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書院作文得零分的學生
「列位請看,現在走上台的這位孔祥熙君,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第75代裔孫、山西首富之後。這樣在中國最受尊敬和最有體面的人物,現在都皈依了基督,可見基督的精神是多麼,啊,多麼地多麼……」
在潞河書院,孔祥熙同樣備受教會方面的器重,他們要把他作為一個樣板,炫耀自己傳教的成功,勸說更多的人投入教會的懷抱。每次教會外出傳道,都要動員孔祥熙出馬,而在他上台佈道時,總是先進行這樣肉麻的介紹。
但進入潞河書院後的孔祥熙,則用更多的眼光關注自己祖國的命運。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結果中國戰敗!
同年底,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反清愛國口號。
1895年,孫中山改組興中會,在廣州發動反清起義。
之後,李鴻章赴日本談判訂立兩國停戰協定,卻在馬關被日本浪人刺傷。有人勸李鴻章乘被刺之機回國,讓日本在國際人士面前輸理,以使其不能借戰勝之勢從中國攫取更多利益。但李鴻章深知中國之貧弱,難於以這樣一個理由爭到太多東西,仍帶傷堅持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個條約規定清政府須承認日本對朝鮮的佔領,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及金門、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2萬萬兩,中國政府不得逮捕懲罰為日本人服務的漢奸等等。這個條約引起中國各界人士普遍反對,首先是梁啟超領銜廣東、湖南舉人反對,接著是康有為聯合18省舉人「公車上書」。在全國一片反對聲中,腐敗的清政府仍堅持批准了這個條約。
接著,康有為上書請求變法自強,隨即又創辦《中外紀聞》,鼓吹變法……
這些有關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一件件撞擊著孔祥熙的心。通州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環境,使孔祥熙的眼界開闊了許多。這裡是京杭大運河的起點,同治朝前,南方的糧食和給朝廷的貢品,都通過船運,送到這裡,再由陸路運抵京城。這樣一個重要交通樞紐,自然是人文薈萃,消息靈通。孔祥熙在這裡經常可以聽到朝廷腐敗黑暗、帝國列強在中國橫行霸道的議論,青年人尤易接受反帝反清的新思想,何況這個朝廷還是一個異族建立的政權。他的祖奶孔宏開之妻,就曾堅決反對兩個兒子應清廷考試出仕為官。孔祥熙有時跑出去到客棧裡聽人帶來的南方各省的情況,有時在學校裡和同學們慷慨激昂討論國家大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識,已經在他頭腦裡扎根。年輕人集會時常持續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
孔祥熙早忘記了名字裡的「中庸」之意,他的反清思想時常透過激烈的言論迸發出來。
一次外出講經會上,當牧師滿懷希望地介紹過後,孔祥熙就乘機利用這些吹捧,把他對時局的見解,對朝廷的抨擊,融進講經之中:
「大清現在的政治,腐敗不堪!王公親貴執政,昧於事理,愚蠢萬分。倘若再不進行革新變法、徹底改造,我們炎黃子孫,來日何以自攏?地大物博之中華,又如何立於世界?……」
孔祥熙時常完全離開教會規定的講經內容,擅自生發。把他激烈的見解,向聽眾公開宣傳。
組織傳教的牧師大吃一驚,這些話傳到朝廷耳目那裡,不僅孔祥熙可能被殺頭,就是教會方面,也難逃其責。牧師趕緊上前,阻止他繼續講下去。講經會草草收場。
「祥熙同學,孔先生!你太魯莽了!貴國正處於專制制度之下,你怎麼可以如此公開抨擊政府和權貴呢?你不怕惹事,我們還怕受到牽連呀!」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孔祥熙卻聳聳肩:「老師不叫我往下說,我不是聽從你的勸告,停止演講了嗎?」
回到書院,一直對孔祥熙格外關照的女傳教士麥美德又把他找來。
「你在外面所講的話我已經聽說了,我的孩子。我以為這種行為很不好!宣傳聖道,只可以講解聖經,絕不許涉及朝政,更不得任意批評朝廷官吏。」
孔祥熙說:「但是,那些話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一到聯想起的時候,就不知不覺地冒了出來,我也沒有辦法。」
麥美德說:「孩子啊,你應該能夠明白,你生長在一個不自由的國度,你必須為自己的安危著想。我懂得你不吐不快的心情,但是,萬一有話覺得非說不可,你也應該講究點技巧,不要讓人抓住把柄。比如,你可以籠統地講些道理,不要引證朝廷所作所為的事實。你一定要記住,我們登台演說,原意是為主作證,不需要批評政治,也無須跟誰作對。」
「你說得很對,我的牧師!你的話我記下了。」孔祥熙連連點頭。結果下一次講經時,他那些話又冒了出來,校方從此再不敢輕易讓他上台了。
思想是掐不死、憋不住的。不能登台演說,孔祥熙有時就借助文字,把他胸中的塊壘傾吐出來。1898年寒假前考試中,國文老師出的作文題是《石蠟大義滅親》,這是《春秋》裡的一句,按八股文的要求,應該以此入題,起承轉合,論述它的要義精微。可孔祥熙沒有聽這一課,他不知道石蠟大義滅親,滅的是誰,為什麼要滅,就乾脆自定一個題目,寫了篇《振興教育為富國強兵之基礎》,指斥朝廷不重視教育,使民智不能開通,導致本來站在世界前列的中國在近代落伍,遭受西方列強欺凌。國文老師閱卷時,認為都是統一的題目,就從正文看起,結果從頭到尾,也沒發現一句大義滅親的話,而儘是些抨擊時政之言。再看題目,才發現他自己定的是另一個題目,頓時十分惱火,紅筆一揮,在卷頭給孔祥熙打了一個大大的「0」。
校監會專門討論孔祥熙的「品行問題」
1899年冬季,潞河書院校監會開會,專題討論孔祥熙的品行問題。
孔祥熙本是教會的寵兒,又受孔學影響很深,在同學印象中,立身做人都很嚴謹,會有什麼品行問題值得校方如此小題大做呢?
當然,主要的還是他的反清言行,引起了當局的注意,學校生怕因此給書院招來禍端。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對孔祥熙有所儆戒,二來也是對他的一種預防性保護措施,其三也有萬不得已時,能夠洗清校方責任的意思。但還有一件近事,孔祥熙竟向校方要求師生平等,追求男女自由接觸,在講究「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制度下,這也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學校當局不願他在這方面走得太遠,傳出有傷風化的流言,毀掉他的前程。
原來,潞河書院是當時少有的男女同校的學校。隨著年齡的增長,二十郎當歲的孔祥熙,體內荷爾蒙增長,就有了與女同學交流接觸的願望。學校的教師又大多來自西洋,結了婚的帶著寶眷,出雙入對;剛畢業的年輕教師,男女之間也是感情外露,來往甚密,互相擁抱的事經常闖入學生眼簾,有時甚至當眾錯開高鼻子,來一個長吻。這對情竇初開的中國學生,很是刺激,免不了有人想入非非。但考慮到中國國情,學校當局對學生卻管教極嚴,嚴禁男女生之間自由來往。就是在教堂做禮拜時,也要男女分座,中間還要拉上一道布簾子。孔祥熙和一夥學生幾次提出,要求取消那道既隔斷視線、又有些對學生帶屈辱性的簾子,都遭到了申斥。於是孔祥熙尋了一個機會,施展他的辯才,向學校發難了。
一次上歷史課,老師在大講了一通美國的《人權宣言》和西方的價值標準後,問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孔祥熙要求提問。被允許後,他站了起來,用洪亮的嗓門說:「老師,你今天講的都是自由、平等、博愛的道理,可是我發現本校就有極不平等、極不自由、違反人權的事實!」
「你指的什麼?」
「比如說吧,我們每天看見老師們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或者並肩攜手,去風景名勝之地遨遊。像這樣的幸福快樂,為什麼我們就不能享有呢?」
老師做夢也沒想到孔祥熙竟提這樣的問題,一時瞠目結舌,不知該怎麼回答。
課堂上卻亂了起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隨聲附和:「對呀,為什麼你們能夠享受,我們卻不能?」
「這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哪裡能說得上平等?」
「還說什麼人權,我們學生就不是人啦?」
孔祥熙怕大家吵亂了,老師以別的理由找茬兒,而不能再回答自己的問題,就示意大家安靜。靜等老師回答。
幾十雙眼睛緊盯著老師,他無法迴避,吭哧了一會兒才說:「這個嗎,嗯,談不上什麼平等不平等,主要是你們年紀太小,知識太淺,恐怕還不能很好地把握這種事情。哦,等到你們大學畢業時也許還差不多。」
孔祥熙馬上說:「我們都已經過了18歲,是成人了呀!」
「嗯,即使是成人,也還是學生……」
「人裡面不包括學生嗎?」
「當然,還有一層主要的原因,以你們中國的政體和風俗習慣來講,恐怕大學畢業也不能允許你們這樣做。我告訴你吧。孔祥熙,我們西洋人所享有的自由平等,你們絕對談不到,你們頂多只能享有基督徒享有的平等自由,那是心靈的享受,至於物質形體上的東西,我看,你們沒有希望。」
「這麼說來,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的社會制度。好,為了爭取我們的平等自由權利,讓我們共同努力,推翻封建制度吧!」孔祥熙激昂起來。
「對,推翻專制,爭取自由!」許多學生一齊附和。
老師嚇白了臉:「你們這是謀殺我!我並沒有這樣教你們呀!」
孔祥熙說:「我們聽你今天講課的意思就是這個結論。不過這個結論是我們自己作出的,你不必害怕。」
老師還是害怕了,他把這件事匯報了學校,要求對孔祥熙進行管教。
於是就有了這次的孔祥熙品行討論會。
開會嘛,自然是各種意見都有。有人主張為了避免給學校招來麻煩,應讓其退學;有的主張加強控制,派專人隨時監視孔祥熙的行動;更多的人還是認為孔祥熙是教會學校的驕傲,是向中國人傳教的旗幟,應該設法把他引入既定的道路,培養成日後在中國發揮作用的人才。
討論的結果,校監會形成了三條決議:
第一,孔祥熙雖然聰明伶俐,逗人喜愛,但言行激烈,長此以往,恐招致政府迫害,一旦發生意外,對學校和他本人都不利,今後必須加強引導;
第二,目前的過激言行與年輕氣盛有關,這裡面有容易招禍的因素,但也有積極的因素,說明他胸有大志,敢作敢為,將來中國如發生社會革命,可能成為風雲人物,校方不宜對他採取嚴厲措施;
第三,為進一步培養這個年輕人,利用他的家世讓他在中國發揮更大作用,時機適宜時可考慮讓他到美國接受教育。
三條結論對孔祥熙似乎都很有利,但在孔祥熙自己看來,許多人並不關注結論,而是對校方開會討論了一個人的品行這件事本身感興趣;這就足以對自己的形象造成損害,甚至使人對自己的品行產生誤解。他經過一番自省之後,終於得出結論:若要真正推翻清朝統治,靠這樣發幾通過激言辭是無濟於事的,必須聯絡更多的人,採取切實的實際行動。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在香港、廣州、日本橫濱等地設立分會,並發動廣州起義的消息他已經多次從南方客人那裡聽到,只是他得不到孫中山的確切消息,無法與之聯繫,也不知道興中會的具體綱領。但他自己揣摩,興中嘛,必是興中華,除韃虜,要干,就得照人家的樣子,聯絡一批有志之士,共同行動。
從此以後,孔祥熙顯得沉默寡言。傚法孫中山,建立反清組織,這個想法在孔祥熙頭腦裡逐漸醞釀著……
謀刺慈禧——孔祥熙驚天動地的反清計劃
經過一番痛苦的思索,孔祥熙決定把表面上反清的言論先收起來,暗中卻準備著做一個千古留名、手刃暴君的俠客壯士。
1898年,光緒皇帝下詔實行變法,引起頑固派的不滿和反對。慈禧太后逼光緒帝下詔,把支持他變法的重臣翁同龢攆退。以後,頑固派主要人物懷塔布和榮祿等又密謀在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到天津閱兵時發動政變,廢除光緒。維新派聽到消息,去拉攏袁世凱,請他在閱兵時救出光緒,殺死榮祿,然後兵圍頤和園,逼慈禧今後不得干政。不料袁世凱向榮祿告密,出賣了光緒皇帝和維新派。結果是光緒皇帝被慈禧囚禁於中南海瀛台,康有為、梁啟超外逃,一大批維新官員被撤職,譚嗣同等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殺。外患未除,又添內亂,國家更加岌岌可危,孔祥熙建立反清團體、挽救國家生民的願望更強烈了。
在潞河書院,與孔祥熙最要好的朋友之一,是同學李進芳。他的年齡比孔祥熙稍大一點。也是位愛國憂民的熱血青年。他和孔祥熙上課同班,居住同室,志趣相投。當孔祥熙把成立反清團體的想法第一個告訴李進芳時,李進芳高興地跳了起來:「太好了!孫中山有興中會,文廷式有強學會,康有為有保國會,譚嗣同有南學會,林旭有閩學會,我們也應該建立一個什麼會。這個想法我也早有了,只是沒有來得及和你商量,既然你先提出來了,說明我們想到一起了。來,咱們商量一下,具體怎麼幹吧!」
當然,他們的想法與行動遠不能和孫中山的相比。孫中山經過多年考察實踐,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反清建國思想,他創立的興中會,在國內外已設立多處分會,有明確的鬥爭綱領,並且已經舉行過武裝起義。孔祥熙這時腦子裡還只是有那麼些自發的對清朝廷不滿的意識,鬥爭目標和團體組織行動綱領都還懵懵懂懂。孔祥熙和李進芳商量,應該先寫信給孫中山,請他對建會事宜給予明確指導。但孫中山究竟在哪裡,信往哪兒發?再說像這樣的事情,一旦被查出,腦袋肯定保不住。寫信行不通,去人當面聯繫如何?商量半天,結果認為也不行。因為大家都還是學生,能否找著先不說,單是一走數月這一條學校就不能允許。後來他們決定,一是課餘到水陸碼頭多方接觸各界人士,探聽消息;二是留心查閱書刊報紙,從上面發現線索。
還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他們從清朝緝捕孫中山的文告中發現了一條非常有價值的線索。文告中說,孫中山就是「洪秀全第二」,在到處鼓吹推翻朝廷。證據之一是孫中山的興中會章程中有一條「四方有志之士,皆可就照章程隨地立會,但需會員15人以上」而已。他們反面文章正面看,認為可以按照這一條意見,建立團體。於是他們暗中聯絡了十幾位平時思想比較激進、感情又合得來的同學,在一個濃雲密佈的深夜,喝雞血酒為盟,正式成立了「興中會通州分會」。
興中會是革命組織,只要與它有聯繫的必遭朝廷迫害。為了能夠公開活動,孔祥熙又給它起了一個名字「文友會」。
團體建立了,但是幹什麼、怎麼幹,大家誰也沒有譜,孔祥熙雖然有一定的反清思想,但駕馭一個團體則顯得力不從心。他們開始尋找各種進步報刊和書籍,從理論上武裝自己。很快,他們就找來了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梁啟超的《變法通義》、《說群》,譚嗣同的《仁學》,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等,一個個如饑似渴地閱讀,努力從中汲取新思想。
歷史有時愛開個小小玩笑。孔祥熙把他的團體命名為「興中會通州分會」,顯然本意是要傚法孫中山,在天子腳下樹一面反清的大旗。但陰差陽錯,他找不到孫中山等人真正鼓吹革命的書籍,卻把康梁保皇派的改良思想當成興中會的革命思想來接受。一次集會上,大家高談一通由於《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將在39年內向11國賠款4.5億兩白銀(加利息共9.8億兩),中國從此國將不國的宏論後,沒有認識到這是清朝腐朽統治的結果,像孫中山主張的那樣從根本上推翻封建統治,卻認為這是由於葉赫那拉氏昏聵荒淫的結果,他們設想只要把慈禧太后這個老妖婆幹掉,國家形勢就會好轉。於是,這個團體第一個實際行動開始策劃和實施。
這個計劃就是刺殺慈禧!
不管怎麼說,這對於一群手無寸鐵的學生來說,都可稱得上一個大膽的革命行動,因為這畢竟要冒殺頭的巨大風險,但孔祥熙決定幹了。這比汪精衛謀刺攝政王載灃要早10年,所以汪精衛要稱反清元老,在孔祥熙面前還差一把火呢。
李進芳到京城活動了幾天後,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回到了潞河書院。孔祥熙見他回來,急忙拉他到一個教室的後邊,緊張地問:「怎麼樣?」李進芳興奮地說:「我已經有了一個周密的計劃,其他方面都無問題了,只是需要一筆錢,不太好辦——」
「錢?殺人還需要錢?」孔祥熙有些不解。
「是這樣。我在京城裡結識了一個太監,這幾天跟他混得很熟。我發現此人是個貪鄙小人,只要有利可圖,他什麼都肯幹。我提出讓他帶我到紫禁城裡玩玩,在暗處看看老佛爺。當然我說我是非常崇拜慈禧太后的,聽說她美若天仙,雖然年紀老了,外間仍傳說她像20來歲的小姑娘。我騙太監說,有人為此打賭,賭資很高。我是中人兼裁判,讓我混進去在暗中看看,這場賭博就有了結果。賭金我可以分到一半,我答應送他一部分——300大洋。這個太監對我編造的這個有關老佛爺的賭局和巨額賭金都很感興趣,已經答應我了。約好3天後他到宮門口接我,只要進了皇宮,讓我看到了那個妖婆,我就把一枚炸彈扔過去,轟的一聲,哈哈……」
孔祥熙一掌拍在泥地上:「好計,真是絕妙好計!進芳,你真行!」
李進芳頹然坐在地上:「我編個話騙騙人行,為了國家送上這條命也行,唉,就是弄錢的本事不行!這300大洋我要不先交給他,怕這傢伙是不肯帶我進去的。可這錢到哪兒抓尋呢?」
孔祥熙沉默了一會兒說:「進芳,你這牛皮也吹得太大了點兒,你想想,300大洋,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呀……」
「是不少。可你想想,太后跟前的太監,哪個不是炙手可熱,仨瓜倆棗兒的能打動他的心嗎?」
過了一會兒,李進芳又囁嚅著說:「要不,咱們文友會開個會,發動大家都想想辦法,湊點錢……」
「不行!絕對不行!」孔祥熙跳了起來,「一是說了這些人也湊不夠這些錢,二是這件事絕不能讓太多的人知道,萬一有人嘴不穩,我們的腦袋就都沒了。」
「完了!一點兒轍沒了,我這趟算白忙乎了。」李進芳低下了頭。
沉默。兩個人都不說話了。只有風在尖厲地呼嘯。
半天,孔祥熙終於抬起頭來:「進芳,這300大洋我來籌集,兩天內保證交到你手上!我們要做救國的英雄,難道能讓這幾個小錢憋死嗎?」
「祥熙,你——」李進芳又驚又喜,隨即又低下頭說,「我難為你了!」
「不!為了社稷生民,你甘做悲歌渡易水的荊軻,我還在乎這幾個錢嗎?」孔祥熙也悲壯起來。
「性命雖然重於金錢,可性命畢竟操在我自己手上。而你家裡的錢卻並不由你掌握……」
孔祥熙嘻嘻笑了起來:「你為了進宮能編出一套謊話,我就不如你嗎?」
「你?」李進芳這才會意地大笑起來,兩人抱成一團在地上滾來滾去。
孔祥熙到城裡的自己家的「義合昌」票號,以學業需要為名,輕而易舉地騙出了幾百塊大洋。他把300元包成一包,交給李進芳,準備賄賂太監,把其餘的讓李進芳去購買炸彈和其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