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案」之殤

有些人注定會成功,是因為他們走了不同於常人的路。默克爾的政治路不算平坦,好在荊棘中充滿幸運,只是這份幸運也非憑空而來,其中少不了她本人的努力。

1998年9月,基民盟即將迎來再一次的大選。這一次,許多人早已預料到了結局。

自1994年開始,基民盟和基社盟的聯盟黨便江河日下,科爾領導的政府越發不得人心,在政壇上沉浮多年的政治家都已經看出,科爾在1998年的大選上絕對會一敗塗地。事實果真如此,聯盟黨最終以35.2%的投票率敗北,成為在野黨。

實際上,比起科爾,聯盟黨要員朔伊布勒一直以來就對默克爾抱有一定程度的好感。當默克爾還在環保部長的位置上時,朔伊布勒就和她有過接觸,他們在很多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問題上取得了一致意見,比如生態稅的問題。此後,朔伊布勒在其他政治問題上也發現,這個來自東德的女人的意見相當中肯且富有建設性。

隨著科爾越來越專斷,朔伊布勒對他的不滿日甚,他發現默克爾也同樣如此。而最終促成朔伊布勒推舉默克爾的原因,還在於他「看不起」默克爾。

在朔伊布勒看來,默克爾根本沒有任何威脅,既看不出其擁有多麼出彩、優秀的執政能力,也看不出其有多大的政治野心,他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在背後掌控她。殊不知,總是算計別人的人,最終卻把自己算計了,這是他本人始料未及的。

朔伊布勒和科爾多次被人們稱為「兒子與父親」,但「兒子」早有「不孝」之心。之前,朔伊布勒認為扳倒科爾最好的時機尚未到來,這讓他心裡一直非常鬱悶。隨著選舉的臨近,對科爾的專斷行為極其痛恨的朔伊布勒做出了許多出人意料的舉動。

1998年聯邦選舉的前幾天,朔伊布勒公開對外宣稱自己與科爾不再是朋友,這對科爾選舉的影響可想而知。科爾自然十分不滿朔伊布勒,但他深知大勢已去,便於1998年11月7日的波恩聯邦基民盟黨代會上宣佈,朔伊布勒將成為新一任黨主席。隨後,默克爾順利當選為基民盟總書記。

困境之中總蘊藏著無窮的機遇,這正是默克爾開啟全新旅程的絕佳時機。默克爾為了這一天已蟄伏多年,而往往等得最久的人,才是能笑到最後的人。這場「奪權」風波之後,默克爾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從她的角度看,這一重大事件稱得上其人生中最為重要的轉折之一。

基民盟總書記是個極具挑戰的職務,從默克爾出生到1998年11月為止的人生來看,可以說她幾乎沒有任何可能成為基民盟總書記的有利因素,原因很簡單:第一,她沒有穩固的政治根基;第二,也沒有相應的政治力量,但她最後居然做到了,堪稱奇跡。

細細想來,這與已成為基民盟、基社盟聯盟黨主席的朔伊布勒對默克爾「看不起」的態度關係甚大,否則一切都是天方夜譚,正是有了朔伊布勒的推舉,默克爾才能以874對68票的高票當選。

福兮禍之所伏,默克爾成功當選黨總書記只是開始,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她,比如任職一年多時間裡,基民盟黨內發生的一件轟動世界並嚴重影響其作為反對黨的政治工作的事件——以科爾為主要當事人的「黑金案」。

早在1995年,德國稅務機關的人員就已經發現基民盟有接受政治獻金的嫌疑,其中最重要的調查對象是軍火商施萊伯,而這一調查就持續了4年。隨後,1991年德國向沙特出售工廠,1992年法國埃爾夫公司收購東德煉油廠時獻金3000馬克的事件漸漸被調查了出來。1999年11月,基民盟前任司庫基普被德國警方逮捕,罪名是參與施萊伯黑金案。隨後,基普公開發表聲明,表示自己從未參與此類活動。

1998年以前,基普是基民盟中很有份量的人物,就算從重要位置上撤下,對基民盟內部仍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此,作為前任主席的科爾也無法對此繼續保持沉默。僅僅幾天之後,他發表聲明稱,自己與基民盟內部的其他高層領導人都對獻金一事一無所知。可隨著調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陰謀暴露出來。

迫於壓力,科爾於12月承認原東德難民的撫恤費用即是價值200萬馬克的秘密獻金。1999年年底,基民盟為科爾繳納了400萬馬克的罰款。

2000年1月,事態全方位擴大,越來越多的黑幕被挖出來。比如1986年,基民盟各地方政黨總共收到價值275萬馬克的非法捐款;基民盟黑森州黨部從1989年至1996年,一共收到從瑞士匯入黨內的1300萬馬克;軍火商施萊伯給基民盟約100萬馬克政治獻金;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涉嫌參與埃爾夫公司對東德煉油廠的收購事件;1998年,國際競標中存在涉款約600萬馬克的賄賂事件。1月3日,德國檢察官下令開始調查。10日,朔伊布勒承認接受了施萊伯10萬馬克獻金,於是大量民眾要求他引咎辭職,但都被他拒絕了。也是在這一天,法國著名富商安德雷·圭爾費揭露了法國埃爾夫公司收購前東德煉油廠的大量細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即是埃爾夫公司給科爾、基民盟的回扣,以及價值2600萬英鎊的佣金。

1月14日,黑森州州長坎特爾承認自己曾將700多萬馬克的政治獻金存入瑞士銀行。他既是科爾的得力助手,同時也是科爾時期的內政部長。與朔伊布勒的遭遇類似,要求黑森州重新選舉的聲音隨之而來,不同的是,坎特爾隨後引咎辭職。

伴隨著更多內幕的暴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在這起事件中科爾究竟知道多少,收取了多少非法獻金。

1月18日,科爾主動辭去基民盟名譽主席的職務。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相信科爾,也不再支持基民盟。1月20日,基民盟的財務主管於公寓懸樑自盡,留下了表明自殺純屬個人問題、與其他無關的遺書。

這看似「死無對證」的做法,實際上讓問題變得更撲朔迷離,也更「必有隱情」了。公眾根本不相信這個說法,隨後,在越來越大的壓力下,科爾只得承認自己的錯誤——在基民盟內部設立秘密賬戶,收受了100萬美元的政治獻金,但他否認這筆錢用來為自己謀取私利。朔伊布勒同時發表道歉聲明,可事情並未就此結束。

1月23日,基民盟僱傭的調查人員聲稱發現了1200萬馬克的不明經費。隨即,德國議會決定進一步對基民盟進行調查。到了28日,坎特爾的辦公室、住宅被搜查,基民盟前司庫魏勞赫退黨。

在這一個月時間裡,政治黑金案涉及範圍越來越廣,除了國內的交易,德法交易、德國與阿拉伯的交易等也全部受到了仔細審查。基民盟以致整個德國政壇都希望科爾能交出捐款人員名單,可被他拒絕了。

據瞭解,當時已經被發現的基民盟內部無法說清來源的捐款至少有1100萬馬克,若是科爾不願交出捐款人名單,基民盟就得為此支付巨額罰款。

科爾態度堅決,始終不願意透露該名單,於是不少人猜測,所謂捐款人究竟是否真實存在,或許只是科爾想要獨吞獻金而捏造的。可科爾對此表示了強烈的反駁,稱這種說法是毫無道理、毫無證據的。

科爾的固執也讓基民盟非常無奈。從基民盟的角度出發,科爾作為德國統一時的聯邦總理,無論是在基民盟歷史上還是在德國歷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們希望慢慢將這件事平息下去,不過科爾的不合作態度讓他們非常傷腦筋。

此後,主席朔伊布勒表示,不會對科爾退讓抱太大希望。這表明,基民盟已經開始著手完全靠自己處理醜聞事件,而不將科爾納入考慮範圍了。同時,基民盟在這次會議上作出了決議:不會將此事付諸法律,科爾也不會受到關於此事的任何法律制裁。

2000年7月,經歷了長達半年的調查、取證、爭論之後,德國聯邦議院專門負責此次調查的委員會對科爾進行了質詢。在這次質詢中,最主要問題在於非法捐贈人員名單以及不久前發生的聯邦政府重要文件丟失事件的解釋。就在對這件事的調查加深之時,調查人員發現,聯邦總理府中的許多重要文件全部丟失,大量電子文件被人為刪除。

在這段非常時間裡,任何往日看起來可能無關緊要的事件都會變得前所未有的敏感,也因此,「黑金案」再次出現在媒體報道的中心欄目裡。這一次,科爾依然拒絕提供名單,同時堅稱自己沒有接受賄賂,所有不明來源的財產全都被用作基民盟總部和各地方政黨的工作支持費用。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科爾也已經開始進行籌款工作,以便能夠承受最終給基民盟的懲罰款項。

2001年2月,「黑金案」落下帷幕。最終科爾承認自己接受了政治獻金,但他仍對錢款走向態度堅決,堅持稱這些錢都用於公務。檢察官們考慮到他積極地改正錯誤,於是最終裁決他繳納30萬馬克的罰款。轟動一時的「黑金案」也就此終結。

醜聞結束了,可事件的影響不能簡單說盡。對基民盟來說,科爾的態度差點導致了政黨分裂,至今仍有人要求徹底清算。黨內高層動盪不安,科爾、朔伊布勒都因此名譽掃地,難以抬頭。從黨外來看,基民盟的支持率一落千丈,對其執政帶來的影響也非短時間內可以恢復。當時有評論認為,基民盟若想再次恢復以往的執政能力,至少需要10年時間。

「黑金案」對基民盟影響巨大,對默克爾產生了負面衝擊力,畢竟她上任時間不長。對政客們而言,站錯隊伍無異於自斷生路,那麼,默克爾到底能否在黨內醜聞的陰霾下衝出一條光明之路呢?

《默克爾:一切夢想終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