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為法,若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金剛經》的聲聲禪語。「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是蘇東坡的故作瀟灑與人生領悟。
其實二者共通之處就是指出人生如夢的虛幻,只是前者直達人生悲涼的底蘊,後者卻從這種底蘊中超脫出來。既然我們知道「人生如夢」難以擺脫,不如在悟道之後來個「一樽還酹江月」,享受人生,親近自然,享受每一天。
「若問生涯原是夢,除夢裡,沒人知。」這是納蘭容若的詩詞,它在「人生如夢」的虛幻意境之外,加添了夢的隱秘、自足、自知,那裡有心心相印的情感,也有以夢相期的痛苦。現實世界可以摧毀現實的關係形態,但摧毀不了夢想的世界。
「至於自己,卻也並不願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青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這是魯迅在《吶喊·自序》中反思夢想與反抗絕望的呼叫。
所謂「好夢」,與現在多夢年華的青年男女的夢並無多大差別,或者是事業之夢,或者是愛情之夢,可是你的兩個夢都有好的歸宿,這叫現今青年情何以堪呀,魯迅先生!當然我們也知道魯迅是中年才夢成,他的夢有平凡人的真情真性,相濡以沫,也有國民根性改良,民族振興的理想與「睜了眼看」的清醒。
「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去求無價的珍寶吧。」「你的夢開出花來了,你的夢開出嬌妍的花來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這是戴望舒《尋夢者》的領悟。
詩歌從「許夢」,即對未來的期許,對夢想的渴望,到「知夢」,即夢所在的環境與夢的珍貴,到「尋夢」,即尋夢的漫長與艱辛、信心與執著,再到「賞夢」,即夢的神奇與讓人沉醉,然後到「守夢」,即尋夢之後是對夢想的漫長守候與愛護,最後達到了「悟夢」與「升夢」的境界。人雖已衰老,但是尋夢的過程使得青春與生命具有價值。而極美、極樂(夢開花)與極悲(人已老)的同時到來,也顯示了夢與尋夢者的非同尋常。
一言以蔽之,夢有美夢有噩夢,有圓夢有碎夢,有舊夢有新夢,需尋夢也需悟夢。所謂「人生如夢」並非全是虛幻,而是一種半夢半醒的狀態,即是說你知道這是夢,但是你又得清醒。人生一大夢也,然而作為個人則需要夢醒,要在夢醒之後真實生活,真誠相愛,真心求索。
或許弘一法師李叔同,這一個曾經追尋藝術之夢、愛情之夢、革命之夢的青年,後來回歸宗教之夢的中老年人,他的遺言「悲欣交集」可以作為這一篇短文的總結,也可以作為人生的妙悟。
也就是說,無論任何的夢想,任何的人生,任何的心態,其實都需要「交集」,並在「交集」中返璞歸真,領略「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