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田清隆

(黑田清隆Kuroda Kiyotaka 1840.11.9—1900.8.23)

出任第2屆(1884.4.30—1889.12.24)內閣首相

黑田清隆(1840—1900)是日本實行內閣制後第二屆內閣首相,他的上台與下台,是薩長派官僚「聯合專政」、謀求勢力均衡的表現和結果。

黑田出身於薩摩藩下級藩士家庭,被認為「為人磊落,有古代豪傑之風」,一生中多次因醉酒誤事。倒幕運動中,曾與阪本龍馬一起,為促進薩、長聯合奔走效力。明治政府建立後,任政府軍參謀,在征討幕府殘餘勢力的北越、函館戰鬥中屢立戰功。1870年,任北海道開拓使次官,四年後升任政府參議兼開拓使長官,授陸軍中將銜。

1881年,黑田建議將政府投資1490萬日元的北海道國有資產以38萬日元、30年無息償還的條件,出售給同鄉政商五代友厚的「關西貿易商會」。這一「盜賣北海道官產事件」敗露後,引起朝野輿論的責難,黑田被迫辭掉開拓使長官,後來擔任內閣顧問的閒職。

黑田被革職不久,以伊籐博文為首的薩長派官僚通過「明治14年政變」,將政界巨頭、肥前藩(即佐賀藩)出身的大隈重信逐出政府,確立了「薩長專政」體制。其時,薩摩出身的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領袖人物已相繼去世,按資歷,黑田成了薩摩派官僚的代表人物。1885年實行內閣制時,黑田和伊籐一樣,也是首屆首相人選之一,對於那次未能當上首相,黑田滿腹牢騷。

為了應付動盪的國際國內局勢,薩長派官僚明白維持「聯合專政」的必要,而維持「聯合」就必須首先保證內部權利分配的均衡,在首相這一最重要的職位上,也必須機會均等、輪流坐莊。伊籐下台後由黑田繼任首相,就是根據上述原則。

黑田內閣的頭等大事,是審定和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為尋求朝野社會的支持,保證立憲工作的開展,黑田精心策劃組成了一個「網羅元勳內閣」,把最有實力的軍政官僚都拉入政府,並請出在野的原自由民權派領袖後籐像二郎入閣任遞信相。耐人尋味的是,他還保留了昔日的強勁政敵大隈重信的外相職務。

1889年12月11日,日本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近代天皇制國家的法律基礎。憲法由7章76條組成,其中明文規定「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天皇是國家元首,總攬一切統治權」,「天皇神聖不可侵犯」,天皇擁有立法、行政、司法、外交、官員任免、統帥軍隊、修改憲法等無所不包的大權。國民都是天皇的「臣民」,內閣、國會等不過是天皇的「輔弼」機構。這是一部世界近代史上專制色彩濃厚的憲法。

頒布憲法第二天,黑田在鹿鳴館召開地方官會議。黑田在演說中說:「憲法決不容臣民一辭自不待言。……然政府必須保持一定方向,超然於政黨之外,居至公至正之道。……以不偏不黨之心臨於人民」。黑田闡述的這一施政宗旨,史稱「超然主義」。

修改不平等條約是黑田內閣又一重大任務,也是明治以來最為棘手的問題。

黑田欣賞大隈重信的能力和才幹,支持大隈在保密和雙邊談判前提下,獨立開展對外交涉。這一點與前任內閣的做法有所不同。

根據大隈潛心研究擬定的修約草案,日本開始逐一與歐美國家交涉,並先後與美國和德國締結了新約。

不久,《倫敦泰晤士報》披露了新締條約的要點。消息傳到日本,朝野上下輿論嘩然。輿論抓住全面開放內地和大審院(最高法院)聘用外國法官等問題,猛烈抨擊大隈外交。在政府內部,除了黑田首相、榎本武揚文相對大隈外交持肯定態度外,松方正義、後籐像二郎等力主停止談判。前農商務相谷干城則明確表示反對的立場,甚至直接上奏天皇,彈劾大隈。

圍繞修改條約問題,政府內部分歧嚴重,而黑田作為首相卻一籌莫展。恰在此時,大隈重信被玄洋社社員來島恆喜用炸彈炸傷。次日,黑田率內閣引咎辭職。

黑田辭職後並未離開政治舞台,曾擔任樞密院議長,還多次臨時代理首相處理政務。1900年8月23日,患腦溢血病故。

《日本首相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