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自成經淅川進入河南,南陽一帶的局面突然大變。各縣百姓看見義軍紀律嚴明,一破了富裕寨子就向饑民散放賑糧,都爭相傳播闖王的仁義之名,於是每天投軍的人像潮水一般。大小將領如今再也不愁兵少,而是感到新兵一時來得太多,為了將他們編入部伍、挑選頭目以及解決統帶、訓練等等問題而簡直忙不過來。
在闖王進入河南之前,南陽各縣的饑民到處結為桿子,大桿子幾千人,小桿子幾百人。如今紛紛聞風來投。李自成將那些誠心投順和甘願遵守軍紀的桿子收容,裁汰了老弱,編在各營之內。不過十天光景,已經發展為五萬人以上的大軍。由於兵力驟然強大,將士們渴望攻破城池,連袁宗第等幾位重要將領也忍耐不住。一天,劉宗敏向闖王說:
「闖王,老弟兄和新弟兄都想攻破幾座城池,殺了城中官紳,放火燒了衙門、監獄,以洩心頭之恨。群情難違,再壓下去也不好。況且百姓也紛紛請求,望我們除暴安民。闖王,你看,咱們放手幹一下,下令攻破幾座州、縣城池如何?」
李自成不覺一笑,說:「好傢伙,連你也忍耐不住啦!」
宗敏說:「南召縣就在手邊。咱們的將士背後議論:這個南召知縣民憤大極啦,為啥闖王不下令破城,殺了他為民除害?」
闖王說:「你早就知道了我的想法,如今還得按原來的主意行事。你告訴將士們說:城是要破的,官是要殺的,只是眼下不許破城。」
「如今咱們已經有五六萬人啦,還不到時候?」
闖王沉著地微笑說:「是的,還不到時候。權衡利弊,暫時不破城池有利。」
劉宗敏默然片刻,然後把巨大的右手一揮,笑著說:「好,咱們從大處著眼!」
剛說到這兒,忽然中軍吳汝義來稟:牛舉人快到寨外了。李自成大為高興,立即吩咐:「傳下令去,老營中將領凡沒有要緊事的,快隨我出寨迎接。」
牛金星帶著全家,還有同村、同族的一些貧窮後生,共約五十餘人,由黑虎星於三天前接到欒川。尚炯在欒川迎候,一同往白土崗來。中午,李自成在老營設宴為牛金星父子洗塵。午宴以後,闖王見他連日鞍馬勞頓,要他稍睡一陣,然後深談。但金星精神振奮,豪邁地說:
「金星一介書生,謬蒙不棄,縱然鞠躬盡瘁,無以為報。今日得能脫死入生,再到麾下,恨不能竭盡綿薄,佐麾下早定大業。稍有鞍馬勞頓,何足掛齒!還是趕快商議軍國大事要緊。目前中州百姓,望救心切。將軍布堯舜之德,建湯武之功,此正其時。不知麾下有何深謀遠慮?今後用兵方略如何?」
闖王謙遜地說:「我是草莽出身,讀書不多,說不上有何深謀遠慮。所以我在鄖陽山中時候,即暗中囑咐劉體純先入豫西,打探先生是否出獄。倘已出獄,在家平安與否。我切盼一來到河南就趕快同先生見面,今日果然將先生接到軍中,如獲良師。今後大計,要多向先生請教。我的一些想法,自然都要說出來,聽一聽先生的高見。依足下看來,我們目前應如何利用這大好時機,趕快打出個新的局面?請先生多多幫助!」
金星欠身說:「我到欒川,對麾下入豫後的宏謀偉略,已略知一二。但此刻我不想先談如何號召百姓,如何用兵,倒想先向麾下舉薦一個朋友,請闖王火速差人去迎接他前來軍中相助,聘為軍師。此人精通兵法戰陣,深富韜略,對九流百家無不通曉。闖王既欲早建大業,非得此人前來相助不可。」
「你說的可是宋獻策麼?」
「正是此人。麾下欲建大業,不可少了此人。」
闖王十分高興,說:「好,只要宋先生願意前來共事,當然竭誠歡迎。請你今天就寫一密書,派人到開封接他。目前到處路途不靖,只要他能夠平安到達葉縣,我們就可以派騎兵到葉縣城外迎來軍中。」
「獻策如今不在開封,倒是距此地只有二百多里。」
闖王大為驚喜,忙問:「獻策現在何處?」
「就在汝州城內。」
「怎麼他會在汝州城內?」
牛金星大笑起來,說:「獻策懷王佐之才,待時而動。江湖寄跡,實非本願。開封雖然繁華,也不是他留戀之地。如今他在汝州,正為著待麾下入豫耳。」
自成更覺納罕,笑著問:「他事前怎麼知道我要到河南來?」
金星說:「且不說獻策會觀星望氣,奇門遁甲,就是以常理推斷,他也知道闖王必然要乘虛東來。所以他明的是來汝州訪友,暗中卻是在等候麾下入豫。自古君臣際會,都非偶然。麾下之得獻策,正是天以軍師賜將軍,猶如漢高祖之得子房[1]……」
自成問:「果然可做軍師?」
金星說:「倘若獻策非軍師之才,金星何敢在闖王前冒昧推薦!」
李自成聽了金星的這句回答,含笑點頭,不說二話,只是接著問如何派人去汝州迎接獻策。牛金星告訴他說,宋獻策在十月間因見張獻忠和羅汝才已經深入四川,楊嗣昌也離開夷陵溯江西上,中原空虛,料定闖王必乘虛來到河南,所以借訪友為名,到了汝州。他到汝州之後,就派人到盧氏山中去見金星,說明他的看法。當時劉體純在內鄉境內,勢力漸大,官府只認為是李自成舊部潰散的零股小盜,而獻策已經判定這必是李闖王入豫的前哨。他勸金星,一旦闖王到了豫西,立刻攜家眷到闖王軍中,切勿猶豫,而且說他自己也有意與闖王一晤。隨後不久,牛金星同劉體純派來的人見了面,證實了宋獻策的料想不差,就趕緊派一個僕人去汝州見宋獻策,告訴他闖王即將東來,囑他在汝州城中等候。牛金星將以上經過說了以後,接著說:
「如今可派我的一個僕人到汝州城內見他,請他托故去葉縣探友,離開客棧,雇一頭毛驢順著去葉縣大道走去。同時請劉德潔將軍率領兩百騎兵埋伏在離汝州二十里地方,接他前來。縱然汝州城門盤查甚嚴,也將萬無一失。」
闖王問:「你不寫一封書子交貴價帶給他麼?」
金星說:「賤僕與獻策見過面,不用帶書信,免得被城門兵勇查出。我可替闖王寫封書子,交德潔將軍帶去。」
「好,就這麼辦。請你立刻寫封書子,我就叫二虎馬上動身。」
劉體純出發後,李自成正要繼續同牛金星商量大事,李雙喜進來,問他有沒有工夫接見那個從南陽來的百姓。這個百姓是上午闖王去迎接牛金星時來到的。闖王問:
「你沒有同他談談?」
雙喜回答說:「我同他談啦。他也是暗中來求我們派義軍去破南陽的,又說他還有別的重要話要向父帥當面說出,高低要求見見你。」
闖王覺得奇怪,便叫雙喜去將這人帶來。
來人姓孫,名本孝,約莫四十出頭年紀。十年前原有幾十畝土地,在各種天災與人禍交織的遭遇中,很快衰落。去年他已經將城內僅剩的三間祖居房子賣去,移居臥龍崗下邊的一個小村裡,每天在官道旁擺個小攤子,向那些去諸葛庵抽籤、還願的各色人等賣香、表、蠟燭,勉強使自己和七十多歲的老母親沒有餓死。
面見闖王之前,孫本孝已經將南陽城的防守情形,扼要地告訴雙喜。見了闖王,他說得更加詳細。他還說,南陽府、縣衙門的監獄都關滿了人,十之七八都是交納不出田賦的老百姓;城中貧民,人人都盼望著義軍破城。他還說,如今四鄉百姓進城討飯的很多,只要事前派人去暗中串聯,一旦義軍攻城,窮百姓準定會吶喊放火,打開城門相迎。闖王聽了這些話,心中很高興,笑著說:
「南陽城我遲早是要破的,只是目前沒有工夫去破,只好讓眾百姓多苦幾天。你這次來的好意,我很領情。你還有什麼要緊話要對我說?」
孫本孝見闖王這樣平和,消除了心中顧慮,說:「闖王爺,倘若我說錯了,請你不要怪罪,我就大膽直說了吧。你這次來到河南,的確是一番打天下的氣派。你提出的宗旨是剿兵安民,打富濟貧,開倉放賑,又叫百姓們都不向官府納糧。南陽一帶的貧苦百姓都把你看成了現世救星,打心眼裡擁戴你。可是,闖王,你的這些濟世活人的救急藥方,都只能,只能……」
自成見孫本孝想說又不好出口,便鼓勵他說:「你大膽直說,不必忌諱。」
「好,我說,我說。我說的是,你闖王爺的這些好藥方只能治表面上的病,不能治五臟裡邊的病。如今這世道,病根太深啦。」
自成忙問:「如何能治除病根?」
「請闖王想個法兒,叫窮百姓有謀生之路,能夠早見太平;太平後能夠使士、農、工、商各安其位,各樂其業。」
「我起義宗旨就是要順應天心民意,誅除無道,使天下早見太平。一俟天下太平之後,兵戈停止,士、農、工、商就能夠各安其業,共享太平之福。」
孫本孝不再說話,搖搖頭,歎一口氣,心思顯得沉重。闖王感到奇怪,笑著問:
「你以為戰亂不會停止,天下不會太平麼?」
孫搖搖頭,說:「小的擔心的是,縱然天下太平,小民也不免有失業之苦。」
闖王心中一驚,覺得這個人的話很有道理,比他平日所想的要深。他同牛金星交換了一個眼色,又對孫本孝看了看,說道:
「確實在太平年頭小民也常有失業的,男不能耕,女不能織,稍遇災荒便妻離子散,餓死道路。你看,有什麼辦法可以使將來天下太平之後,小民不再有失業之苦?」
孫本孝回答:「小的自己讀書很少,想不出一個好主意。只是我祖居府城,親身經歷和耳聞目睹的事情很多,也聽過不少老年人談論古今,深知小民的痛苦不完全是因為世道亂,災荒大;病根多種在太平治世。小的知道闖王爺是真正居心救民,重建太平,所以特意跑來求見闖王,除稟明南陽城的防守情況,也說出來這幾句心裡話,請闖王爺作個思慮。」
闖王想了想,說:「啊,你的意思我明白啦。縱然在太平治世,小民也有官府聚斂敲剝之苦,大戶欺凌兼併之苦。有一種苦,小民就不能享太平之福;倘若這兩種苦一齊落在身上,縱然不遇天災戰亂,也常會走投無路,陷入絕境。我深知百姓如同在水深火熱中過日子,所以才興起義師,來到河南。等日後我有了天下,一定從根本上想想辦法。」
孫本孝說:「倘若能從根本上想出辦法,就能使小民有求生之樂,也能長保闖王爺的鐵打江山。」
闖王又說:「在起義的開頭幾年,到底將來應該怎麼辦,我心中是一盆糨子。近幾年,我走的地方多了。每到一個地方,我喜歡留心看一看,問一問,想一想。一來二去,我懂得了一些道理。拿田賦說吧,這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卻自來積弊很深。第一,各地田賦,輕重不一,十分不公。拿你們河南全省說,杞縣、太康兩縣比別處都重。拿全國說,聽說有的府、州、縣就比別處重……」
牛金星插言說:「蘇、松兩府[2]就比別處重。」
闖王接著說:「拿一個縣來說,往往近鄉比遠鄉重。第二是每兩銀子額外加三分,名叫『火耗[3]』,叫地方官吏們下到腰包裡,實無道理。」
金星說:「杞縣、太康本是窮地方,只因田賦較重,地方官吏吃的『火耗』多,做官人就稱之為『金杞縣、銀太康』。」
闖王又接著說:「第三是不顧百姓死活,動不動加征田賦。看看從萬曆以來,加征了多少銀子!第四是只要有一點戰亂,官軍過境,軍前雜派按田賦增收,常比正賦多幾倍。第五是有錢有勢的鄉紳大戶之家,勾結官府胥吏,將自己應繳田賦和隨糧增加的額外雜派轉嫁到小民身上。這一層,最為不公,使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小民受苦最深。」
孫本孝趕快說:「著,著,都叫闖王爺說著了。闖王爺,小的真沒想到,你在戎馬奔波之中竟然有工夫看透了幾百年田賦積弊!怪道闖王爺來到河南以後就叫百姓們不再向官府納糧!」
自成點點頭,接著說:「還有,小民另一樁最苦的是大戶盤剝,欺凌,兼併土地。所以我每攻破一個地方,對鄉紳土豪從不輕饒。不嚴懲鄉紳土豪,就不能保護善良小民。至於日後得了江山,如何定出法律,限制大戶,那是必要辦的。目前忙於打仗,一時還顧不到。你今天來,將南陽守城情況告我知道,又提醒我立國救民的一樁大事,都十分叫我感謝。眼下我初來河南,諸事草創,正是用人時候,你能不能留下來同我共事?」
孫本孝說:「老母為小的二十七歲守寡,今年七十二歲。只因老母尚在,無人奉養,所以小的雖有一片忠心,實不能跟隨闖王。一旦老母下世,小的一定一心相隨。」
自成說:「可惜你不能留在軍中!什麼時候回去?」
「我馬上就回。在此不敢耽擱太久,惹動鄰居生疑。」
闖王隨即叫雙喜取出十兩銀子交給孫本孝,囑咐他回去好生奉養老母。孫本孝走後,闖王對牛金星微微一笑,說:
「這個人雖然讀書不多,卻能提醒我去思慮日後的立國大計,倒是一個很有心思的人。」牛金星說:「剛才闖王所講的田賦積弊和大戶兼併,確實是深中時弊,應當為百姓解此疾苦。」他停了一下,突然問:「麾下下一步已經決定東進?」
「我正要同你商量,這事須要馬上決定。」
牛金星在來白土崗的路上,已經知道闖王打算率大軍從此向東,縱橫豫東和豫中。現在屋子裡只剩他同闖王,他輕拈長鬚,又一次問道:
「麾下下一步旌旗所向,是往東乎?」
「目前還沒有作最後決定。先生之意如何?」
牛金星決意一到闖王軍中就獻出重要謀劃,奠定自己在闖王面前和全軍中的立腳地,如張良在劉邦面前的借箸劃策。他確實懷著一個想好的用兵方略,但故意不立刻說出,拈鬚微笑說:
「目前麾下已有將近六萬之眾,饑民從者如雲。旌旗所指,關乎中原大局,想闖王必有一番斟酌。願先聞明教,金星再試為借箸一籌。」
闖王說:「豫中、豫東,不像南陽各縣殘破,軍糧來得較易,所以東去也是一個辦法。不過目前我派兩支人馬向東,只是虛張聲勢。我的老營,倒是要沿著這伏牛山逐步北進。從此往北,雖然地方殘破,但各處富裕山寨很多。專破山寨,有糧食養兵,並能徵收騾馬,一步步壯大騎兵。況且近來土豪惡霸,多住山寨,豢養練勇,私設法堂,殘害小民,所以破山寨也是為的解救小民的真正痛苦。至於南陽,老百姓和將士們都想早破,破起來也不困難。我是抱定主意在目下不破城池,所以把南陽撂在一邊。再過一個多月,我們的羽毛開始豐滿,單說可以作戰之兵,大約會有十萬左右,到那時方說攻破城池的話。我想,咱們不打則已,要打就猛出一拳,打在崇禎的要害地方,打得他閃腰岔氣,眼冒金星,打得楊嗣昌暈頭轉向,說不定他的全盤棋勢都要打亂,連著丟車折炮。」
牛金星點頭說:「此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闖王如此用兵,真正是從大處著眼,非他人可及也!」
闖王問:「目前究竟是東進好還是沿伏牛山北進好,啟東,你的看法如何?」
牛金星問:「眾位將領之意如何?」
自成說:「多數將領因見豫中、豫東不甚殘破,人煙較多,都想揮師東進,馳騁中原。」
牛金星點點頭,表示他明白了眾將主張東進的心思,然後說:
「以金星愚昧之見,不如全師沿伏牛山北進為佳。目前楊嗣昌追趕張敬軒、羅汝才深入四川,川中戰局斷無持久之理。不是張、羅兵敗被殲,便是他們突圍而出,都要在一兩個月內看出分曉。以今日情勢來看,大概羅汝才會中途離開敬軒投降,致敬軒孤軍奔命,而官軍四面圍堵,窮追不止。倘若如此,敬軒就不好辦了。倘不幸敬軒敗亡,楊嗣昌就會立刻率其得勝之師出川,與江北、陝西官軍會師中原,全力對我。豫中、豫東,縱橫千里平原,雖利於騎兵作戰,但今日我軍系重整旗鼓,騎兵尚不很多。且麾下新到豫中、豫東,民心未服,縱有十萬新集之眾,對付數省官軍也不能穩操勝算。因此,目前應竭力避免大軍向東。過早引起朝廷重視,弊多於利。」
自成連連點頭說:「對,對。你說得很有道理。」
金星接著說:「至於沿伏牛山往北,既可以不引起朝廷注意,又可以依山為勢,能戰能守,進出在我。此策較為穩妥。等到羽翼豐滿之後,可一舉而破洛陽,用福王的財富養兵賑饑,爭衡中原。」
自成心中一動,笑著問:「破洛陽,活捉福王?」
「是,破洛陽,活捉福王。洛陽古稱居天下之中,依山帶河,為九朝建都之地。攻破洛陽,先佔地利,然後東出成皋,或南出汝州,爭奪中原,攻守自如。況且福王朱常洵是神宗愛子,他母親鄭貴妃專寵後宮,幾乎奪嫡。萬曆皇帝搜刮了幾十年,據說宮中有一半財富運來洛陽。萬曆將福王封到洛陽,命河南、山東、湖廣三省為福藩搜刮良田四萬頃。戶部與三省疆吏實在搜不到這麼多土地,一再力爭,才勉強減了一半。這兩萬頃良田,每一寸土地都是奪自民間。當時王府的官員們和太監們帶著校尉兵丁,扈養廝役,到處看見好地就丈量,丈量後就成了王莊田產,按畝征租。有錢有勢的官紳人家可以向王府的執事官員和太監們納賄說情,保住自己的土地。苦的是小戶人家和平素無官紳依靠的中產之家,頃刻間傾家破產。」
李自成忍不住罵了一句:「他媽的,什麼皇帝、親王,儘是強盜、吃人魔王!」
金星接著說:「福王除平白地奪佔了百姓的兩萬頃良田之外,萬曆皇帝還賜給他自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稅、四川鹽井和茶葉稅銀。又給他淮鹽三千引[4],在洛陽開設鹽店。王府太監們到淮揚支取食鹽,成幾倍勒索,中飽私囊。中州人民原來吃河東鹽[5],不吃淮鹽。福王為強迫士民改吃淮鹽,非王店中的鹽不得販賣。河東鹽原為邊兵餉銀的一個來源,因中州改吃淮鹽,河東鹽銷不出去,影響邊餉。倘若我軍攻破洛陽,單只福藩財產就可以供數十萬兵馬一年之需,何況還有王府掌事太監與鄉宦豪紳之家,按戶抄沒,其數目亦甚可觀。福王府中糧食山積,腐爛倉中,眼看著洛陽百姓紛紛餓死,不肯稍施賑濟。洛陽饑民賣兒鬻女,大姑娘論斤稱,而福王出京前一次婚費用去了國庫銀三十多萬兩,修建洛陽宮殿和購置陳設花去國庫銀六十多萬兩,地方所負擔的費用不在其內。為著他一家從北京來洛陽,號用了民間大小船一千二百多隻,許多船戶為此生計斷絕。破洛陽,殺福王,正所謂『弔民伐罪』,使中州百姓,尤其是河洛[6]百姓拍手稱快,益信闖王義軍真乃湯武之師。義旗所指,必然望風響應,簞食壺漿相迎。」
自成頻頻點頭,說:「好,好,破洛陽,殺福王!」
金星又說:「福王朱常洵非一般藩封親王可比。他是崇禎的嫡親叔父。自從天啟末年各地英雄起義,十餘年來尚無一處親藩被戮。今日我們要殺,就從崇禎的親叔父開刀。殺了福王,將使全國震動,也使崇禎驚慌失措,亂了手腳。此事不論就軍事言,就人心言,或就朝廷之震動言,其影響之深遠重大,都可想而知。至於南陽,雖然也是府城,有唐王在彼,但比之洛陽,十不比一。第一代唐王是朱洪武的第二十三個庶子,並非嫡生;傳至目前,已有九代十一王,同崇禎這一家在一百多年前已經出了五服。倘若如今破南陽,殺唐王,所獲糧餉不多,也不會使崇禎傷筋動骨,反而會促使崇禎趕快調兵遣將去防守洛陽。故衡量輕重緩急,目前只能先籌劃破洛陽,而破南陽非當務之急。」
李自成說:「先生所論極是。我也有攻破洛陽之意,所以才率領老營和大軍暗向北移,也派了細作到洛陽去探察守城情形,大約十幾天後就可回來。今聽先生一談,正合我心,這件事就算定了。倘若能一舉破了洛陽,殺了福王,正如你剛才說的,可以為中原百姓除害,符合我軍弔民伐罪的起義宗旨,可以用福王的財富養軍賑饑,可以使朝廷大為震動,驚慌失措,可以打亂朝廷的軍事部署。真是一舉數得!另外……你認為楊嗣昌這人如何?」
「楊嗣昌嘛……」牛金星不明白闖王為何忽然問到楊嗣昌,略微沉吟一下,接著說,「因為朝廷上門戶之見甚深,加上他暗主對東虜議款,所以頗受攻擊。然平心而論,他在大臣中還算得一個精明練達的人,又深得崇禎倚信,現任的兵部尚書也出自他的引薦。崇禎將他放出京來,實是萬不得已。此人如敗,崇禎再也挑不出一個像樣的督師了。縱然有那樣的人,也不像楊嗣昌深受皇帝倚信,挑得起擔子,也比較能經得起朝廷上眾口攻擊。」
自成說:「我在鄖陽山中時候,一直在想主意如何打傷崇禎的這個膀臂。如今看來,只要我們能夠破洛陽,殺福王,楊嗣昌就完了。」
金星說:「楊嗣昌正在全力追剿張敬軒和羅汝才,遠在四川。崇禎只會殺掉河南巡撫,對楊嗣昌降旨嚴責,還不會就治他重罪。」
闖王笑一笑說:「縱然崇禎暫時不加他重罪,也必懷恨在心。再遇挫折,便會兩筆賬一起清算。何況朝廷上門戶之爭很烈,那些平日攻擊楊嗣昌的朝臣們豈能不借洛陽的事大做文章?崇禎這個人,一向功則歸己,說他如何英明,過則歸於臣下,喜怒不測。你看吧,或遲或早,或死或貶或下獄,楊嗣昌必定完蛋。楊嗣昌不管本領如何,各路官軍有他在總還是有個統帥,有一桿中心大旗。他一倒,縱然崇禎派別人督師,從各方面說都差得遠,實際上等於沒有統帥,沒一桿中心大旗。到那時,官軍的敗局就會急轉直下。」
牛金星不覺連說「妙,妙」,讚歎闖王智慮深遠,然後哈哈大笑。
李自成謙遜地說:「這破洛之策原是先生幫我定的,說不上我有什麼智慮深遠。先生今日初到,就拿出這一重要建議,果然不負全軍對先生期待之殷!」
金星說:「日內宋獻策來到軍中,將更有極為重要的意見奉陳。」
自成忙問:「獻策有什麼極為重要的話?」
金星笑著說:「我只知關係十分重大,但也不知其詳。不面見麾下,他是不肯隨便說出口的。
[1]子房——張良的字。
[2]蘇、松兩府——蘇州府、松江府。
[3]火耗——明代法定,田賦每兩銀子外加三分,理由是縣衙門將徵收的零碎銀子熔鑄成大錠上運,會有消耗,所以名曰火耗。實際上火耗絕不會這樣多,而且也不應由百姓負擔。
[4]引——即「鹽引」,古代商人運銷官鹽的執照,每引二百斤。
[5]河東鹽——山西地鹽產於解縣、安邑一帶。古代曾將今山西省西部黃河以東的地方置河東郡,治安邑,故山西地鹽稱作河東鹽。
[6]河洛——黃河以南,洛河流域,古稱河洛,相當於目前的洛陽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