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很堅強,其實很脆弱。有的人很堅固,其實很封閉。有的人很堅硬,其實很愚昧。我想問一下,為什麼堅定、開闊而慈悲的人會那麼少?我還想問一下,為什麼我們都活得那麼脆弱?
我看到學生的一句說說:「有人覺得,大學畢業留在大城市找份好工作,拿高薪就很××。實際上,我覺得這一點不××。因為你遠離家鄉父母親人,每年四處奔波遊走,父母患病你也未必能回去陪護。你的××是背後愛你的人默默的付出換來的。真正的××是寧願捨棄一些東西,能夠養活陪伴愛你的人。得和捨,有時後者更偉大。——馬丁」
我以為說這話的人是偉大的馬丁·路德,網上搜索後才知道他原來是一個主持人。不過他也是說一套做一套,在家鄉之外的大城市拿著高薪工作。對一些所謂的名人的話輕信,是一個人不成熟的表現。由此我作了如下思考。
其一,我想到了修養問題。這番話被說說主人刪除的是「牛×」這兩個字,由此我想到了一個人的修養問題。「牛×」可以說是現在的流行詞彙,她之所以刪除它,也許是因為覺得其不適合自己的性格。但是現在的所謂公眾人物也許是因為修養,也許是因為習慣,也許是因為要和想像受眾的詞彙符合,而用了這個詞。其實為什麼不能用「厲害」、「優秀」、「出色」這種中性詞?因為用了這個詞,他們也可以用相近的詞語,如改改前面那個「牛」字,換成其他動物或詞語;或者改改後面那個字,換成其他意思相近的詞語。無論如何,這都很噁心很沒素質。
我是農民出身,現在網絡又那麼發達,我接觸的髒話多了,但是在我的記憶裡,在我的現實生活中,我幾乎沒有用過這樣的詞語,連國罵都幾乎不用。因為我覺得動不動就拿器官來說話,那不等於裸露成性嗎?但是我們的身邊,太多這樣的例子。如有一次我坐車,旁邊的大學生模樣的女孩子接電話打電話,說了一通髒話,但又不像是吵架。我聽了很反感。又如韓寒,很多人覺得他很有個性很堅強,其實我覺得他很沒有個性很脆弱,因為他受不了別人對他的任何批評,動不動就罵街。這是一種唯我獨尊的「文革」式的思維方式。這個世界不可能沒有批評,只說好話,那太不真實。
其實真正有個性很堅強的人,都會很冷靜能夠自我反思,能夠笑看雲卷雲舒。韓寒為什麼會如此?就是因為他的背後站著龐大的利益集團,他不能不維護自己的形象。從能力上而言,其實全國比他能力好得多的人多的是,萌芽文學獎的冠軍那麼多,出來了幾個?這就是時勢造英雄的結果,其他人再厲害,大眾文化寫作產業空間的蛋糕就那麼大;韓寒他們或許也不想其他人出來,相關機構再捧其他人的成本會很高,風險也更大。多少人罵尼采,罵海德格爾,罵張藝謀,罵莫言,他們都不予理睬,因為「你再怎麼罵我,我都已經存在。我一個勁跟你對罵,浪費我的時間精力」。
其二,我想到了工作問題。我一直對大眾傳媒保持距離,保持反思。其實很多主持人包括馬丁的話,也是出於工作需要才說的,並不是他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他們說話的思想基調,甚至說話的方式,都已經被預先安排好。他的所謂「毒舌」的風格也是這樣一種被打造被決定的結果。正因為被決定,所以連韓紅這樣的人都不敢違抗這樣的潛規則,明知歌唱選秀的選手水平不行,最多質疑幾聲,也無能為力。因為其他評委都投了贊成票,她最多投棄權票,連反對票都不敢投。他們是如此脆弱!更不用說權力的壓制對普通人所造成的脆弱了。
馬丁這番話,就找工作而言,只在找工作不要迷戀大城市,也要考慮小城市;不要非找遠離家鄉親人的城市不可,有可能的話要在比較靠近家鄉親人的城市找工作這兩個意義上,它是成立的。除了這兩點外,他的話的邏輯是如此不堪一擊,心理是如此脆弱。就回家鄉工作不願奔波這種情感,我是同情的;但是對於這種觀念,我持中立立場。
一是,我不覺得誰都應回家鄉(主觀上),都能回家鄉(客觀上)。這也不利於家鄉的發展,家鄉缺乏外來的思想、文化、經濟交流,反而培植了地方權力和家天下式的腐敗。
二是,有些家鄉是難以回去的,尤其是發達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他說這番話,是否暗示著從哪裡來回哪裡去,大城市出生居住的在大城市工作的地方保護主義?本來就僧多粥少,本來競爭就白熱化,在那裡工作的人來自全國各地,甚至連肇慶這種二三線城市都如此,未必是在那裡居住或出生的人。我有個博士同學家在廣州,找工作卻只能找到湛江,每週很辛苦地回家照顧孩子,只希望以後有機會或評上高級職稱能回去,難道你讓她不工作,就待在家裡嗎?
三是,有些家鄉回去了等於貧困,如一些邊遠地區山區。所以那些地方的人才大量地湧向大城市打工。如果回到家鄉卻養不活自己的親人,那麼你回去有什麼用?回到家鄉,父母病了可以有個照應,但是回到家鄉待遇不高,如果父母病了自己卻沒錢給他們治病,這又如何?
四是,什麼叫家鄉?如果在本省之外上大學,回到本省就是回到家鄉;如果在國外上大學,回到本省或者回到中國,就是回到家鄉。何況還有很多人在國外工作呢!況且現在交通方便,回家鄉還是比較容易的。
五是,回到家鄉就能夠整天照顧親人嗎?這只能說距離更近罷了,其他的真不好說。因為每個人都有其小家庭,再加上兩個人都有老家,總有一個人不在家鄉。即使都在家鄉,如一方老家在肇慶端州區,另一方老家卻在懷集,其距離還不是和肇慶端州區到廣州之類的地方差不多。如果連找對象都一定要找家鄉的,那就太過狹隘了。另外,人都要工作,即使做老闆也要工作,甚至要出差。如我回到了家鄉,我也可能每週只回一次老家。
六是,家鄉與幸福和安居樂業不是同一個概念。如果做得夠好,把一方的父母接到自己家裡,也是一種解決辦法。但這是否對另一方的父母公平?這是否利於家庭和諧?還真的不好說。可能光是小孩教育問題就會吵翻天,這樣的例子真的太多了。當然關於工作的脆弱,諸如懷才不遇,能力不夠,資源不豐,朝不保夕,待遇不高,權力壓制,同事關係不好,此不贅述。
其三,我想到了親情。「因為你遠離家鄉父母親人,每年四處奔波遊走,父母患病你也未必能回去陪護。你的××是背後愛你的人默默的付出換來的。……得和捨,有時後者更偉大。」
前面已經說過關於親情的處理,這裡看看後面那句話。其實我覺得誰都會得得失失,取取捨捨,我不覺得「捨」就是偉大,還不如叫選擇。因為捨得捨得,「捨」的同時也在「得」,這其實不是一種犧牲,只是一種選擇,無論你選擇了什麼都是一種選擇。不要跟我說什麼「偉大」、「犧牲」之類的詞語,因為你心裡面存有這種「偉大」、「犧牲」的觀念,一旦發生矛盾,就會說或者想「我放棄了那麼多那麼好的東西回到家鄉,你們卻要如此對我,對得起我嗎?」但是無論以後境況會如何,如何惡劣,如何出乎意料,都只是你選擇的結果。
其實很多人,回到家鄉才發現家裡事情也是一大堆,也感覺很心煩,本來想要歸宿感,但是沒有安定感寧靜感,反而適得其反。有的在深圳、廣州的作家,回到省外的家鄉,卻發現家鄉完全不是自己想像的那麼美好,工作、親情、人際皆如此,最終還是回到深圳、廣州後,才有了安定感寧靜感。
當然,親情的脆弱主要是家庭不和睦,矛盾多羅羅。另一種親情的脆弱是以高尚的名義包括親情的名義來剝奪個人的自由、幸福。我也聽說過家長以愛的名義來傷害了孩子的未來,造成人格分裂的悲劇。
其四,我想到了愛情的脆弱。愛情的脆弱可以分為愛情與情感,愛情與家庭,愛情與疾病,愛情與金錢,愛情與工作,愛情與等待等很多方面,這裡且講講愛情與等待。之所以說愛情與等待顯得脆弱,是因為現在是一個經不起等待的時代,什麼都求快,三分鐘熱度。而卡夫卡早就說了缺乏耐心和漫不經心是人類的兩大罪惡。現在就是這樣充滿罪惡的時代,由於漫不經心我們不想回天堂,而由於缺乏耐心我們回不到天堂。
剛才看到一句話「說愛你的人未必是能等你的人,能等你的人肯定是愛你的人」,我覺得此話要辯證看待。
一是,說愛你的人也可以是能等你的人。如有些人等一年半載,沈從文等了4年,巴金等了8年,金岳霖等了一輩子。
二是,能等你的也可以是不愛你的人,看其怎麼等。如果是說愛你,不找對象專門等你,那是愛你的;如果是父母要求而不是出於內心的要求等你的,未必是愛你的;如果是找不到對像或者找了但是找不到合適的對象,時間流逝,你回去了,對方還沒有結婚,你以為是在等你,那你就錯了。
三是,不等你的人也可以是很愛你的人。如林語堂,由於陳父反對而被迫分開,愛了陳錦端一輩子晚年都不能走路了還想去看她。你能說這不是愛嗎?這世間有多少愛可以這麼簡單,這麼深厚,這麼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