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共同語言

本文選自1941年9月28日倫敦科學會議的廣播錄音,發表於《科學進展》,倫敦,第2卷第5期。

形成語言的第一步是將聲音或在其他方面可交流的符號與感覺印象聯繫起來。很有可能,所有群居動物都已達到了這種原始的交流——至少在某種程度上。當更深層的符號被引入或理解時,則取得了更高的發展。這些更深層次的符號使那些表示感覺印象的符號之間相互建立了聯繫。在這一階段,已經可以報告些複雜的現象,我們便可以說,語言已經形成了。如果語言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帶來理解的話,那麼一方面,必須有一些有關符號之間關係的規則,另一方面,又必須存在符號和印象之間穩定的對應關係。以共同語言進行聯繫的個人,在孩提時代,主要是靠直覺掌握這些規則和關係。當人們開始意識到考察符號之間關係的規則時,所謂的語法就建立了。

在早期階段,文字可能直接與感覺印象對應。但到後來,這種直接的聯繫消失了,以至於有些單詞只有與別的詞(例如「是」「或者」「事物」等詞)連用時才能表達知覺之間的關係。那麼,指示知覺的是詞組而不是單個詞語。當語言部分地獨立於其感覺印象背景時,便獲得了較大的內在一致性。

只有在進一步的發展階段,頻繁地使用所謂的抽像概念時,語言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推理工具,也正是這種發展使得語言成為謬誤和欺詐的危險來源。一切均依賴於單詞及詞組與印象世界相一致的程度。

是什麼使得語言和思維之間產生如此密切的聯繫呢?是否存在不使用語言的思維,即不一定需要用詞來表達的概念和概念組合中,是不是就沒有思維?對於我們中的每一個人而言,是否經歷過「事物」間的關係已很明瞭,卻還要斟酌用詞的時刻?

倘若一個人不需要其所處環境的語言引導而形成或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概念,那我們會趨向於認為思維的活動是與語言完全無關的。但是,在此條件下長大的人,精神狀態很可能非常貧乏。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個人的智力發展以及其形成概念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語言。這使我們認識到,在多大程度上,相同的語言意味著相同的精神狀況。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語言和思維是連成一體的。

是什麼把科學語言同我們日常理解的語言區別開來?科學語言的國際性又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就科學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與感覺經驗的對應關係而言,科學追求的目標是,達到概念的最大限度的準確性和明晰性。我們不妨以歐幾里得幾何學和代數學的語言為例。它們所運用的是少數幾個獨立引入的概念、相關的符號,例如整數、直線、點以及指明基本運算的符號,這些基本運算亦即那些基本概念之間的聯繫。這便是整個構造——相應地定義所有其他陳述和概念——的基礎。以概念和陳述為一方,感覺材料為另一方,兩者之間的關係是通過計算和測量的行動建立的,而計算與測量的工作已得到足夠好的確定。

科學概念和科學語言的超國家性在於它們是由所有國家和所有時代最傑出的頭腦創造的。通過單獨的,但就最終結果而言卻是努力合作的工作,他們為技術革命創立了精神工具,從而改變了最近幾個世紀人類的生活。在知覺的無序的混亂中,借助於他們的概念體系的指導,我們才能從特殊的觀察中掌握普遍的真理。

對於人類而言,科學方法所隱含的希望和憂慮又是什麼呢?我並不認為這是提出問題的正確方法。這個工具在人的手中能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完全取決於人類所嚮往的目標的性質。只要這些目標存在,科學方法就將提供手段來實現它們。但它不可能提供這些目標本身。倘若沒有了追求確定理解的熱情,不僅科學方法將一事無成,甚至它本身都不會誕生。

在我看來,手段的完美和目標的混亂是我們時代的特徵。倘若我們真誠並且熱情地渴望著安全、幸福和所有人的才智充分發展的話,我們並不缺少手段來接近這些目標。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人為此目標而奮鬥,這些目標的優越性將最終證明自身。

《我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