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 創造者宮崎駿 08

作者、插畫 石橋澄

我兒子5歲了。他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孩子,最喜歡的東西莫過於電車。今天,我要和他一起坐上他最愛的中央線,前往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他管美術館叫「龍貓的家」。

其實美術館離吉祥寺站和三鷹站很近,走著去也沒問題,但今天我們決定從三鷹站坐公共汽車過去。一看到龍貓圖案的公共汽車,大人小孩都激動地喊道:「啊,是龍貓!」「好可愛哦!」還沒到美術館,人就興奮起來了。

美術館到了。它有兩個入口,一真一假。假入口旁邊坐著一個跟實物一般大的龍貓。孩子們興奮得哇哇大叫,大人們則忙著按快門。

在真入口領到膠片型的門票後(工作人員會親自給每個孩子遞門票。受尊重的感覺真棒),可以把膠片對準燈光,看一看上面畫的是哪一幕場景,同時走下樓梯,進入美術館的內部!

兒子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撒腿就跑(小朋友們千萬不要學哦!)。美術館的介紹手冊上有這樣一句話——「一起迷路吧!」真是太精闢了,一眨眼的工夫,我們母子倆就沒方向了(還是說只有我家才這樣?)。

我本想靜下心來仔細看看宮崎駿老師的原畫和電影的製作流程,無奈孩子對展品全無興趣。那他們都在幹什麼呢?原來,他們在享受這棟建築物。

美術館中有專用的展示空間,面向那些想好好看展品的成年人,同時也在各處安排了供孩子觸摸玩耍的小東西。這就是吉卜力美術館的一大特徵。牆上的小洞,中間的旋梯,長廊,得彎下腰來才能通過的矮走廊,形似魚兒的長椅,貓貓水龍頭……孩子最喜歡這樣的小機關了。還有個小朋友一門心思地玩著鑲嵌在扶手欄杆上的玻璃珠。嗯,嗯,我特別理解你!我都想去轉轉看了。

孩子們一定是覺得「我在一棟不可思議的房子裡做客」。這裡雖然沒有主題公園的娛樂設施,卻為孩子們提供了如實表現吉卜力世界觀的「非日常」空間。

「貓巴士屋」就是非日常的極致。一進入那個房間,你便會看到一輛跟實物一般大的貓巴士。孩子們或是爬進爬出,或是抱住它的腿,或是騎到它的背上。地上還有好幾個煤黑子[1]滾來滾去。在這兒玩耍的孩子,臉上都帶著異常燦爛的表情。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也能迅速打成一片。我的兒子一門心思將煤黑子弄出窗外,而車外的一個女孩則專心致志地將煤黑子弄進車裡……他們做的事雖然無聊,卻也不失可愛。

美術館大廳 氣氛很好 插畫與實際情況略有不同

從大屏幕裡飛出來的貓巴士,孩子們特別喜歡,玩到大汗淋漓也不願走。真羨慕他們啊!

在一旁排隊的孩子們等得心急火燎,他們坐立不安的模樣特別滑稽。(笑)

美術館的另一個熱門景點就是小劇場「土星座」了。遊客可以在這裡看到只能在美術館播放的短篇動畫,不容錯過。我們去美術館時,劇場播放的是《梅伊與小貓巴士》,相當值得一看。

環視四周,只見方纔還滿世界撒歡的兒子和其他大人孩子們都面帶微笑,兩眼放光,屏息凝神地望著大屏幕。這一幕光景,也讓我異常感動。

在小劇場,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能返璞歸真,每個人的表情都熠熠生輝!

世上有幾樣神奇的東西能瞬間俘獲孩子的心。小小孩兒對麵包超人全無抵抗力。再大一點的孩子喜歡看《托馬斯和他的朋友們》(Thomas and Friends)[2],喜歡看戰隊特攝片,喜歡看《光之美少女》[3],喜歡看吉卜力。

不可思議的是,許多孩子只要瞥一眼吉卜力電影的廣告,便會一發不可收拾地喜歡上它們。就算他們沒看過《龍貓》,也會愛上龍貓。波妞亦然。也許是這些角色的身形、顏色、柔軟的線條與輕靈動聽的音樂打動了孩子們吧。更何況銀幕上的角色還是會動會說話的,孩子們就更加欲罷不能了。

以我兒子為例。他與吉卜力作品的第一次接觸是電視台播出的《千與千尋》。那時他應該還不到3歲吧。我本以為他看到一半就會睡著,不料他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一路看到結尾,熬到晚上11點多,讓我大吃一驚。看到無臉男大鬧那一段時,他戰戰兢兢地對我說:「好……好嚇人……」(怕就對了,我這個大人看著都有點怕呢)但他還是堅持到底了。說得更準確些,就是他始終沒能將視線從電視屏幕上移開。

後來,他又看了很多吉卜力的作品,不過他最喜歡的還是最經典的龍貓。我問他,你為什麼喜歡龍貓呀?他回答道:「因為龍貓大!看上去毛茸茸的!」嗯,嗯,是哦。

「我還喜歡貓巴士!」「要是貓巴士真的開到家裡來了你怕不怕?」「……嗯,不怕。」「那你想不想坐坐看啊?」「想——!」

要是貓巴士真的出現在我面前,我肯定嚇得腿都軟了……

先不說這些了。我周圍的媽媽們和孩子們又有怎樣的高見呢?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果然還是最喜歡龍貓。「因為它大呀!」「想爬到它肚子上玩!」嗯,你們想摸摸那毛茸茸的大肚子是吧,我懂,我懂。煤黑子也很受歡迎。有些孩子則說:「中號龍貓拿著橡子的模樣超級可愛!」「五月和梅伊的對話可有意思了,我們經常模仿她們。」

他們的回答充滿了童趣,也頗有說服力。

波妞的人氣僅次於龍貓。「從頭到尾都很可愛!」「在海上跑的那一幕好漂亮哦!」原來如此……好「可愛」的意見呀。我倒是很喜歡理莎飆車那段!

《龍貓》和《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中都有小朋友登場,所以孩子們更容易產生共鳴。而且這兩部作品的角色都很可愛,又有種神奇的魅力。《千與千尋》亦然。

許多小朋友告訴我,吉卜力的作品能讓他們產生一絲期許——「說不定我也會有同樣的奇遇」。

母親們也有同感。「吉卜力的作品不會和現實脫節太多,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奇幻故事,這就是孩子們喜歡吉卜力的原因」。

的確……鄉下的破房子裡,興許就有煤黑子滾來滾去。茂密的森林,說不定就是龍貓的家。一不小心走錯路,也許就闖進了湯婆婆所在的異世界。颱風襲來時,可能會看到波妞在海面上奔跑。懷著這樣的念想,現實世界也會變得更精彩,更激動人心。宮崎駿的奇幻故事與孩子們保持了恰到好處的距離。

我忽然心想:原來是這樣啊!吉卜力美術館一定是一個能讓孩子們與奇幻世界親密接觸的地方。

「今天好開心哦!有時間再去龍貓家玩好不好?」我對兒子說道。當晚,兒子抱著戰利品——煤黑子的玩偶和吉吉[4]的鑰匙扣——甜甜睡去。

[1] 居住在無人的家中或森林、外形如栗子的灰塵小妖怪被稱為煤黑子。

[2] 英國兒童電視節目,1984年在英國首播。繁體中文官網譯為《托馬斯和他的朋友們》(Thomas and Friends)。故事講述了一群住在虛構的多多島的火車頭及陸路運輸工具的經歷。

[3] 由朝日放送、旭通廣告和東映動畫共同出品的女童變身英雄的動畫,從2004年開始,在朝日放送和朝日電視台每個星期日早上播出,截至2015年播出已超過11年。

[4] 吉吉為《魔女宅急便》中琪琪所飼養的黑貓。

《宮崎駿和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