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問君何如東流水,一洗鉛華萬古愁

——李後主的故事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談到那位有名的南唐後主李煜,都是把他當作一個偉大的詞人來景仰的,而不是把他當作一個昏庸無能的君王來鄙夷的。我們之所以對李煜充滿了同情,就是因為他的詞,和他詞裡的那種深沉的亡國情懷。但李煜在亡國之前,事實上就已經是一個獨步當世的傑出詞人了。

我們來看他早年的一首詞,詞牌名叫《菩薩蠻》,詞是這樣寫的: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剷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這首詞寫的是什麼內容呢?

是一個女子與情郎幽會時的場景。說有一個大家閨秀,夜裡要和情郎去幽會,她怕驚動了家裡人,就悄悄地提著裙子,拎著鞋子,穿著絲襪踩著涼涼的台階,一付小心翼翼的模樣。終於溜出來了,終於見到了心上人,躺在情郎的懷裡,還不停地訴說著剛才偷偷溜出來時的驚心動魄。

按道理,這首詞不過寫了青年男女自由戀愛中的約會場景,雖然當事人覺得驚心動魄,但實際上也不是什麼大事兒,更不是什麼新鮮事兒,為什麼這首詞就那麼有名呢?據說,當時宮裡宮外,好多人都在傳唱這首詞。要知道詞在當時就是通俗歌曲、流行歌曲,要按現在的說法,那就是這首詞一創作出來就榮登了南唐流行金曲榜的「TOP ten」十大流行金曲之列。那麼這首詞為什麼這麼流行呢?是不是就是因為這是皇帝親自寫的,大家要賣他個面子、拍他的馬屁呢?

事實上,在得知宮裡宮外開始傳唱這首詞的時候,詞作者李煜就後悔了,他可不想成為別人的話柄,因為這首詞裡的那對偷偷幽會的男女主人公根本就是他自己和他當時的秘密情人周女英。原來,這就是這首詞榮登流行金曲榜的真正理由,就是因為它描繪的正是當朝天子的隱秘的私生活。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讓我們覺得奇怪的疑問也就來了。第一,一個皇帝跟情人約會,難道還要偷偷的幽會嗎?第二,一個皇帝約會如果也必須採取偷偷的幽會的方式,那麼這個跟他幽會的女子又會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我們知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作為皇帝、當朝天子與情人約會要採取偷偷的幽會的方式的,比較著名的只有三位。一個是宋代的宋徽宗趙佶,他跟李煜一樣,都是個藝術上的天才,也都是政治上的低能兒,有一段時間,他跟那個著名的名妓李師師約會,為了怕別人說堂堂天子跟妓女約會,所以偷偷地挖個地道通到李師師那兒,以求掩人耳目;另一個比較有名的就是春秋戰國時的齊莊公,他勾搭上大臣崔杼的老婆,就趁崔杼不在家,偷偷地到崔杼家樓下對著崔杼老婆的窗口唱情歌,結果後來被崔杼殺了。第三個有名的就是李煜和小周後了。我們說宋徽宗因為是和妓女私會,而齊莊公則因為是和別人的老婆私會,所以都要偷偷摸摸的,但李煜是和自己後來的老婆、當時的情人小周後約會,而且是段正大光明的愛情,為什麼也要採取這種偷偷摸摸的幽會的方式呢?

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小周後的姐姐——大周後。

大周後的名字叫周娥皇。她和小周後周女英都是三朝元老、大司徒周宗的女兒。巧的很,這姐妹倆的名字一個叫娥皇,一個叫女英。用的正是古代堯舜禹時期堯的兩個女兒的名字。堯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舜,而舜最後死於蒼悟之野,娥皇與女英在湘水邊哭夫而死,最後都化為了湘水之神。更巧的是,李煜生下來有個奇特的地方,就是左眼重瞳,就是有兩個瞳仁,所以他的名字叫李煜字重光,重光就是指他的重瞳,而娥皇、女英嫁給的舜也是個重瞳子,而且是歷史上最早有重瞳記載的一個人。所以民間就有種說法,是說大小周後與李煜之間的情感糾葛,是一段前生注定的姻緣。

大周後比妹妹大十歲,她和李煜基本上是同歲,史載李煜和大周後兩個人在文學藝術上都有很高的造詣,李煜不用說了,周娥皇的音樂造詣據說在當時的南唐是獨步天下的。她曾經在李煜父親李璟的生日宴會上彈奏琵琶,李璟對她的技藝十分稱賞,把一把珍貴的「焦桐」琵琶贈送給她。所以她和李煜的這段婚姻絕對是郎才女貌的「黃金搭檔」。事實上,李煜和大周後的夫妻感情也確實很深,兩個人又有共同語言,又能相敬如賓,所以夫妻生活很和睦。說有一次夫妻倆在一起飲酒,喝到一半,大周後舉杯邀李煜起舞。你看,在古代能讓皇帝為自己跳舞的,我看遍史書,這還就是唯一的一次記載,說明這夫妻倆的感情生活還是很平等的。李煜一點兒也不生氣,還很高興,但他說要我跳也行,但你要先給我而且是現給我譜一首新曲子我才跳。大周後也不推辭,頃刻而成《邀醉舞破曲》、《恨來遲破曲》兩首,於是這位南唐天子就為了一個女人翩翩起舞起來。我們不說大周後即興作曲的這種超凡的音樂才華,也不說李煜能馬上依新曲而舞的舞蹈藝術,單只是這種夫妻生活,就夠得上那句「琴瑟之合」的讚譽了吧!

所以對於兩人這種溫柔繾綣的愛情生活,李煜後來寫過很多詞來描繪和紀念過。但是,正是這段美好婚姻生活的記載也讓李煜後來背上了背叛大周後的罵名。

後來,大周後得了重病。而且禍不單行,她和李煜四歲的小兒子這時候也得急病死了。大周後知道了這個消息,十分傷心,病得就更加厲害了。說李煜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飲食他都要親自照顧,湯藥也一定要親口嘗過才餵給妻子。冬天的晚上,他整夜整夜地守在妻子身邊,睏極了也只是和衣而臥,衣不解帶。但這一切都不能挽救大周後的生命。大周後把心愛的焦桐琵琶和自己臂上一直佩戴的玉環留給李煜作紀念,又親自寫了要求薄葬的遺書。於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64年的十二月去世了,時年二十九歲。在大周後死後,《南唐書》記載「後主哀甚,自製誅刻之石與後所愛金屑檀槽琵琶同葬。又作書燔之與訣,自稱鰥夫煜。其辭數千言,皆極酸楚。」就是李煜為了深刻悼念自己的亡妻,把周娥皇最喜歡的焦桐琵琶與她同葬,還寫了篇感人至深的哀悼文章,在文章裡,這個一國的皇帝、當朝的天子竟然自稱是「鰥夫煜」。可見他對大周後的感情了。

有人會說,這李煜表現得很深情啊,很出色啊,那絕對是一個溫情的好丈夫,怎麼就背叛了大周後了呢?

原來就是在大周後重病期間,發生過一件小事。

陸游的《南唐書》裡記載:「後寢疾,小周後已入宮中,後偶褰幔見之,驚曰,汝何日來?小周後尚幼,未知嫌疑,對曰,既數日矣。後恚怒,至死面不外向。故後主過哀以掩其跡雲」。也就是大周後還在重病的時候,李煜已經把周娥皇的妹妹周女英悄悄接到宮裡來了,結果大周後還不知道。不巧有天她剛好看到就問「你什麼時候來宮裡的?」周女英當時還小,也不太懂這裡頭的忌諱,就坦白地說「姐夫已經把我接來好多天了」。大周後一聽這話,心裡涼了半截,大概是對李煜對自己的那份感情太失望了,所以此後至死,都一直面向著牆躺,再也不回過身來看李煜一眼。因為這件事,所以陸游猜測李煜和大周後兩個人最後感情是破裂了,而李煜在大周後死後表現得那麼哀傷,不過是要掩蓋他和小周後的私情而已。

後人大多採用了陸游的這種說法,像宋人王銍的《默記》,清代吳任臣的《十國春秋》大都直接沿用了陸游的這種說法,而那首描繪李煜與小周後在大周後重病時幽會的《菩薩蠻》就成了李煜背叛大周後的佐證。

事實上,我是不太贊成陸游的這種「後主過哀以掩其跡」說法的。原因我想至少有三個方面。

首先第一條就是,李煜在大周後重病期間以及她死後的那種深情哀悼的表現沒有裝的必要,而且要裝也不可能裝成那樣。我們知道李煜當時的身份是一個皇帝,在中國古代所有的皇帝中,對女人有真情的那是鳳毛麟角,把女人當玩物的那是比比皆是。即使唐明皇好像對楊貴妃三千寵愛集一身,當面臨政治前途的選擇時,也還是毅然決然地拋棄了那個他曾經海誓山盟過的絕代佳人。所以作為一個皇帝,李煜除非是真地對大周後有真情,否則他絕對沒必要要表現得有真情。況且他不是一個善於偽裝的人,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裡評論李煜是一個擁有「赤子之心」的人,就是說他的純真性格。他在大周後死後放棄皇帝的身份而自稱「鰥夫」。在大周後的葬禮上,他悲痛萬分,只能拄著枴杖才能行走。如果這些都是裝出來的,那李煜就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詞人,而應該去做一個小品演員了。而且,他在此後的一生裡,即使與小周後結婚之後,他還不時有懷念大周後的詞作出現,這些詞往往都是些感人至深的創作精品,我想要是虛情假意的話,沒必要裝一輩子,裝得這麼辛苦吧!這些都說明了李煜對大周後的感情是真實的,是深厚的,是完全不必要用什麼悲哀的樣子才能渲染的。所以也就不存在用哀傷「以掩其跡」的說法。

第二個理由,正是這首《菩薩蠻》,也表現了李煜對大周後的在乎。我們前面講過,如果這時候李煜已經完全移情別戀了,他作為一個皇帝完全沒必要偷偷摸摸啊,你看詞裡表現出的完全是一幅偷偷約會的場景,就是怕有人知道,怕誰知道呢?我想,在李煜,當然是怕大周後知道。那麼李煜為什麼怕大周後知道呢?當然是怕傷害了她,引起她的誤會,傷害了夫妻間的感情。這反過來說明李煜對大周後還是非常在乎的。當然,我們不排除這時候因為大周後長期重病在床,李煜已經喜歡上了來宮裡探望姐姐的周女英。這裡要順便強調一下,據有些野史的說法,周女英是來宮裡探望生病的姐姐的,並不是李煜刻意把她接來的。但為什麼來了一段時間之後,只與姐夫見了面,卻沒與姐姐見面,史料裡也都沒有交代,可能是怕她見了姐姐重病的樣子傷心,也可能有別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周女英與李煜在這段時間產生了感情,那倒確實是史有其實的事。但我們退一步說,這也很正常,李煜作為一個男人,我們就不提他作為一個皇帝了,在古代的那個男權社會裡,就算是在現在,你也不能因為他對大周後曾經有過的感情,就要求他要從一而終吧!我們的文化總是讚美、推崇那種絕對的、唯一的愛情,好像一次生命只能為一段愛情而來,那樣才值得被稱頌。事實上,這對於生命本身是並不公平的。為什麼一段生命只能有一段真摯的愛情呢?枯木尚能逢春,老樹還發新芽,我們為什麼要對自己的生命那麼苛刻呢?只要在前後每一段婚姻與愛情裡你都是真情、真心地投入,我覺得那就是值得稱頌的人間真愛。所以雖然李煜在大周後尚未離去之前就與小周後發生了私情,這未免稍嫌早了點兒,但結合他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生活環境來看,我覺得這並不能就說成是他對大周後的背叛。

那麼有人或許會問了,要說不是背叛,為什麼大周後會至死都面向牆躺,不再見李煜一面了呢?

這就要說到第三個理由了,陸游在《南唐書》中寫這一段大周後驚問小周後的故事時,在前面加了兩個字:「或謂」。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我聽有的人說」,或者是「有一種傳說是說」。也就是陸游對於這個故事的內容也不確定。此前並沒有哪一部史書明確記載過這個故事,此後人們也大多據陸游的說法而來,但陸游本人對這件事都不能完全確定,又怎能把它作為李煜在大周後死後「哀而以掩其跡」的理由呢?所以大周後這種聽說妹妹進宮了數日就至死把臉對著牆而不再看李煜一面的說法,我估計有很大的可能有民間演繹的成份。另外按史書中對大周後「通書史」的描寫、以及她和李煜婚後生活的表現,還有她臨死前將心愛的琵琶與臂上的玉環贈與李煜的表現來看,她不應該會做出這種「至死面不外向」的絕情之事。也就是說陸游和陸游之後的文人以這種很虛妄的事來判定李煜在感情上完全背叛了大周後,我覺得那是不能成立的。

李煜在大周後死後,並沒有馬上娶周女英為妻。而在為大周後守喪的期間,小周後也只是「少以戚里間入宮掖」,就是偶爾以親戚的身份來到宮中與李煜相會。直到兩年之後,李煜才正式娶周女英為妻,周女英也才正式被稱為小周後。

李煜對小周後的感情依然很深,《南唐書》記載「後主甚愛之,被寵過於昭惠」,就是李煜愛她更甚於當時愛她的姐姐。只是小周後反倒不如她姐姐的命好。南唐不久就亡國了。小周後隨著李煜一起被押送到大宋都城汴梁。接著,最悲慘的苦難歲月便到來了。

宋人王銍在《默記》一書中引龍袞《江南錄》記載「小周後隨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於外,後主多宛轉避之。」就是大宋的那個流氓皇帝宋太宗趙光義垂涎小周後的美色,經常把小周後宣進宮裡,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不讓回來。每次小周後從那個流氓皇帝的身邊回來,都要悲憤地大罵李煜。為什麼要大罵李煜呢?就是罵他你這個沒用的男人,連自己的女人也保護不了,讓我這樣的背負屈辱,被人欺負。這時候可憐的李煜只好以淚相對,默不做聲,甚至有時要躲開小周後。但這並不能就說小周後對李煜就沒有感情了。我們說這種罵不過是悲憤之語,口裡是一回事,心裡實在又是另外一回事。《十國春秋》裡記載:「小周後以後主暴殞,悲不自勝,亦薨。」就是說在李煜死後,小周後也隨之殉情而死了。所以她對李煜就像李煜對她,彼此雖在困境中,但卻終究還是相互扶持,相互深愛著對方的。

那麼李煜是怎麼死的呢?清代詩人趙翼有句詩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李煜正是在國家不幸與人生的巨大不幸裡,激發並創作出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悲情巨作。其中就有那首導致他死亡的名作《虞美人》。我的一位老師叫陳少松,他是國內研究古詩詞吟誦的專家。他是國學大師錢仲聯先生的弟子,也是從錢先生那兒學來的南派詩詞吟誦的方法。我跟著陳老師學了點皮毛,據說古人在吟誦《虞美人》這首詞時應該是這樣的: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古詩詞是要依平仄而吟誦的,所以像這首悲情巨作,我覺得用吟誦的方法來解讀,更能體會到其中那份曠古的悲涼。據說當時人都是用這種吟誦的方法來讀詩詞的,所以當時的宋太宗趙光義也聽到了這首詞,也被這其中的悲痛所震撼。但他震撼了之後,不是同情李煜,而是怕李煜有二心,所以就派人賜李煜牽機藥,把李煜給毒死了。

李煜死的那晚,正是他四十一年前來這個世界上的那個日子,也正是中國人對男女情感寄托著美好願望的那個日子。這個多情的種子李煜李重光,他的生日,和他的忌日,竟然都在七月七日的「七夕」之夜裡!這更加平添了後人的無限感慨。我們不禁感歎,是造化弄人,是命運的劫難,才讓他的人生、他的情感表現得那麼豐富而動人!

事實上,我們沿著時光的軌跡,從遠古走到唐五代,無數美麗的愛情故事都體現出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是人性的力量賦予了愛情吸引我們的力量,是命運的力量賦予了愛情震撼我們的力量。不論是悲劇還是喜劇,每一場經典的愛情都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是一種豐富的人生,一種深刻的存在。所以我不得不感慨,我們東方情愛文化的深厚與博大。

唐五代以後,宋代拉開了中國文化史上的另一場盛筵。愛情隨即折射出別樣的異彩!

讓我們期待那些更美麗、更豐富的存在:《宋元明清的那些愛》!

《五代前的那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