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EMS降價的消息鋪天蓋地而來,成為快遞行業的大新聞,僅珠江三角洲地區1斤起重價,就由原來的16元下調至12元。是什麼原因促使EMS放下身段玩起了價格戰?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誰?如果EMS真的加入價格戰的大軍,誰又會成為這次戰爭的最後贏家?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不妨一步一步往回走,看看降價的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玄機。
據EMS相關人員透露,「降價」早在前一年就已經開始了,這是針對部分大客戶的一個「優惠」四成運費的鼓勵政策,不能單純的說成是降價,況且這個價格也不是針對所有客戶的。只是,此「優惠」實施時沒有得到像現在這樣的重視罷了。那麼,即使「降價」早有,為什麼一直姿態很高、很正的「正規軍」EMS,會採用這樣的「鼓勵政策」呢?不能不說,EMS處心積慮設計的這場價格戰,是有目的的。
受「四通一達」低價格策略影響,EMS的業務量受到了一定的衝擊,近些年內業務量均呈現下降趨勢。為了提高市場份額,穩定固有老客戶,開拓潛在新客戶,「價格」已經成為影響EMS業務開展的重要因素。只是,EMS方面並不認為這個重要因素是「價格」,而應該是「速度」。故此,EMS定位自己的策略為「提速」。
自2012年9月起,EMS推出「次日達」業務,並迅速將該業務範圍擴大到全國56個重要城市。而比較受關注的「1斤起重價就由原來的16元下調至12元」的大客戶優惠活動,也一樣有時間限制,不過,並不排除期限到了之後,EMS會將此優惠活動的時間延期。
為什麼人們對EMS「提速」沒有更大興趣,而對「降價」卻尤為敏感?可見,在中國快遞行業還不屬於「品牌」時代的當下,消費者的敏感度更傾向於價格和服務。而作為中國自有企業EMS,這兩項卻都不是自己的優勢。
「EMS可以做業內最低價,但是它不會,無論EMS如何降價,都不會低於『四通一達』。」EMS相關人士面對「價格戰」來襲的問題時,曾這樣對媒體表述他們的本意。言外之意,EMS是「國家隊」、是「正規軍」,根本就不會參與到「游擊隊」們的價格戰中。EMS跟「四通一達」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它需要為整個中國社會承擔更大的責任和使命,這責任和使命,是「游擊隊」無法企及的。而且,EMS的網撒得很廣,幾乎遍佈整個中國的大中城市和鄉鎮地區,如此之大的網絡運營成本也與「四通一達」拉開了很大距離。
作為民營快遞行業,「四通一達」享受著國家的「庇佑」,而EMS顯然不在庇佑之下,因為它不被允許同民營快遞進行價格戰來爭奪市場。EMS方面還認為,自己定位高端,而「四通一達」產品定位中低端,無論如何,EMS的各種運作也不會殃及到「四通一達」。
對此,「四通一達」也有相關人員表示,並不會因為EMS的降價而倍感壓力,他們會更加注重客戶服務營銷,從質的提升再上升到量的增加。而「四通一達」佔據中低端市場由來已久,即使EMS跟他們搶中低端市場份額,也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如願的。
EMS資本雄厚,網點佈局緊密,業務範圍覆蓋廣,物流資源豐富……這樣的優勢在「遊戲」沒有開始時,就已得天獨厚了,正因有此優勢,EMS對運費的調整才更游刃有餘,不必擔心價格戰中有任何意外發生。而事實上,在EMS運費調整的一二線城市快遞市場中,「四通一達」的確受創嚴重。
首先,EMS人力充沛,在國內的快遞行業裡規模之大,員工數量之多是眾所周知的,這樣優越的姿態,一旦下調價格,勢必搶走「四通一達」固有的部分中低端客戶,EMS雖不承認在搶奪地盤,可事情導致的結果明顯地呈現出「四通一達」受創嚴重的局面。
其次,EMS對於接納通過調整價格而逐漸增多的業務量十分得心應手,絕不會因容納更多客戶而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更不會上演小公司「貨多人少」的窘況。相反,人員充足,更有助於EMS服務質量的提高,快遞員們只有更好地為客戶營造高質量服務,才能在日益壯大的人才梯隊建設中立足。
再次,EMS降價之心堅決。有些地區的EMS達到40%—50%的降價,這樣大的力度,一方面表現出EMS作為國家「管理人」而獨有的強大控制力,另一方面,也展露出EMS搶奪市場份額的決心。不過,真能挺過日益增長的油價、物價及人力成本,且還能將價格運作得如此順利,想來也只有EMS能做到。
這次價格掠奪戰,EMS不僅搶奪了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同時還依托未「貶值」的服務質量賺取了群眾的眼球,提升了自身在行業中的品牌知名度。以往,服務並未獲得EMS足夠的重視,亦或許是因這次價格戰,陰差陽錯地讓其認清了競爭的籌碼並不只在於價格,而在於時效與服務。
鑒於人們對EMS價格調整的主觀認識,還有一些EMS的市場人員表示出了自己不同的見解,也是這樣獨到的看法,帶給我們又一個啟示。另一些EMS人認為,EMS在運輸價格上的確一直有所調整:「比如上海到長三角的一些大客戶,現在已經可以做到『10加2』(起重500g及以內10元,續重2元)。北京地區自2011年起,對很多客戶實際都執行的是『12加3』(起重500g及以內12元,續重3元)。」
可以看出,EMS各地區的網點似乎都有所調整,只是這個調整看著很「眼熟」,似乎跟順豐的「北京同城快遞13加2」似曾相識。難道,EMS真正要對抗的不是「四通一達」,而是順豐?
從國內快遞市場價格態勢分析看,即便EMS的「降價」策略執行順利,業務量能提升1/5,可必須堅持1年以上,才能真正影響到「四通一達」目前的市場份額。可見,EMS「降價」的醉翁之意並不在此。在EMS眼裡,順豐才是等量級的競爭對手。
遺憾的是,「四通一達」未能看清事情的本質,盲目跟風降價,成為「降價」風波中最大的輸家。EMS位居國內快遞老大,在整個行業運營機制中,既能管得住也能玩得起。中國的快遞行業門檻低,這就使得相應的監管水平和發展速度相對滯後,也必然會激發起行業內激烈的競爭。
這是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洞」,也是美味垂涎的碩大「蛋糕」。行業內會因此次「價格戰」而重新「洗牌」嗎?順豐,對於EMS的又一次挑戰,會怎樣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