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一家親
桐廬是中國著名的旅遊縣,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方向,這裡群山疊峰,溪流縱橫,資源豐富,人傑地靈,有著名的嚴子陵釣台、江南龍門灣、女兒村、白雲源、天斗地漏、紀龍山、羅山天子地、瑤琳仙境等風景旅遊區。不過,我們今天不是研究桐廬旅遊路線,而是要揭示桐廬給我們的另一個身份——「中國民營快遞之鄉」。
中國的民營快遞發展迅猛,網點遍佈全國各地的大中城市及鄉鎮地區,為國內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貢獻出了巨大力量。
民營快遞主要以王衛創辦的順豐,陳平、陳東昇兄弟倆創辦的宅急送,以及桐廬籍老鄉們建立的中通、申通、圓通、匯通和韻達,即「四通一達」為主。正因為「四通一達」猛衝到中國民營快遞十強之列,桐廬,這個帶動經濟迅猛發展起來的傳奇古縣,才配得起「中國民營快遞之鄉」的稱號。
「四通一達」,這5家民營快遞公司的創立者都是桐廬人,且一線工作人員也以桐廬人為主,20多萬名員工為這個行業帶來300億元的年銷售額,占中國快遞市場總銷售額近50%。這到底是5家怎樣的企業?他們的掌舵人又是怎樣發家的呢?
1993年,桐廬人陳德軍在上海創立盛彤實業有限公司,同一時間在杭州開設了「申通快遞」的第一個營業網點。此時的陳德軍,一定不會想到日後的自己,是擁有萬餘名員工、400多網點的快遞公司CEO。
陳德軍也是一個苦盡甘來、奮發圖強的勤奮之人。20世紀90年代初期,他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與所有打工者一樣來到了杭州,他是來「投奔」在此經營快遞公司的妹夫聶騰飛的。
1992年,21歲的陳德軍在妹夫的「神通」快遞公司裡幫忙。在快遞公司的經歷,讓陳德軍充分認識到,快遞是一個不需要投入太多資金,更不需要多少技術含量就可以幹得起來的行業。於是,在一個偶然機會的推動下,他到上海「神通」網點做代理,便下決心努力做大業務,並最終成立了自己的「申通」快遞公司。
陳德軍是一個不忘本的人,他成功運營申通,從一家小公司不斷做大,到現在網點遍佈全國,申通每一次網點擴大,他都會回到桐廬老家潘畈,帶一批無業青年來自己公司任職,一方面應公司擴大之需,另一方面,他想讓父老鄉親跟著自己不吃苦還能賺錢。
桐廬潘畈,一個1000人的小村子,1/3以上的年輕人都跟著陳德軍干快遞,也正是由於潘畈人的積極帶動,桐廬另一個鄉村——鍾山,其村民們也開始了快遞生涯,並在隨後的民營快遞行業中,喜添「中通」、「韻達」等桐廬大家庭新成員。
瞭解了桐廬縣總商會上海商會會長陳德軍之後,不妨再來認識一下浙江省桐廬縣上海商會副會長聶騰雲。聶騰雲的哥哥聶騰飛,即陳德軍的妹夫,算下來,韻達還要叫申通一聲「大哥」。
1999年8月,聶騰雲在上海成立了韻達貨運有限公司,當時整個公司上下只有30來名員工。聶騰雲有著桐廬人特有的堅韌精神,短短十幾年時間裡,韻達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發展成為中國快遞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之一。截止到2012年,韻達的步伐已經邁到了中國香港、台灣、澳門及中國大陸各個省市地區。聶騰雲是桐廬又一個傳奇,而在中國民營快遞行業競相追逐的今天,韻達,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不一樣的看點呢?
另一個要說的桐廬人,是23歲初入江湖闖蕩的喻渭蛟。他從裝潢工程起步,經過多次「連環三角債」後,喻渭蛟不僅賠光了多年積蓄,還欠了一身債務。可年輕的力量總能戰勝一切不可抗拒的因素,千禧年之初,喻渭蛟帶著四處籌借到的5萬元本金,在上海創辦了圓通速遞有限公司。
那時中國快遞業還處於被中國郵政壟斷的階段,圓通作為「黑快遞」,在創業之初的幾年內生意極為慘淡,最多一個月的虧損高達20餘萬元。只是,喻渭蛟從沒有因為一次虧損便打算放棄,在他看來,飢寒交迫的嚴冬很快就會過去。果然,2009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郵政法》救活了圓通,也為其他中國的「黑快遞」改名換姓,換上了「游擊隊」的行頭,再也不是「土匪」了。
藉著新《郵政法》的東風,圓通迅速發展壯大,喻渭蛟帶著圓通乘風破浪,打開了圓通歷史紀元的新篇章,邁上一個個嶄新台階,為民營快遞業締造了又一個桐廬神話。
四通中的第三通,即中通。
1970年,賴梅松出生在桐廬鍾山,這個土生土長的大山兒子初中畢業後就輟學在家,可想要搞出點名堂的他始終在尋找創業商機,最終,他決定做木材生意。
賴梅松既勤奮又聰明,做生意的頭三個月就賺了1萬元。第二年,這個數字後面堅定地掛了一個「0」。就在賴梅松木材生意做得順風順水之際,家鄉那股「快遞風」刮起。
快遞和木材本是兩個毫無關聯的行業,可眼光長遠的賴梅松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在快遞行業裡伸進一腳,而這一腳,便又造就出一個中國民營快遞的行業品牌——中通快遞。
2002年5月8日,中通速運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和其他民營快遞公司一樣,中通在成立之初也經歷了一番波折和坎坷,但賴梅松始終堅信,不管什麼事情,只要開始著手做了,就一定要盡力把它做好、做完美。
中通成長的每一步都飽含了賴梅松和中通員工的艱辛,與其他桐廬產業(快遞行業)相比,中通的起步較晚,賴梅松從一開始就在籌劃著如何「後來者居上」。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中通人不曾有過放棄。「這是一條不歸路」,賴梅松在談到快遞時首先發表出這樣的感歎,「數萬人的生計扛上了肩,這輩子怕是回不了頭了。」賴梅松在肩負著中通人使命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期待。
「四通一達」中最年長的老將要數生於1960年的徐建榮了,他進軍快遞行業較其他桐廬人之所以晚,是因為有過一段當兵的經歷,且退伍後首先在上海創立了輝裕食品有限公司,每天為上海市民提供15%的豬肉供應。直到2005年的二次創業,徐建榮才加入民營快遞行業的大軍,創立了匯通快運。
快遞是需要大量人員投入其中的一個行業,徐建榮和其他桐廬人一樣,將越來越多的桐廬老鄉帶進了自己的團隊,為他們提供創業和就業的大好機會。
桐廬人越來越多地投身於民營快遞行業中,這使得「四通一達」在競爭愈來愈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顯得格外親近。只是不知道,在如此「親上親」關係的產業鏈中,「四通一達」的民營快遞之路是否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