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績說話

默克爾在環境部的工作依然困境重重,可她努力克服了種種不順利。

她以實幹家的做事風格,在短短的4年任期內推行了為數甚多的環保政策,像一個身上纏滿韁繩的牛,執拗地頂著壓力一步步向前。

1997年12月,默克爾代表德國參加了柏林氣候峰會的後續峰會——日本京都舉行的氣候峰會。此時,離柏林氣候峰會過去將近3年,這一時間軸線對於解決溫室效應這一全球問題來說,連起步時間都不到,但部分朝秦暮楚的政客卻在利益的驅使下出爾反爾,反對《柏林議定書》的部分協定。

默克爾決不允許柏林氣候峰會的努力就這樣付之東流。為了保護這一來之不易的成果,她在京都氣候峰會上率先表態,願意擔起德國應付的責任。這不僅為其他各國樹立了表率,更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了一些不負責任的國家代表的臉上。

各國的政治家們覺得臉上有點掛不住,也不再厚著臉皮互相推諉,便接受了《柏林議定書》的核心問題協定,並在此基礎上討論了相關實施細則,以《京都議定書》的形式公佈了出來。

默克爾對《京都議定書》的面世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直至今日,她的政績雖然無數,但她依然把《京都議定書》的問世看作是從政以來的最大政績之一。

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德國將在2012年實現減排溫室氣體8%的目標,此後默克爾也一直在為這一承諾而努力。

默克爾在1995年上半年推行了《反煙霧臭氧法》,這也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

推行《反煙霧臭氧法》,是民心所向的一個決定,當時正值春夏之交,原本應是夏花絢爛的時節,但德國人面對的卻是污濁的空氣和空氣中未燃燒完全的汽車尾氣。這令德國人難以接受。

大批民眾紛紛抱怨因大排量汽車、高速行車等帶來的尾氣污染問題,就連默克爾的鄰居也藉著近水樓台的優勢,向她控訴孩子們無法出門的悲劇事實,作為環境部長的默克爾知道自己必須要做點什麼。

眾所周知,控制夏季汽車尾氣排放量並不是多困難的事情,只要限制車速就可以了,但實施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

默克爾在提出汽車限速這一提案時,不出意外地遭到了汽車工業、高速公路等相關行業代表的反對。被觸及利益的行業代表們怒斥默克爾不顧大局,斥責她的行為只會讓這些行業的經濟大受打擊。同時,德國從來沒有實施過汽車限速措施,一部分人甚至將默克爾的這一提案提高到背叛德國傳統這一高度,企圖用道德審判來反對《反煙霧臭氧法》。面對一些利益受損的團體如此發難,默克爾偏要摸這群「老虎」的屁股,將這一提案送到了「掌門人」科爾手中。

作為「家長」的科爾也是左右為難,眼看著幾個內閣部長吵成一鍋粥,他一時間也沒轍了。正僵持不下之際,事情發生了轉機:眼看著夏天就要來臨,而《反煙霧臭氧法》依然沒有著落,絕望傷心之際,不能像男人般暴跳如雷發火的默克爾流下了苦澀的淚水。

這一點也不難理解,畢竟再堅強、再理智,默克爾終究是一個女人。

剩下的事情好辦多了,與默克爾爭吵的幾位部長也不好再說什麼,畢竟把女人逼哭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事情很快就有了結果。

最終,科爾採用了「各打50大板」的方式解決了問題——《反煙霧臭氧法》將在德國的一個州先試行。科爾知道,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好太厚此薄彼。

縱觀默克爾3次著名的「政壇流淚」——訪問以色列受冷落的辛酸之淚,柏林峰會時身心俱疲的失望之淚,還有為了推行《反煙霧臭氧法》而流的苦澀之淚,都對當時情勢產生了巨大的積極推動作用。

政治是個殘酷、理智的遊戲,有時不要說淚水,甚至親情、愛情都會成為犧牲品。默克爾算是淚有所值了。

任期內,默克爾還推行了其他一些環境保護法規,比較重要的是《循環經濟法》和《土地保護法》。《循環經濟法》是為了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大量工業「三廢」問題而出台的。

以往,德國企業生產過程產生的「三廢」一般不經回收即排放,而且多由企業所在地的政府處理。這種做法弊端太多:首先是污染了環境,這一點毋庸置疑;其次是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工業「三廢」中還有很多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資源;最後是給當地政府財政帶來了嚴重的負擔。

《循環經濟法》的實施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該法基本原則即是「誰污染誰治理」,企業為了節省治理污染的資金,自然就會選擇減排、優化工藝、回收再利用等做法。默克爾就是看準了商人對於金錢的癡迷追求,才完美地解決了工業「三廢」問題。

《土地保護法》與《循環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類似,依然是把責任落實到每片土地的生產、建設者頭上。

除了這些相對涉及面較廣的環境保護法律,默克爾還關注了一些細節問題,譬如一次性餐具、塑料袋、易拉罐等生活垃圾問題,甚至為了管理易拉罐的回收處理等問題專門出台了易拉罐押金的規定,以此改變人們隨手亂丟易拉罐的壞習慣。

默克爾在環境部的任期從1994年年底至1998年,任期內她沒有特別出彩的政績,但在前任托普費爾的「陰影」下,在「超級父親」科爾的光環下,一些豐碩的成果還是人人得見的。至少,人們不再認為默克爾只是「科爾的小姑娘」,不再只是一位「輕量級」的環境部長。

對默克爾有切實益處的,當屬同事們的改變。此前,默克爾雖在上任伊始便開始大範圍地進行人事調整,但她在聯邦政府的一些同事仍然對於她的能力心存懷疑,直到柏林氣候峰會的成功召開,她才在同事心中樹立了權威,此後開展工作也相對高效得多。

漸漸地,默克爾擁有了同事們的信任,她也開始相信同事,逐漸放寬身邊同事的工作權力,這為她之後的任期內其他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良好且堅實的基礎。

聯合國內各國環境保護代表們,也見識到了這位年輕的德國環境部長的能力,提起時也都對默克爾心存敬意。德國民眾更是對默克爾刮目相看,認為她完全能勝任環境部長一職。如此,默克爾果真憑借自己的一顆隱忍之心,收穫了大批民眾的擁護。

《默克爾:一切夢想終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