂蟬的人格並不相配呢?
後來戲曲裡安排的貂蟬與關公的感情,我覺得更不能讓人接受。曹操把貂蟬當作紅顏禍水,先賜給劉備,又賜給關羽,企圖因此讓劉、關、張兄弟反目,所以才有了「關公讀春秋,揮刀斬貂蟬」。也有一種結局是說關公其實是義釋了貂蟬,是牆邊的青龍偃月刀自己倒下來,把貂蟬給斬了的。民間還有一些其他的傳說,說貂蟬有被殺、逃走、當尼姑、回故鄉等等不同的結局,總之,最後都是把貂蟬當作紅顏禍水看。曹操、劉備、關羽,這些男人為了表現自己的政治道德與政治智慧,把貂蟬一個弱女子當皮球、當道具,踢來踢去,斬來斬去,在對待女性、對待貂蟬上,他們都不如那個鼠目寸光卻帥氣簡單的呂布。
因此,我想第二個問題也就有了答案,貂蟬正是在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過程中,在跟隨呂布不斷投靠這個、投奔那個的顛沛流離的過程中,她真的愛上了那個頭腦簡單卻英勇、英俊的呂布,並跟他風風雨雨,走完了他們在三國的人生。
在呂布死後,當世有幾多英雄,幾多風流人物,但都不再有值得貂蟬去愛的人,所以我還是比較欣賞吳梅村在《圓圓曲》中說過的那句話「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作為一個女人,貂蟬的成就不是在巧施連環計,扳倒了董卓上,而是在她找到一個愛她、她也愛的人。
事實上,只要呂布與貂蟬之間的愛情值得人回味,又哪裡要去管什麼般配不般配呢?
當然,說到談戀愛的男女般配,還是郎才女貌更容易打動我們,還是那些平凡男女的不平凡故事更富於溫情,所以我們在談論江山美人的英雄之愛時,卻更渴望兩隻蝴蝶般的凡人之愛。
請看下回: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蝴蝶飛呀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