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局動盪,民生疾苦。越是混亂的年代,越容易出現英雄。暴風雨來臨的前夕,海面上仍然飛翔著海燕,不畏風雨,就如索布恰克他們一樣。
索布恰克加入蘇共時,他已50歲了,那時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的鬥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國家興亡在此一刻,索布恰克自然明白自己要做什麼,他也不滿蘇共的做法,認為蘇共的一些舉措實在荒唐,他想改革,想改變當時的政治局勢。因此他也需要一個契機,一個可以讓他從教師轉變為政客的契機。他很幸運,因為不久之後,這個機會來了。
當時,蘇聯正在選舉「蘇聯人民代表」,作為知名院校的列寧格勒國立大學獲得了推薦候選人當選人民代表的權利。這就是索布恰克等待的契機。
列寧格勒國立大學在選舉大會上選出了8名候選人,索布恰克也在其中。他想從政,就必須在這次競選中勝出,但與其他人相比,他似乎沒有太多優勢。8個候選人當中,知名度最低的索布恰克一度不被看好,不過他也有自身的優勢。憑藉著出色的演講能力以及條理清晰的演講綱領,他居然成功地擊敗了其他選手。
索布恰克的口才很好,面對其他人提出的尖銳問題也不會亂了陣腳,他的沉著、冷靜在這幾個候選人中格外突出,他平靜地回答對方的苛刻問題,堅定又不失智慧,給其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終,索布恰克獲得了75%的支持率,這絕對的優勢讓他得以繼續接下來的競選活動。索布恰克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在接下來的列寧格勒市瓦西裡島的第47選區的競選中,也大獲成功。
1989年5月25日,莫斯科舉行了蘇聯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在大會舉行前的預備會上,索布恰克的表現就十分出彩,而在隨後的代表大會中,他繼續保持著勝利者的勁勢,十分奪人眼球。憑借這次代表大會中的表現,索布恰克很快就當選了人民代表,也吸引了蘇聯領導層的關注。索布恰克的名字也慢慢為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在這次代表大會之後,他加入到了葉利欽的跨地區小組。
索布恰克是個很能保持自我的人,不容易被同化,更不會隨波逐流。他加入葉利欽的跨地區小組,只能說較其他「中間派」、「傳統派」的政治主張,他認為葉利欽所代表的「激進派」更符合他本人所希望的政治局勢,這並不是說,加入葉利欽陣營便要處處與戈爾巴喬夫作對。
相反,身處「激進派」陣營的索布恰克,也並不認為戈爾巴喬夫的所有做法都不可取,而戈爾巴喬夫也一樣「通情達理」,未將索布恰克樹為自己的政敵,甚至還非常尊重索布恰克。在最高蘇維埃會議、人民代表大會等重大會議上,他都會真誠地向索布恰克提問。這樣看來,不知是戈爾巴喬夫想到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索布恰克會「做人」呢?
索布恰克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時刻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他不屬於任何一個派別,更不會偏袒葉利欽、戈爾巴喬夫兩人中的任何一個,他不願捲入他們兩個人的競爭當中。普京曾說:「我非常欣賞索布恰克的獨立性以及闡述自己見解時的勇敢精神。」在當時民眾的心中,索布恰克是一個正直、率真的人。
儘管索布恰克一直都保持著獨立性,希望在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之間找到一根平衡木,因他不希望加入這場惡鬥當中,與其耗費力氣自相殘殺,還不如多花些時間精力去改變社會,造福民眾。但是,事與願違,索布恰克的那根平衡木傾斜了。
促使平衡木傾斜的正是戈爾巴喬夫。他下放了一份文件,稱:最高法院領導人、最高檢察院、蘇聯政府成員以及其他高級官員的任命,必須經過蘇共中央政治局與最高蘇維埃會議的批准。這個決策一出,隨即引起軒然大波。這等於是向索布恰克直接下了「挑戰書」。
索布恰克當時是一個經濟法和改革分委會的領導人,他在參加最高蘇維埃會議的時候,反對過很多人事任命,致使他們無法再在職位上繼續工作,其中大多數都是一些為官多年的元老級人物。
其實,索布恰克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當時政局混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那些冥頑不靈的老頑固的存在,這才使得改革一度停滯,故此為了能使政治局勢好轉起來,必須要剔除這些腐敗分子,並且輸送新鮮血液。許多元老級的人物沒有通過最高蘇維埃會議的批准,而一些還沒多少名望的人反而被任命了,這讓那些沒通過批准的元老級人物心裡很不舒服。很快,那些沒被任命的人開始抨擊這項新政策,國會也變成了一場激烈的辯論會。
在這場辯論會中,索布恰克與戈爾巴喬夫的關係也逐漸惡化。儘管索布恰克之前一直與戈爾巴喬夫都有很好的交情,但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場聲勢浩大的辯論會讓索布恰克與戈爾巴喬夫的關係破碎,但索布恰克也因這場辯論而名聲大震。不僅在最高蘇維埃中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全國範圍內也有很高的聲望。他本人的名聲與影響力,也在這辯論會之後達到頂峰。
很多人都給他寫信,向他闡述自己的觀點。只要你在信封上寫上「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索布恰克」,信就一定會被送到索布恰克手上。曾有一個領導人受歡迎程度的調查顯示,索布恰克僅次於葉利欽。
名氣大了,且有自己獨特的政治主張,索布恰克也頻頻被邀請出國訪問,這讓許多西方國家的外交官都有機會一睹這位政治家的風采,他們普遍認為,索布恰克是最好的政治夥伴,也是最好的談話對象。
索布恰克原是一名老師,是優秀的學者,他憑借自己出眾的文筆及相關的專業知識,屢次在媒體上發表文章,他甚至是當時蘇聯政治家中發表文章數量最多的。
索布恰克寫過最長的一篇文章刊登在《星火》雜誌上,《莫斯科新聞報》曾以整版篇幅刊登了關於索布恰克的文章,他的文章客觀且深刻。或許是因頻繁發表文章的緣故,索布恰克在民間也很有「聲望」——《共青團真理報》曾說他是收到求愛信件最多的政客。
1990年,列寧格勒市舉行了市長選舉,憑藉著良好的聲譽以及廣泛的知名度,索布恰克毫無懸念地從大批競選者中脫穎而出,他也從一名小小的參政議員搖身一變,成了列寧格勒市的市長。他終於有機會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了。
然而,一市之長並不好做,坐上這個位置之後,索布恰克才發現,市長工作與自己原先所從事的議員工作大相逕庭。
議員的工作性質很簡單——開會,參與一些重大事項的決策。作為議員時,索布恰克可以憑借自己出眾口才及相關的專業知識進行演說以達到目的,但市長絕不能如此。議員只依靠嘴上功夫就能把工作做好,市長則必須付出實際行動才行。
索布恰克知道,市長是一個務實的職位,只有真正做出些成績,才不辜負人民對他的期望。他明白,自己必須親自處理一些實際問題,但他也曉得自己能力有限,畢竟他不是實踐派。相比解決一些具體問題,他更擅長以演說的方式鼓舞士氣,因此對他而言,當務之急是找一個務實肯干且能力優秀的助手。
如此,一切都那麼順理成章——普京出現了。
1990年年初,從蘇維埃辦事回來的索布恰克,回母校處理事務,在走廊裡他遇見了普京。看到自己大學的老師,普京興沖沖地走上前問候,寒暄幾句後便開始聊起各自的狀況。普京的能力,索布恰克自然知曉,他心中不由自主地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他願意當我的助手嗎?
索布恰克知道普京在校期間的表現及成績,閒聊中,他也獲知普京曾在克格勃工作過一段時間,他知道克格勃是什麼地方,這也更證明了普京的能力,而且普京個性沉穩,沒有劣跡,他不就是最好的助手人選嗎?
想到這些,索布恰克開門見山詢問普京是否願意到市政府工作。普京沒有過多地思慮,爽快地接受了恩師的邀請。隨後,他立刻辭去了校長助理的職位,開始了自己為期6年的行政官員生涯。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普京抓住了難得之機,才有了日後在政壇上的叱吒風雲。話說回來,若沒有葉利欽「激進」表現作為伏筆吸引到索布恰克,也就沒有恩師作為「伏筆」鋪就普京的政治路。如此看來,當一個人注定要走向巔峰,此前的一切翻覆便都是為了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