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事跡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關於他的生卒年,以前說法不一。現根據王勃《春思賦序》中「鹹亨二年(671),余春秋二十有二」的話推定其生年為唐高宗永徽元年庚戌(650),卒年據楊炯《王子安集序》的記載,推定為高宗上元三年(676)秋。
王勃出身於封建知識分子家庭。祖父王通,是隋代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叔父王績是隋末唐初的著名詩人。父親王福畤,曾經擔任過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六合二縣令,齊州長史等職。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王勃從小就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家庭教育,《舊唐書》本傳說他「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王勉、王劇「才藻相類」。因此,他父親的朋友杜易簡曾稱讚他們為「此王氏三珠樹也」。
楊炯《王子安集序》說他九歲時,讀大學問家顏師古所注《漢書》,寫了十卷《漢書注指瑕》,指出注中的錯誤。
高宗麟德元年(664),右相劉祥道巡行關內,王勃寫有《上劉右相書》。劉祥道「見而異之曰:『此神童也』!」便上表加以推薦。王勃就借此機會到長安,「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新唐書》)
乾封元年(666),王勃被沛王李賢招為「侍讀」兼修撰(秘書),替王府做些文字工作。當時,諸王喜好鬥雞。有一次,英王的雞給沛王的雞打敗了。沛王讓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風傳一時。誰知高宗得知後竟大怒,說「是且交構」,挑撥諸王的關係,便將他驅逐出王府。
罷出王府之後,王勃曾一度漫遊蜀中。後來好不容易才補上了一個虢州(今河南靈寶)參軍。任職期間,他「博才傲物,為同僚所嫉」。當時,有個官奴曹達犯了罪,躲在王勃家裡。王勃和他相識,不好趕他出去,但又怕洩露出去,就把曹達殺了。結果這件事被人發覺了,朝廷要判王勃死刑,幸逢大赦(上元元年八月改元大赦),得免一死。他的父親因此受牽連,由雍州司戶參軍貶為交趾(五嶺以南一帶)令。
上元二年(675),王勃去交趾看望他的父親,在渡南海時,不幸遇險溺水,被人救起後,心悸而死,年僅二十七歲。
通過以上簡單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位富有才華而未被重用的青年作家和詩人。他「才高而位下」,在短短的二十七年時間,寫下了很多作品,遺憾的是散失了不少。今存《王子安集》僅十六卷,是明清時人從一些類書和總集中收輯出來的,已非楊炯原來編的二十卷本。
王勃才華橫溢,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四傑」「以文章齊名天下」,而王勃又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被後人推為「四傑之冠」。楊炯曾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當時議者,亦以為然。」(《舊唐書·楊炯傳》)
由此可見,王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從當時起就已獲肯定了。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二云: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則進一步肯定了四傑的歷史地位。
二、創作成就
王勃能詩善文,有著多方面的才能。他不僅擅長文學,對經學、歷算也有著作,尚精於醫學,其中以詩賦、文章成就最高。
(一)文賦
王勃集中存有詩、賦九十餘首,序、論、啟、表、書、贊等百餘篇,尤以序文最多,約七十多篇。
王勃的序文多為駢體文,如《山亭思有人序》、《秋日游蓮池序》、《滕王閣序》等,而以《滕王閣序》最為有名,流傳最廣。這是他的代表作,是一篇情文並茂的序文。其中寫閣外景色的一段,文字尤為精美: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據說,王勃去交趾探父,路過南昌時,正值九月初九重陽節,洪州都督閻氏在滕王閣大宴賓僚,讓他女婿事先寫好序文,準備在宴會上當眾顯耀。在開宴之時,閻某假意拿出紙筆,遍請賓客們撰文,眾人知其意,一個個都推辭了。唯獨年歲最輕的王勃毫不客氣,接過筆來就寫。閻公很不高興,一氣離開了席位,可他又不放心,叫手下人不斷來報告王勃寫些什麼。開初,探聽的報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公笑曰:「亦是老生常談。」接著報道:「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公聽了,沉吟不語。當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這位都督驚然而起,說:「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滿座賓客,亦無不歎服。這兩句,生動別緻,寫出了前人所未道之景,大有推陳出新之意。在《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中,詩人還借此抒發了物存人亡、歲月無情的深沉感慨。
他的賦共二十篇,多為言情述志之作。如《春思賦》、《採蓮賦》等,其辭甚美。
(二)詩歌
他的詩,僅存九十首左右。在詩歌方面,王勃擅長五律,寫得最好的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是王勃在長安時為去四川赴任的友人杜少府送行時寫的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杜少府,名不詳。唐人稱縣尉為少府。詩的主旨在於勸慰友人不為遠別而悲傷,其中充分流露了作者真摯的友誼和曠達的胸懷,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哀傷和悱惻。特別是五、六兩句化用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一詩中的「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但王勃的兩句不僅比曹植的詩句更概括,情意表達得也更執著,而且更切合主客的身份,音韻更加和諧響亮。
他的《滕王閣詩》和《採蓮曲》均屬古詩,在七言、雜言詩體形式上也有所創新。
《滕王閣詩》中的「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描寫滕王去後高閣冷落之情景,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採蓮曲》採用樂府民歌形式,描寫採蓮女的生活情態和離別之苦,語言新美、活潑,節奏和諧。《舊唐書》本傳云:「勃往交趾省父,道出江中,為《採蓮賦》以見意,其辭甚美。」
另外,王勃還寫出了幾十首五絕和九首七絕。五絕的代表作有《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寫得情景交融,情調悲切。
值得一提的是,王勃力求擺脫綺靡浮艷的齊梁詩風,初步實踐了他詩歌革新的主張,在內容上有所開拓,從而顯露出初唐詩歌的獨特風貌。
楊炯在《王子安集序》中說:「(高宗)龍朔初載,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詩壇上競相模仿「綺錯婉媚」的上官體,或歌功頌德,或寫艷情詠物。如上官儀的《八詠應制》就是典型的宮體詩。如「瑤笙燕始歸,金堂露初晞。風隨少女至,虹共美人歸」,充滿著浮艷腐化的氣息。唯有王勃、盧照鄰等人「思革其弊,用光志業」(楊炯《序》),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創新,從而「積年綺碎,一朝清廓」(同上),寫下了一些內容較為豐富充實,語言清新自然,立意有所創新,比較成熟的近體詩,初步完成了改革形式主義詩風的歷史任務,為盛唐詩歌百花爭艷的繁榮局面準備了良好的條件。
近人李長之在《中國文學史略稿》中說:「唐詩到了王勃、楊炯,才有完整的五律出現。當我們讀到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楊炯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我們不能不立刻感到詩的範圍是擴大了,不僅走出了宮廷,也走出了京城,雖然還令人有種淺易浮薄的感覺,但已經漸具唐詩的規模了。」這評論大致是正確的。
王勃只活了二十七年,由於生活及活動範圍的限制,他不可能像杜甫、李白等詩人那樣更深刻地去觀察、體驗、反映更為廣闊的現實生活,流傳下來的詩作大部分是應酬之作;有些作品尚未徹底擺脫齊梁詩風和宮體詩的影響,這是時代和歷史給他帶來的局限性。
三、主要參考文獻
(一)傳記
1.劉煦等:《舊唐書》卷一九《王勃傳》,中華書局,1995年。
2.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二一《王勃傳》,中華書局,1975年。
3.辛文房:《唐才子傳》,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4.計有功:《唐詩紀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5.楊炯:《王子安集原序》,《四部叢刊》本。
(二)作品
1.王勃:《王子安集》,《四部叢刊》本。
2.蔣清翎:《王子安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3.何林天:《重訂新校王子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4.聶文郁:《王勃詩解》,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三)其他
1.劉開揚:《唐詩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2.聞一多:《唐詩雜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