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誕生

隨著反病毒卡內部團隊的分裂,我的第一次創業失敗了。但是我很快在市場上觀察到了新的商機,很快,我就從第一次創業的廢墟中爬起來,開啟我第二次創業的過程。我要做的產品是——平面廣告創意系統。

在當時,隨著計算機在中國逐漸流行,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國人面前,所有的電腦界面都是英文的,程序也是英文的。對於不會英文的人來說,他們應該怎麼用電腦?因此,漢化是很多人在做的事情。在1994年,中國人對知識產權還沒有什麼意識,各種版本的漢化軟件層出不窮,而我也從中看到了機會。

當時西安交大的一家叫山脈的公司推出了一個產品,叫作平面創意系統。這個產品改變了廣告人的工作流程。當時的廣告公司,廣告人做東西還是手工作坊式的,大家用剪刀剪底片,然後拼接到一個展示板上。但是「山脈」的產品出來之後,廣告人可以用電腦完成廣告創意的過程。人們告別了原始的廣告製作方法,創意噴湧。一時間,「山脈」的東西非常好賣。

研究生時期在創業,幾乎每天都離不開計算機

當時我對平面創意還不太瞭解,但是已經有人來找我,問我能不能做出這個東西來。我想,既然人們有需求,那一定就會有市場。很快,我就把這套系統找出來學習了一下。看到產品,我略微做了一些研究,結果,轟的一下把自己給震驚了。原來,這個東西竟然有這麼大的市場。我的一個朋友去山脈公司瞭解情況,回來後告訴我的消息讓我很吃驚。第一,這個產品其實就是CorelDRAW+Photoshop的漢化。就是人們把之前的軟件翻譯,然後又把版權號改掉,號稱是自己的東西。雖然是漢化的產品,但是這等於賦予了廣告公司一套利器,工作人員做創意不再用原始的方式做了,這讓廣告公司鳥槍換炮。第二,「山脈」做了一套很完整的宣傳材料,是本很漂亮的印刷手冊,這讓產品顯得很有吸引力,對於銷售起了非常大的幫助。這一點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想想我做病毒卡的時候去跑銷售,每次都是靠嘴去說。每次都重複同樣的內容不說,還經常累得嘴角抽筋。看了這套宣傳資料,我明白了包裝的重要。

既然「山脈」能做軟件漢化,我為什麼不能做呢?在反病毒卡的生意失敗之後,我重新創業的心情已經蠢蠢欲動了。看到了「山脈」的產品,我決定自己也做一套廣告平面創意系統。

我把第一次創業失敗歸結於一場意外。我認為,意外總是會終結的,而執著和信念最終會成就我們。我很快就從第一次創業的挫敗感中走了出來,再次投入到了新公司和新產品當中。

我叫來了兩個初中同學加入我和石曉虹的創業團隊,一個是學醫的王航,另一個是學設計的靳凱。我告訴他們這個產品的市場空間很大,我們做的事情就是要把電腦和美術結合在一起。雖然朋友的家人都強烈反對他們創業,但是我們出於一種淳樸的友誼和一種懵懂的理想主義,還是決定一起創業。我把他們拉到我那個創業的民房中,跟著我一起吃、一起住,我還教他們怎麼用電腦。

做創意系統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需要一套字庫。這是漢化軟件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字庫並非唾手可得。正在我為此犯難的時候,我聽說我的研究生師兄李釗已經破解了一套字庫,於是我決定去找李釗求助,他很乾脆地說:「這個字庫是需要買的,3000塊。」「3000塊」在1994年可謂一筆巨款,但是這個天文數字並沒有嚇倒我。如同當年朋友管我要我的開國大典郵票時一樣,我的眼睛都沒有眨一下,說:「好吧,我晚上把錢拿給你!」

如果沒有一點心理準備,籌集3000塊對我來說肯定不容易,但是我心裡還存留著一些底氣。因為我想到了一件事情——當時我的宿舍裡正躺著一輛嶄新的幸福250摩托車,我知道,這是我可以變現的固定資產。當時我順手參加了一個陝西大學生的創意大賽,得到了一等獎。這輛摩托車就是獎品。我不會騎摩托車,就讓同學把這個大件兒搬到了我的宿舍裡。現在想想,這輛摩托車就是我的及時雨。我至今不知道這輛車當時的確切市場價是多少,只是模糊地知道在4000到5000元。

回到宿舍,我對同學說:「我的摩托車今天準備賣掉,想賣2500塊,你們誰想買?」幾個同學們一聽,很便宜嘛,立刻對購買產生了興趣。奇妙的市場交易就在我的宿舍真實地發生了。其中一個人馬上給了我2500塊錢,迅速拿下了這個賤賣品。之後,我又在這沓錢裡添了500塊,就這樣,我籌足了購買字庫的3000元。

籌款的過程看似順利,可是當時我實際的財務狀況是怎樣的呢?反病毒卡銷售雖然賺了一點點錢,但是基本上已經被我買了軟件和電腦,摩托車一天都沒有騎過,放在那裡還不到兩周。而我賣掉了摩托車,基本上就一無所有了。但我就是這樣一個人,一旦決定做一件事,就要排除一切困難去做到。

買了字庫,我和同學在交大的招待所裡租了一個房間,開始夜以繼日地開發產品,每天忙得昏天黑地。從山脈公司學到了宣傳材料的重要性,我們也找了一個同學做了一套宣傳手冊。

手冊上需要印公司的名字。我們應該讓產品叫什麼好呢?在開發產品的昏天黑地裡緩了一口氣,我慢慢地說:「要不然就叫信心吧。公司現在什麼都沒有,剩下的只有信心了。」

《顛覆者:周鴻禕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