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破火攻計,攻諸葛之心

諸葛亮的禮物

夕陽已然落去,垂垂夜幕籠罩著魏軍大營,中軍帳內依然燈火通明。一隻朱漆大盒靜靜地呈放於帥案之上,諸將圍坐帳中,指指點點,竊竊私語。蜀將鄧芝泰然立於一旁,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良久,司馬懿輕咳一聲,微微頷首,示意親兵上前開啟。

那只朱漆大盒慢慢打開了,躍入司馬懿眼中的是一頂烏亮的,由細長馬尾編織而成的貴婦人“剪耄幗”。放在這頂“剪耄幗”底下的,是一件緋紅色的織錦女衫。

剎那間,中軍帳內一片寂然——司馬師、司馬昭、胡遵、牛金、黃華、魏平等諸將面面相覷,不知諸葛亮此刻莫名其妙地贈送司馬懿這一套巾幗服飾究竟是何用意。

“司馬大將軍,這漆盒裡還有一封諸葛丞相寫給您的信。”鄧芝不卑不亢地開口道,“不過,不知您有沒有這份膽量敢將這信公開念出來給大家聽一聽呢?”

“這有何不敢?”

既是諸葛亮寫來的信札,為避嫌疑,司馬懿也會當眾公開朗誦的。他面如止水,慢慢伸手從那大盒裡拈起一封帛書來,徐徐拆開念道:

司馬君親啟:

天下洶洶紛擾三十餘年,皆因四方多戰而未能定乾坤也。亮此番東來,本欲為民解困、為漢中興,以一戰而安天下!而仲達既為對壘之大將,統領中原士眾,不思披堅執銳與亮一決雌雄,反而甘願窟守土巢,一味龜縮而謹避刀矢以自保,卻與庸婦又有何異?亮心甚為失望,特遣使者送巾幗緋衣而至。倘若仲達又不出戰,無須多言,且請披而受之,以顯名實之無謬;倘若仲達恥心未泯,尚有一絲男子胸襟,且請速速批文而依期赴戰!

諸葛亮謹呈

帳下諸將一聽,一個個“啊呀呀”失聲大叫起來:“諸葛村夫好生大膽!竟拿這等婦人之物來羞辱我家大將軍!是可忍,孰不可忍!”吵嚷之間,司馬師已是一個箭步躥上,一刀便架在了鄧芝的後頸窩上!

“住手!”司馬懿滿臉鐵青一聲暴喝,頓時蓋住了帳中的喧喧鬧鬧。

那白刃加頸的鄧芝卻似毫無懼色,只是冷笑著看向帳內諸人,一言不發。

司馬懿慢慢托起那頂“剪耄幗”,拿在手中翻來覆去看了半晌,淡淡地說道:“好東西!這馬尾色澤不錯,手工編藝也甚是精細。好一份‘巾幗之禮’!本帥就欣然收下了!”

“大將軍!不能啊!”胡遵、黃華、魏平等大聲呼道。

司馬懿右手一舉,止住了他們,然後向司馬師把眼一瞪:“子元!收起你的刀來——快請鄧大人落座!”

司馬師緊咬鋼牙,悻悻然收刀回鞘,退到了帳角下埋頭直生悶氣。

司馬懿卻是滿臉堆笑,迎著鄧芝雙手一拱,道:“鄧大人,你家丞相此番贈予本帥‘巾幗之禮’,本帥實在是不覺其辱但見其榮。”

鄧芝嘴角一撇,冷冷笑道:“鄧某真沒想到您司馬大將軍堂堂八尺鬚眉男兒,居然樂於以巾幗女子自居!這倒是好生奇怪的志趣啊!”

他這話一出,帳中諸位魏將都似被抽了重重一記無形的耳光,臉色俱是一片絳紅。

司馬懿絲毫不為所激,慢慢捋著胸前蒼髯,柔聲道:“鄧君你有所不知——兵訣有雲,‘用兵佈陣,須當動若脫兔而靜如處子。’本帥嚴陣以待,坐等可乘之機,自立於不敗之地,而不為你家丞相多方相擾,本就是上上之策,何須你再來刺激?所以,在本帥看來,你家丞相送我這一盒巾幗緋衣,哪裡是在罵本帥?分明正是在誇讚本帥之用兵行陣實乃‘靜如處子’也!你說,本帥今日遇此,何怒之有?又何辱之有?”

鄧芝一聽,心下暗驚,這老賊臉皮厚若城牆,刀槍不入,水火不侵,當真是厲害得緊!他念頭稍定,仍是暗含挖苦地譏笑道:“聽司馬大將軍您這般講來,您這人確是與常人大異情趣啊!常人之辱,而君視之為榮;常人之恥,而君視之為譽!鄧某差不多快要認為司馬大將軍您得了什麼‘失心瘋’了……”

司馬懿哈哈一笑,一擺手,讓帳中諸將齊齊退了下去。

偌大的中軍帳內,就只剩下了司馬懿父子三人和鄧芝。在一片靜謐之中,司馬懿悠悠地說道:“黔驢技窮,辱人不成而自取其辱——孔明他悶在那高高的五丈原上一定很難受吧?”

鄧芝聽了,冷聲而笑:“司馬大將軍自己悶在營裡以巾幗女子自居而不慚不愧,只怕心裡也好受不到哪裡去吧?”

“鄧大人好一張‘鐵嘴’,厲害!厲害!”司馬懿縱聲大笑,“師兒,去外面取一壇‘百花香’美酒來!為父要好好敬迎鄧大人幾杯!”

“父帥!這……”司馬師餘怒未息,猶豫著不肯答應。

“父帥——就讓孩兒去取吧!”司馬昭一見,急忙在旁講道。

“不用!”司馬懿一抬手喝住了司馬昭,同時凜然逼視著司馬師,語氣變得冷森森的,“快去取酒!為父的話你沒聽清嗎?”

司馬師無奈,只得狠狠一跺腳,出了營帳,從外面抱了一個大酒罈進來。

鄧芝冷眼看著司馬懿為自己親自斟滿了一杯酒遞來,心裡暗想:這司馬懿當真是迥異常人的一代梟雄!今天他遭到了丞相大人和自己的這般羞辱,居然能心平氣和,不怒不躁,還和自己酌酒對飲起來,這一份忍功忒也了得!一念至此,他不禁對司馬懿生出了深深的欽佩之心,便把自己臉上的冷傲之色漸漸收斂起來。

司馬懿向他一連敬了三杯,笑吟吟地說道:“鄧大人你有所不知啊,其實本帥與你家丞相在前朝建安十三年之時就相識了!若要論起相貌之清秀俊逸、氣質之彬然高華、風姿之輕靈瀟灑,你家丞相才是一等一的才子佳人!他才是‘男生女貌’的卓異之士——這一套巾幗緋衣,穿在他身上才是風采照人,妙態橫生啊!

“呵呵呵……想不到在這兩軍對壘陣前,他還有這份閒情逸致用這些巾幗衣飾來逗一逗本帥開心。唉!本帥可比不得他,每日裡宵衣旰食累得要死!這不,你瞧本帥的黑眼圈都重了許多吧?昨夜本帥還熬到了二更末刻呢……”

鄧芝一時好勝心起,隨口便道:“我家丞相也如周公再世一般夙興夜寐,坐以待旦,勵精圖治,躬親庶務,連對營中士卒行使二十軍棍的處罰都要親自過問,做到賞而無濫,罰而無憾,公正之極!”

司馬懿聽罷,微微頷首,瞇著雙眼而笑:“好!好!好!‘不洩邇、不忘遠’,事事得中、處處得宜——孔明果有周公之風!卻不知他每日食量如何?反正本帥一天到晚累得要命,平日裡最多也就只吃三四碗麥飯……”

鄧芝面色一灰,黯然而道:“是啊!我家丞相日理萬機,亦是飯量不足——每餐只喝兩三碗綠豆粥便罷了……”

“兩三碗綠豆粥?哈哈哈……真想不到孔明他的玄門修為已經達到了當年謀聖張良那般‘辟榖食氣’的境界!了不起!了不起!”司馬懿目光一閃,撫鬚笑道,“其實,他每日應該還可以多喝幾杯菊花茶或荷葉茶,這些都是能夠為他清心敗火的……當然,他飯量這麼少,還可以吃一些山楂、枸杞,給自己健脾開胃嘛……”

鄧芝聽到後來,額上冷汗直冒——司馬懿竟能一眼瞧破丞相大人病情,當真了得。

司馬懿繼續深深說道:“鄧大人,您返回蜀營之後,一定要替本帥將這句話親口帶給孔明老友——人之立身建業,全然以心泰體健為基;孔明老友您食少而事繁、體弱而任重,焉能持久乎?一切還望自愛自重!”

鄧芝一聽,心頭一陣劇震,喉頭一緊,竟是答不上話來。

司馬懿面含微笑,用雙筷給鄧芝的碗中又夾了一塊鹿肉,若有心又似無意地言道:“鄧大人且先吃好啊……本帥聽聞你家丞相帳下長史楊儀與征北將軍魏延一向關係不和,勢難兩立。本帥以為,你家丞相若在,應該自能鎮之以靜;倘若一朝你家丞相有所不測,此二人必會因隙生亂,屆時爾等將何以善後耶?你們切莫等閒視之也!”

鄧芝聽罷,暗自吃驚——這老賊的耳目居然這等靈通?連楊儀、魏延二人交惡之事竟也被他探知到了?他急忙肅然正色答道:“司馬大將軍此言何其乖謬也?挑人之亂而為己利,豈是仁人君子之所為也?我漢營上下盡人皆知——楊長史、魏將軍之不協,純係起於公心,而毫無爭權奪利之私念。即便我家丞相不在,他倆亦必能摒棄前嫌、聯手並肩、共赴國難而無他意!”

司馬懿一聲長笑:“鄧大人何必如此虛加掩飾?此事內情究竟如何,你我心知肚明,又何必一爭口舌之長短耶?本帥這麼說,也是希望你益州上下和睦一心而不生異變罷了。畢竟孔明乃是本帥之故交,本帥不得不聊盡舊友規箴提醒之責耳。”

說完,他大手一揮,又道:“今日孔明送了本帥一盒‘巾幗之禮’,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本帥也要還他一份厚禮。昭兒,你且將本帥昨日去南原荒林中親手射獵而獲的那頭野豬讓廚師細細切了做成膾肉,稍後交給鄧大人帶將回去,請諸葛丞相好好享用!”

“‘食少而事繁、體弱而任重,焉能持久?’司馬懿這句話說得好啊!”諸葛亮靜靜地凝視著食盒中的那一片片鮮紅的野豬膾肉,喃喃地說著。他怎麼能沒有聽出司馬懿這話中的“弦外之音”呢?他身後的這個蜀國,不也正是像司馬懿所描繪的這樣——“食少而事繁,體弱而任重”嗎?這一次北伐如果不能成功,那麼它的反噬之力就會翻轉過來壓垮整個蜀國的!

一絲苦笑從他唇邊徐徐掠過:“想不到這麼多年過去了,司馬仲達他還是這麼瞭解本相啊!”

“丞相!依屬下之見,司馬懿這人居心叵測——他所送的這些野豬肉可能會含有劇毒。”楊儀在一旁開口進言道,“請容屬下喊來軍醫剖開它們細細檢查一下……”

諸葛亮目光一轉,盯著楊儀道:“楊長史,你總是這麼喜歡用最大的惡意去臆測別人的動機嗎?司馬懿為人固然陰深狡詐,但恐怕這時還不屑於以此等下毒暗算的卑劣手段來自損聲名吧?劉諾,你且拿下去讓廚師用調料抹了,好好燉煮一鍋出來,本相今天要嘗一嘗葷、開一開胃……”

楊儀被諸葛亮這麼一訓,臉上便有些發訕。魏延在邊上瞧著他的狼狽樣兒,就“哧”的一聲笑了出來。楊儀聽得分明,側頭恨恨地瞪了他一眼。兩個人目光一碰,都撞得火花四濺。

諸葛亮慢慢坐回了軟墊榻席之上,心底暗想,司馬懿此番送來野豬肉,分明是在向本相示威啊!他表明了他自己體氣康健,老而未衰,在繁忙公務之餘尚能躍馬持弓射獵殺豕,豈是我諸葛亮這一副心亢脾虛的病軀所能相耗得起的?

“本相想好好地休憩一下了。”諸葛亮雙目微閉,低低地開口了,“伯約,你且留下。”

楊儀、魏延、鄧芝、王平、馬岱、高翔等應聲紛紛退了出去。

營帳裡一片沉靜,靜得讓姜維有些莫名的驚恐。

“伯約……”諸葛亮睜開眼直視著他,緩聲問道,“你認為司馬懿為什麼有底氣敢在這八百里關中平原與我大漢天軍一直對峙下去呢?”

“司馬老賊所憑恃而與我大漢天軍相抗者,便是看準了我軍糧草供應不能長期維持下去的缺陷。”姜維沉吟著答道,“他就是想和咱們再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像上一次北伐那樣迫使咱們缺糧而退……”

“倘若我大漢天軍也在五丈原駐紮下來施行軍屯自養之策呢?”諸葛亮的雙眸深處精芒一閃,“司馬懿會如何因應呢?”

“唔……丞相大人果然智謀超世!”姜維全身一震,驚喜之極,“您若施行這‘軍屯自養’之策,既可緩解益州百姓供糧之苦,又能在這關中種糧自足,當真是一箭雙鵰的妙計!這樣一來,無論您和司馬懿再拖多久,您都不用擔心了……”

諸葛亮仍是順著自己的思路繼續追問著:“那麼,在這‘拖’字訣已然失效的前提下,司馬懿又會如何呢?伯約,你再替本相想一想……”

姜維思索片刻,雙目亮光閃動:“丞相大人,倘若換了姜某面臨這一窘境,姜某就只得改計而行——說不得便要潛心伺機,效仿曹操當年火燒烏巢之所為,組織一支死士隊伍劫擊對方的糧倉!”

“是啊!司馬懿被逼急了,大概也只能像你這麼做了。”諸葛亮聽了,手中鵝羽扇輕輕而搖,臉上終於露出難得的笑容來,“伯約,看來日後這大漢的藩護之任,本相是該交付給你的。你方才此計甚妙,很好!很好!明日本相就發下令去,暫撥一萬步卒在五丈原西區與渭河之濱種糧屯田……

“同時,本相決定將日後從斜谷道運送過來的益州糧草都分批囤積在五丈原南端的上方谷內,把它作為我大漢天軍的後方糧草主倉細心經營起來……”

“丞相巧設奇局,天衣無縫,只怕司馬老賊這一次定然中計難逃了!”姜維雙拳一抱,朗聲而贊。

諸葛亮目光閃閃地看著姜維,心下暗道,伯約啊!你知道嗎?這便是本相凝聚畢生之力給予司馬仲達的最後一擊了!本相是想拼盡全力在自己有生之年將司馬懿這個蜀漢第一勁敵替你們除掉啊……本相也只有祈求天不亡漢,以使本相這一計策終能大奏奇功啊……

見招拆招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順也;以智克智,機也。其道有三,一曰事,二曰勢,三曰情。事機作而不能應,非智也;勢機動而不能制,非賢也;情機發而不能行,非勇也。善將者,必因機而立勝。

司馬懿慢慢地讀著諸葛亮所著的《將苑》,眉目之際儘是感慨之色:“幸得本帥先前將此書另抄錄了一本,再次讀仍是頗有感悟啊。這諸葛亮真乃文武兼備之奇傑也!他身懷異器而枉居偏邦,真是可惜了!以他這般誠篤縝密之心、謀國盡忠之才、出將入相之器,我朝陳群陳司空豈能與之相比?他若為我大魏之臣,略展其良相大將之能,恩加海內,撫養萬民,威服八荒,天下何憂不平?亂世何憂不治?”

他話猶未了,司馬師卻呵呵笑道:“儘管父帥對他這般一味褒揚,孩兒卻實在看不出他目前究竟有何妙策能出奇制勝——五丈原的這一盤‘僵局’,他恐怕是接不下去了……”

“你知道什麼?諸葛亮要在五丈原西區與渭河之濱種糧屯田了!他真的想在這裡蹲下來和本帥把這盤‘僵局’一直對弈下去了……”司馬懿一揚手,將案頭邊斥候們送來的一份敵情密報丟給了司馬師。

司馬師翻開那密報一看,眉頭立刻緊緊擰了起來:“倘若蜀寇一直這麼駐兵屯田下去,我大魏王師就再也不能坐視不理了……”

司馬懿沉吟片刻,將目光倏地投向了趙儼:“趙軍師,依您之見,此刻我方須得如何應對蜀寇才是上策?”

“這個問題,趙某亦已籌思過許久了。”趙儼慢慢撫摸著頜下長髯,徐聲道,“大將軍,您還記得當年太祖武皇帝在官渡之戰,東吳名將周瑜在赤壁之戰,還有陸遜在夷陵之戰之時,他們是如何克敵制勝的嗎?”

司馬懿聽罷,緩緩點了點頭,神色若有所動:“唔……趙軍師所言極是。本帥已有所悟矣!”

司馬昭在一旁瞧著司馬懿的表情,亦是頗為會心地微微一笑。

司馬懿一瞥眼,看到了司馬昭眉眼間的淡淡笑意,便肅然而問:“子上,你笑什麼?”

司馬昭面色一恭,俯首而答:“啟稟父帥,孩兒從趙軍師話中亦有所悟,所以不禁會心而樂。”

司馬懿用手慢慢梳理著胸前的花白鬚髯,繼續一臉凝肅地問道:“爾有何悟?細細道來。”

“依孩兒悟來,趙軍師所舉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的勝負過程,其實都體現了佈陣用兵的‘三字妙訣’!”司馬昭款款答道。

“三字妙訣?哪‘三字妙訣’?”司馬懿心底暗暗而動,臉上卻不露聲色地問道。

“這‘三字妙訣’就是:持、忍、奇!所謂‘持’,就是指用兵交戰之際‘對外要堅持、對內要持重’;所謂‘忍’,就是在艱險關頭要‘外示隱忍而內懷堅忍’;所謂‘奇’,就是指瞄準時機而‘謀奇策、出奇招、立奇功’!您看,曹操在官渡之戰,周瑜在赤壁之戰,陸遜在夷陵之戰,都是‘先持重而後運忍,先運忍而後用奇’,最後才‘劍走偏鋒’一招破敵的——所以,孩兒意下以為,父帥日前親受諸葛亮‘巾幗之辱’而不亂,正是一步一步地踐行著這‘三字妙訣’……”

司馬懿聽了,撫著胸前垂髯含笑不語,拿眼瞧向了趙儼:“趙軍師——您聽子上這講的……”

趙儼面露驚服之色,起身拱手言道:“二公子聰穎明敏、天資過人,析事剖理澄澈如水。老夫佩服之至!”

明亮的燭光下,紫沉沉的檀香木棋枰角邊,兩個純銀鑄造成的棋缽一左一右靜靜而放。

司馬懿從左邊的棋缽裡拈起一枚白玉棋子來,輕輕放到了紫檀木棋枰的中腹之上,略歪著頭瞧了半晌,才有些滿意地微笑了一下:“師兒、昭兒,你倆瞧一瞧,為父這一招應得如何?”

司馬師不禁讚道:“父帥這一招是‘一子定中央’,高屋建瓴而勢壓群雄!”

司馬昭卻含笑道:“父帥雙手互搏,以己為敵,自戰自勝。實在是一種甚為稀罕的玩法!”

司馬懿瞧著那方棋枰,認真地說道:“這種玩法不好嗎?每一個人畢生當中最大的勁敵,實乃他自身。只要戰勝了自己,你就戰勝了一切。你只有通過和自己的不斷交鋒,不斷磨礪,不斷強大,才會迎來勃然而興,天下無敵的那一天!”

講到這裡,他的目光望向了東邊的天際,彷彿憶起了在河內溫縣孝敬裡當年旁觀父親司馬防自我對弈的情景,輕輕歎道:“師兒、昭兒,你倆不知道啊,這種對弈之法,當初還是你們的祖父傳授給為父的呢。你們的祖父,那是何等地睿智通達啊!為父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很多……

“就拿弈棋這事兒來說,你們祖父就教導為父說,‘棋弈之道,即是征伐之道。’前朝鴻儒馬融曾言,‘略觀圍棋兮,法於用兵。三尺之局兮,為戰鬥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怯者無功兮,貪者先亡。先據四道兮,守角依傍。緣邊遮列兮,往往相望。離離馬目兮,連連雁行。堤潰不塞兮,氾濫流長。當食不食兮,反受其殃。勝負之策兮,於言如發。乍緩乍急兮,上且未別。守規不固兮,為所唐突。上下遮離兮,四面隔閉。誘敵先行兮,往往一窒。馳逐爽問兮,轉相周密。商度地道兮,期相盤結。蔓延連閣兮,如火不滅。扶疏布散兮,左右流溢。計功相除兮,以時早訖。事留變生兮,拾棋欲疾。營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勝乃可必。’這每一句話都蘊含著立身建業、行軍用兵的訣竅啊……”

司馬師、司馬昭聽著司馬懿的話,不禁微微頷首。

司馬懿一口氣說了這麼長的一篇話,稍感疲憊,便停下來休息了片刻。他輕輕呷了一口清茶之後,忽然朝司馬師說了一句:“師兒,為父在這裡向你賀喜了……”

“什麼?”司馬師一愣。

“前段時間裡,你言談舉止多有激盪之態——大概是徽兒的死深深刺激了你吧?”

“父帥……”司馬師心頭一熱,眼角淚珠頓時滴了下來。

“為父理解你。為父也知道喪失自己最愛之人,是何等地痛徹心扉!但這一切,終需你自己吞嚥下去。為父看到你最後竟能從那片陰影當中走出來,實在是為你高興啊……”

“父帥……”

“天下之間,唯有至情至性之人,方能成就至高至峻之大業!師兒……為父相信,你若將那一股無窮心力轉到建功立業上來,日後必是前程不可限量!”

“孩兒多謝父帥的開解。”司馬師拭淚而答。

靜了半晌,司馬懿才道:“好了,今晚為父要和你們談一談正事了。”說著,他把眼色向營帳門口那邊一丟。司馬昭會意,疾步走到帳門處,吩咐那些親兵守卒道:“你們且去二十步外嚴加把守,千萬不可讓任何人靠近打擾。”

然後,他又回到帳中,在司馬師身畔肅然而立。

司馬懿倚坐在鋪著虎皮的榻床上,雙眼正視著他這兩個寶貝兒子,滿面沉肅地說道:“師兒、昭兒,今晚為父要告訴你倆一些‘幹大事、立大功、成大業’的本源之訣了……你倆可知道,我司馬家自秦末群雄逐鹿以來,便是根深葉茂的殷國王族貴胄?你們的太祖司馬卬就是第一代殷國王君!只因當時他所面對的劉邦、項羽等俱是天縱勁敵,故而他才會黯然退出逐鹿之場,不復以爭王奪霸為念,而是靜下心來細細經營‘化家為國,可大可久’之宏圖。這樣說來,我司馬家才是源遠流長的世家望族,而絕非沛郡曹氏、夏侯氏那樣的鄉豪村夫之輩所能比擬的!

“而且,在為父自幼所受的門風家教當中,我們作為真正的世家望族,是決不會以流俗之見的‘代代自有高官出’為立家之基的,而是以‘代代自有英才出’為持家之本。你倆都清楚的,我的高祖司馬鈞大將軍,生前那是何等地雄毅威猛,懾服羌賊而名震塞外;你倆的曾祖(司馬俊)曾經身任穎川太守,一手扶植起了穎川鍾氏、荀氏、陳氏等清流名門;你倆的祖父(司馬防),更是智略絕倫,品行無雙,當年的太祖武皇帝見了他也不禁折節盡禮而事之;你倆的叔祖父(司馬徽),亦是荊楚高士之冠,連諸葛亮、裴潛、孟建等名相賢牧都出自他的門下……你倆如今挾我司馬家世族多年積累之資,再加以自身超群出眾之才,難道不能一步登天,更鑄輝煌嗎?”

司馬師、司馬昭聽得熱血沸騰,激動不已:“父帥放心——孩兒一定乘勢疾進,精益求精,力拓大業!”

“那就好。為父也相信你們一定能行的——一定能將我殷國司馬家的宏圖大業繼往開來,發揚光大!”司馬懿目光一凝,盯視著他倆,又徐徐道,“今年涼州玄川河溢湧而出的那座‘靈龜玄石’圖讖拓文你倆看到了吧?對它,你倆有何感悟?”

司馬師和司馬昭對視了一眼。然後,司馬昭暗暗推了一推司馬師。司馬師這才鼓起勇氣,上前躬身說道:“父帥,孩兒若是將自己心中感悟說了出來,您可不要譏笑孩兒妄自尊大啊!”

司馬懿一聽,心底暗暗一喜,臉上卻毫無異色:“哦?你有何感悟竟是說不出口?但講無妨嘛!為父決不譏笑!”

“父帥,老實說,孩兒自從看到那‘靈龜玄石’圖讖拓文的第一眼起,就暗暗感覺到這些讖文寫的就是我殷國司馬家——‘金馬出世,奮蹄凌雲,大吉開泰,典午則變’。這‘金馬’不正是指我司馬家嗎?還有那‘典午’二字,昭弟他是喜歡咬文嚼字的,竟看出了‘典者,司也;午者,馬也’的蘊意!”

司馬懿心頭一震——好厲害的司馬昭!果然是思維敏捷,明察秋毫!一念及此,他喜意頓生,便將目光轉向了司馬昭:“子上,你這個解析倒是絕妙啊……”

司馬昭俯身恭然道:“父帥——這‘靈龜玄石’上的圖讖確是應驗在我司馬家身上的。孩兒細細觀察了它上面那八匹騰空而起的駿馬圖形,恰巧與咱們宗祠裡供放的那方‘殷王之印’上面駿馬之鈕的形狀完全相仿啊……”

司馬懿聽著,心頭暗想,你倒是聰明乖覺得很!你哪裡知道——這“靈龜玄石”上的“八駿騰空”之圖就是你祖父司馬防在前朝建安年間讓工匠們按照“殷王之印”的駿馬之鈕雕刻而成的。那座“靈龜玄石”後來被司馬防千方百計搬運到玄川河畔埋了下來,至今已有二三十年的光景了!如今為父秉鉞持節重兵在握,這才吩咐牛恆帶人讓它乘著河水暴溢之際而“橫空出世,啟告天命”……但這一切內幕情形,他卻是永遠埋在心底,永遠也不會向兒子說破的。

他定住心念之後,淡然道:“昭兒你這番話倒與你的岳父王肅大人的一些言語不謀而合了。他也認為這座‘靈龜玄石’圖讖橫空出世,恰是昭示著我殷國司馬氏乃是時順民從,天命攸歸。所以,像董昭、崔林、高柔、何曾、傅嘏等這樣的睿智通明之士已然紛紛歸心!他們甚至提議要在為父此番擊敗諸葛亮之後,聯名推舉為父擁享九錫,晉位丞相……昨天董昭司徒還寫來密函詢問為父與諸葛亮對敵時的情形呢。”

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倆欣然相顧——看來,我司馬家祖孫三代苦心經營的“異軍突起,後發制人,扭轉乾坤”之大業,到了今天終於結出了纍纍碩果!

司馬懿從書案後面拿出一封帛書,推到了司馬師、司馬昭二人眼前。他倆凝眸一看,只見上面正是數行父帥飛揚靈動的大字:

董司徒親啟:

諸葛亮志大而不見機,好兵而無權略,多謀而少明斷,此番跳梁西來,雖提卒十餘萬而已墮吾妙計之中!公等皆不須為憂,請靜候捷報。

——原來,這是司馬懿寫給董昭的復函。

司馬昭看罷,沉吟片刻,言道:“不知父帥您準備對諸葛亮施何等妙計而出奇制勝?”

“昭兒啊!你今日總結的那‘三字妙訣’實在是精闢啊!為父對付諸葛亮,便是‘先持而後用忍,先忍而後尋變,尋變而後出奇’!”司馬懿緩緩道,“諸葛亮如今既有屯田養兵之變兆,為父就須得隨機應變、出奇制勝了。”

“父帥又想如太和五年那一次那樣去狙劫諸葛亮身後的糧道?”司馬師小心地問道。

“唔……師兒,你要記住,對付諸葛亮這樣的勁敵,你永遠只能用新招去攻擊他。再高明、再厲害的舊招,也不能重複使用。”司馬懿為了把自己多年來征戰殺伐的心得體會傳授給這兩個兒子,不惜以長篇大論來啟發和教誨他倆,“如今斜谷道一線已被諸葛亮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地全程監控了,為父再去劫他的糧草,必會碰壁而歸。不過諸葛亮設在五丈原大寨處的糧倉,為父倒是頗想去奇襲他一把!”

“狙劫近在眼前的蜀軍糧倉?父帥的謀劃好生出奇!不過,聽說諸葛亮現在也是最怕父帥襲劫他的糧草,在五丈原大寨周圍到處都設了糧倉:一處設在北面的渭河之濱;一處設在西角的九盤山;一處設在了南邊的‘上方谷’……”司馬師對蜀軍營盤佈置情形甚為熟悉,彷彿盡在胸中裝著一般,隨口便道了出來。

“這諸葛亮實在狡猾——他連設置糧倉也要來個‘狡兔三窟’,比當年袁紹把所有的糧草都只囤積在烏巢一個地方要聰明多了……”司馬昭感慨地說道。

司馬懿背負雙手在營帳中踱了起來,微微皺緊了眉頭,沉吟片刻,言道:“不管是他的渭河濱糧倉也好,九盤山糧倉也好,上方谷糧倉也好。這三大糧倉總有一個是儲糧最多的主倉,其餘兩個則是用以掩人耳目的偏倉!畢竟上方谷、渭河濱、九盤山三地每兩地都相隔二三百里,他若是向這三大糧倉平均分糧,似也太過勞師動眾。所以,諸葛亮一定會對這三大糧倉有主有次、有輕有重地施以管理。而為父只要劫了他的儲糧主倉,他的軍心就會大亂,他的隊伍哪裡還有糧食熬得過今年?士卒們既是缺糧少米,食不果腹,又如何能在五丈原一帶安心屯田呢?”

“好!孩兒下去後就立刻派出精幹人員細細探查這蜀軍三大糧倉到底哪一個是儲糧主倉!”司馬師反應極快,立刻就接上話來。

從斜谷道通往五丈原的驛道上,一隊蜀兵牽著一群“木牛流馬”正在緩緩而行。

雖然此刻已是進入初秋七月了,但炎熱的天氣卻絲毫不見降溫。蜀軍運糧官李儉跨在一匹棗紅馬上,全身上下脫得只剩下了一條汗衫,仍被熱得搖頭晃腦,直吐舌頭。他一副擠眉皺額的苦相兒,兩眼東盯西望的,巴不得一頭鑽進道旁陰涼的樹林深處再也不出來。

他一邊拿著一個扁扁的頭盔拚命地扇著涼風,一邊暗暗地想,想當年老子的伯父李嚴大人在尚書令任上的時候,老子當的是少府寺郎官,吃香的喝辣的什麼福沒享過?哪曾想諸葛亮一拿掉伯父之後,就來了個“精官簡政”,搞什麼“公開選任,優勝劣汰”,大刀闊斧地刷下了一大批他眼中的“冗官閒吏”,栽了自己一個“久居宦寺,不親庶務”的理由便把自己調離了少府寺的“肥差”,到這北伐大軍做起護糧督運的瑣事了!這個諸葛亮簡直是不把咱們當人用啊!整天風風火火地催來趕去,攆得咱們像豬狗牛馬一樣累得要死!他這哪裡是在搞什麼“大正大義”的北伐偉業嘛?分明是要把咱們折騰到死啊……

就這麼恨恨地想著,李儉解下腰間掛的葫蘆,一仰脖子,“咕嘟咕嘟”地猛灌了一氣涼水。但那些涼水一下肚,就很快被灼人的高溫蒸成涔涔的熱汗流了個乾乾淨淨!這麼炎熱的鬼天氣,到哪一天才有個盡頭啊!這麼坎坷的運糧之路,到哪一天才會走到終點啊!

一陣“吱吱呀呀”的車輪滾動之聲打斷了李儉的思緒,那一輛輛“木牛流馬”正井然有序地行進著。這諸葛亮的造物之技當真了得——那“木牛”,外表看來真似一頭活牛,方腹曲頭、一腳四蹄,形態敦實得很。它的牛腹正是裝糧之處,足可裝糧六七百斤,完全夠十名士卒食用一個月了。而那押運“木牛”的糧卒,卻也不必費力拉動,只需扭轉木牛的“牛舌”機關,那木牛便能似活牛一般運動自如,推進起來可謂健步如飛。

而“流馬”,亦似真馬一般,由糧卒跨坐在它背上,手扶“馬耳”機關把握方向,驅動它拉著千餘斤重的一駕糧車向前疾駛。

雖然李儉對諸葛亮的成見極深,但他也不得不佩服。若不是這幾年諸葛亮精心研製出了這一批“木牛流馬”,此番北伐的糧草後勤供應還不知會有多費事!

“李大人,咱們到前邊樹林裡休息一下再走吧!”一個步卒快跑過來向他稟道,“這裡的天氣太熱了……”

李儉抬眼望了一下毒辣辣的日頭,擺了擺手:“好,好,好。咱們就到那片樹林裡休息一下吧!”

他話音未落,猛然聽到四下裡一陣喊殺之聲。兩邊的樹林叢中,似惡狼般衝出了一群魏軍死士,將自己和運糧隊伍團團圍住!

糟了,自己中了埋伏了!李儉心頭一跳,頓時被嚇得從馬背上骨碌碌地滾落了下來:“快!快放響箭——通知前邊接應的岑將軍!”

“啟稟丞相,督糧官李儉押送著十萬斤糧食,在斜谷口北路遭到魏賊劫襲——岑述將軍趕去救援,搶回了九萬多斤糧食。但李儉和幾頭‘木牛流馬’卻被魏賊抓走了……”

諸葛視聽罷親兵稟報之後,雙眉一動,深深一歎,手中鵝羽扇擺了一擺,讓他退了下去。

“丞相大人,李儉這人心性一向搖擺不定,守節不固,他既落到了司馬懿手裡,一定會叛變的。”姜維急忙向諸葛亮說道,“他若是向司馬懿洩露了我蜀軍各個糧倉的虛實、底細,咱們就有些被動了……”

諸葛亮看了他一眼,目光裡充滿了考量的意味:“那麼,伯約,依你之見,咱們對上方谷、九盤山、渭河濱這三處糧倉又該如何措置呢?”

姜維侃侃而談:“啟稟丞相大人,上方谷糧倉是我軍儲糧的主倉,那裡的屯糧最多。倘若現在李儉向司馬懿叛變告密,上方谷主倉便全然暴露了。所以,我們就應該迅速將那裡的糧草分運北上,不能再把它們過多地積放在那裡。司馬懿是肯定要來劫糧的!”

“伯約啊!你的想法現在是越來越成熟了。本相看到了心頭很是欣慰啊!”諸葛亮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他輕輕搖動手中鵝羽扇,悠然而道,“司馬懿若是要來上方谷劫糧,那就任他來劫嘛!本相倒要看一看,他這一番究竟想來個怎麼樣的劫法?”

“您……您要任由司馬老賊來劫糧?”姜維一聽,不禁大驚失色。

諸葛亮笑而不答,緩緩搖著鵝羽扇,突然向一直在旁邊靜坐的太史令譙周問道:“譙大夫,依您的法眼觀察天象,這五丈原的天氣還會幹旱多久?”

譙周深若古潭的目光靜靜投向營帳門外那被曬得明晃晃的黃土地上,慢慢答道:“啟稟丞相大人,近日譙某夜觀天象,只見得群星爭輝,月華淡郁,恐怕這大旱之象還要持續二十日之久啊……”

“哦?也就是說,這大旱天氣直到八月初八還不會緩解?譙大夫,您不會算錯吧?”諸葛亮用右手握著的鵝羽扇輕輕叩著自己的膝蓋,極為認真地注視著譙周。

“丞相大人,譙某敢以自身官職保證此言不虛,今年連立秋那一天都沒有下雨,就等於秋季的節氣沒有應驗;而秋季的節氣既未應驗,那麼按照天文常理,這一整個秋天都很難下雨的。如果這二十日內天降驟雨,則實乃大大的異數。譙某屆時也只有甘受其罰而無悔了。”譙周斬釘截鐵地答道。

諸葛亮自己也是精通天文氣候的觀測之術的——他的推算結論本與譙周沒有多大差別,只是為了務求確定才追問譙週一下的。如今看到譙周信誓旦旦的模樣,他便不再猶豫了。

於是,諸葛亮慢慢回過身來,向姜維鄭重吩咐道:“伯約,你稍後且替本相傳令下去——自即日起,迅速向渭河濱、九盤山兩處糧倉各增調八千精兵嚴加把守,而且要大張旗鼓地公然實施開拔行動……”

“上方谷糧倉那裡也要調兵增守嗎?”姜維禁不住問道。

“那裡倒暫時不用增兵,但可以派一隊車馬前去運糧轉移北上。”諸葛亮沉吟了一下,思忖著緩緩說道,“上方谷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司馬懿應該是不會輕易發兵前去碰它的……”

姜維聽了,一愕之餘,心底卻想:丞相大人!您既然公開派兵增守渭河濱、九盤山兩處糧倉,那麼對外呈現的含意就是您準備增兵護糧了。正所謂“糧增則兵增”,那麼司馬懿就難免據此斷定您會將上方谷糧倉中的存糧大部分都北上轉移到那兩大糧倉之中!這樣一來,他才不會管什麼“上方谷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一定會冒險拼了全力來加緊偷襲上方谷糧倉!但您似乎又不是真的要從上方谷分糧北上,而且還不增兵把守,這豈不是把上方谷糧倉完全暴露在司馬懿眈眈虎視之下?日後萬一事生猝變,丞相大人您又如何善後呢?您到底是怎麼謀劃的啊?

這邊,諸葛亮卻徐步走到帥帳門簾邊,瞇著眼睛斜望著那被炎炎烈日燒得連一絲白雲也沒剩下的湛藍天空,深深長歎:“天若有情,就請再給我大漢一臂之助吧!本相畢生之志願心力,已全然擲此一舉之中矣!”

聽到諸葛亮這番話,姜維不知怎地,頓感心頭莫名的沉重。

“孩兒親自帶人深入敵境探查,發現上方谷糧倉的規模確是宏大。裡面竟有九十多座糧囤,存糧之量應當不少於五十萬石。這幾日裡每天都有六七百輛‘木牛流馬’從裡面拉走四五千石糧草北上五丈原。倘若父帥您動手晚了,再拖延個二三十日,那上方谷的存糧就會愈減愈少了。”

司馬昭向司馬懿滿臉認真地稟報道。司馬懿聽罷,雙目半睜半閉,瞳眸間一陣精光閃過,冷不丁問了一句:“諸葛亮在上方谷糧倉周圍可曾增兵把守嗎?”他問出這句話後,又不禁笑了一笑,“罷了!罷了!這句話本帥問得太傻了——諸葛亮一定早就派兵增守了!”

司馬昭卻直直地看著他,認真地答道:“沒有。諸葛亮沒有在上方谷增兵把守。”

“沒有?你是說他沒有派兵增守上方谷?”司馬懿雙眼霍然一張,寒芒似劍直刺而出,“你確定?”

“孩兒親眼所見。上方谷毫無增兵援守的跡象。”司馬昭肅然而答,“孩兒若是有誤,願受父帥責罰。”

“咦?這倒怪了!”司馬懿有些摸不著頭腦了,“難道李儉的告密有誤?上方谷不是他們蜀軍儲糧的主倉?”

“大將軍,依趙某之見,這諸葛亮刻意將上方谷置於可輕可重、可大可小的表象之中,恰巧證明他是想要繼續保留上方谷作為自己的儲糧主倉的。”趙儼這時開口剖析道,“您看,這上方谷北鄰五丈原,南挨斜谷道,位於蜀寇大軍的腹背夾輔之中,本就處於萬全之勢——諸葛亮認為自己隨時可以調兵馳援,所以他就沒有在上方谷周圍增兵把守。但從目前的情勢來看,諸葛亮為了預防萬一,也已經著手準備在近期將上方谷內的大部分存糧趕快轉移出去了。”

“趙軍師言之有理。不過,對上方谷的內外情形,咱們還是不能馬虎放過啊!”司馬懿站起身來,背負雙手在帳室內踱了起來,“昭兒,你在上方谷內外還探察到了什麼異樣的情況嗎?不要急,慢慢回憶,不要漏掉任何一個細節。”

司馬昭蹙眉回憶了許久,答道:“依孩兒所見,上方谷那兒並無什麼異樣之處。”

司馬懿心念暗轉,問了一句:“那些蜀卒除了把守糧囤之外,究竟還在幹什麼?”

“蜀卒們似是十分怕熱,就在谷底裡到處找尋起了草棚竹窩,分批輪班入內歇涼。”

“哦,”司馬懿微一點頭,繼續問道,“那麼上方谷糧倉周圍可添設了什麼異樣的設施、物事沒有?”

“沒有,真的沒有。上方谷裡裡外外一切如常,毫無異狀。”司馬昭沉思了好一會兒,眉尖一挑,又答道,“不過,孩兒瞧到諸葛亮有一個做法實在是顯得有些謹慎過度。父帥,您絕對沒有想到,他竟然讓士卒們在谷中每一座糧囤周圍都放了一排盛滿涼水的大木桶,大概是害怕這大旱之季天干物燥一時失火燒了糧囤吧!他們那些木桶放得到處都是,多得出奇!”

司馬懿聽罷,微微一笑:“原來諸葛亮也怕自己的糧倉被人猝下殺著而連燒帶劫了呀!”

“父帥,咱們不能眼睜睜看著諸葛亮一步一步把上方谷裡的糧倉搬空啊!”司馬師拱手出列稟道,“蜀寇若是以這些糧草為憑恃,拚命撐過今年這個冬天,到了明年來春再收割到他們屯田里的麥糧之後,就定然會在此地紮下根基,再也不懼咱們的‘拖延’戰術了。那個時候,蜀軍勢力近在我關中肘腋之地而潛滋暗長,時日一久,誰還遏制得住啊!父帥,請不要再猶豫了,馬上伺機前去劫擊吧!”

司馬懿卻不立刻回答,而是繼續背負雙手,在帳中不緊不慢地踱著圈子:“師兒,你想過沒有,倘若諸葛亮在上方谷裡暗暗設下了陷阱又怎麼辦?咱們不能亂鑽啊!”

“父帥不是剛才問過了嗎?諸葛亮並沒有派兵增守上方谷,昭弟也說上方谷內外並無異樣啊!”司馬師心直口快地說道,“他就是抓住父帥您‘事事務求周密無缺’的心理,故意演了這一出‘空谷計’來迷惑您的。父帥,您就是太過嚴謹持重了,連放到自己眼皮底下的獵物也不去捕捉。”

他這麼一說,胡遵、黃華、魏平等魏將也齊聲附和了起來。

“這樣吧!本帥也不想犯守株待兔,坐失良機之誤。”司馬懿搓著雙手,有些焦躁地在營帳內踱來踱去,“梁機,你馬上悄悄通知咱們安插在蜀營裡的所有眼線,讓他們給本帥查一查諸葛亮這一次究竟要在上方谷耍什麼花招。誰能查得出,本帥將上奏朝廷賜予他世襲罔替的關內侯之爵的重賞!”

……

四天過去了,魏國設在蜀軍的所有眼線幾乎都發回了訊報,對諸葛亮在上方谷內的施計方案,他們幾乎什麼都沒有探查到。

這更讓司馬懿大感震驚,難道諸葛亮就是要利用自己素來嚴謹持重、務求周密的性格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真真正正地耍一出“空谷計”?他算準了本帥不敢輕易冒險,於是反倒大大方方地將上方谷主倉暴露在自己的眼前,任他蜀卒從中運糧來去自如?

同時,司馬師、胡遵、黃華、魏平等要求伺機主動劫擊上方谷的呼聲也愈來愈高,嚴重地擾亂了他的全盤決策——該不該擇機劫擊上方谷,成了他此刻無法迴避也無法跨越的一個核心難題了,幾乎所有的將士都在催著他盡快拍板定案。司馬懿這一次面臨的壓力之大,幾乎超過了他先前的所有決策。弄得他左右為難——去劫吧,恐怕會有埋伏;不去劫吧,白白看著敵人大模大樣地在自己眼皮底下招搖過市,這讓他臉上怎麼掛得住?萬一別人再借題發揮,攻擊自己是明目張膽地“養寇以自重”,曹叡那裡會怎麼想?自己也不好自圓其說啊!

當然,司馬懿也曾考慮過派遣一名偏將去劫襲上方谷糧倉。但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麾下的任何一員將領在用兵之術上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如果他們前去,說不定又會被諸葛亮大擺“迷魂陣”,反倒越陷越深;到時候自己亦會落個救也不是,棄也不是!然而,倘若自己親率大軍前去,諸葛亮又派人來自己的後方偷襲渭南大營,又該如何是好?這也讓他頗有投鼠忌器之感。

就這樣猶猶豫豫過了幾天,司馬懿最終在胸中暗暗決定了,派遣牛金、魏平率領二萬人馬前去劫襲上方谷糧倉,而自己則坐鎮渭南大營在後方應變。無論如何,都要豁出去試一試了!

攻心之計

二更時分,周宣突然掀開門簾闖進了司馬懿的寢帳,將他從被窩裡睡眼惺忪地拉了起來,將一札短短帛書塞到了他的手裡:“啟稟大將軍,周某剛才收到了一封飛鴿傳書……”

“你那個同鄉宿友寫的?”司馬懿只問了一句,便展開那卷帛書埋頭閱看起來——看著看著,他的臉色就漸漸變了,狂喜之意一下湧上了眉梢:“好!好!好!周師兄——您和您這位老友可真是為我大魏立下了一樁大大的奇功啊!原來諸葛亮在上方谷裡設下的是這樣一出毒計……厲害!厲害!怪不得他在上方谷糧倉裡到處都裝了水桶,他也害怕玩火自焚啊!”

說罷,他心神一斂,立刻恢復成一尊銅像般的冷峻表情,既像是對著周宣,又像是在自言自語地說道:“也好!他既要絞盡腦汁吸引本帥進入上方谷一觀,本帥就給他來一個將計就計——讓他的鬥志從此徹底瓦解!讓他懂得這一切乃是天不佑漢,天命有革,不可逆轉!”

然後,他的語氣略略頓了一頓,又道:“周師兄,這幾日裡您且替本帥好好觀測一下天文氣候。最好能夠推算出未來哪一天會有降雨之象。”

周宣嘻嘻一笑:“仲達,我這位義弟不是在這封飛鴿傳書裡點到了嗎?十日之後,也就是八月初三那天可能會有一場暴雨驟然而降。”

司馬懿一把握住了他的右手,目光直直地正視著他,語氣和緩而又不失剛勁:“他的確是在這封帛書當中明確點到了這一點。但此事關係甚大,與本帥所施的攻心之計成敗勝負息息相關,來不得一絲一毫的馬虎。本帥拜託周師兄您從今日起定要精心觀測天文氣候,務要占卜準確,絕無差池。”

周宣從來沒有看到司馬懿這般嚴肅鄭重過,不禁臉色一緊,重重地答道:“仲達勿憂,待會兒周某便去後營觀星台認真觀測和捕捉天象氣候的變化之兆。一有異動,便隨時趕來向你稟報。”

在以後的六七天裡,司馬懿彷彿完全忘記了去上方谷糧倉劫糧一事,但卻連續派兵去向渭河濱的蜀軍屯田地帶進行了多次騷擾,一直吸引著蜀軍主力盤踞五丈原而難以分兵南下。

終於,在八月初二這天下午,司馬懿才將諸將召入帳內,部署任務如下:調派胡遵、黃華、魏平等大將齊率四萬兵馬分左右兩路合抱圍攻五丈原,阻截蜀軍的南下要道;同時,他親自帶領司馬師、司馬昭,統率三萬鐵騎,以牛恆、牛金為先鋒大將,銜枚疾走,連夜前去奇襲上方谷糧倉。

行到深夜寅時初刻之際,魏軍已經殺到半途,司馬懿卻猝然讓牛恆兄弟退到中軍隊伍裡來。他將他倆召到路旁一處樹蔭下的隱秘地方停了下來,說有要事吩咐。

“大將軍有何鈞令?”牛金朗聲而問,“牛某兄弟但憑驅馳。”

司馬懿欲言又止,瞧了瞧身邊的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二人,揮了揮手向他倆說道:“師兒、昭兒,你倆且去這周圍為本帥把好風。除了周大夫留在此地之外,任何人士也不許無故靠近!”

牛恆看著司馬懿一副神神秘秘的模樣,正自驚訝之時,卻見司馬懿盤腿坐在一塊岩石上,直盯向他來。一瞬間,牛恆感到了他那兩道目光沉重如山,壓得自己的呼吸不禁一緊!

“牛恆君,我司馬家與你牛家這些年來交情如何?”司馬懿緩緩開口了,說得很慢很慢,卻挾裹著一股令人難以抗拒的勁道。

剎那之間,牛恆彷彿一下明白了什麼。他馬上腰板一挺,毫不猶豫地說道:“大將軍!您待俺兄弟倆恩重如山!俺兄弟倆都永遠記著呢——俺兄弟倆原本都是河內溫縣的奴隸出身,祖祖輩輩都給別人家做牛做馬,若不是碰上了您和老太爺他們,一輩子都別想出人頭地!是您司馬大將軍不拘一格,唯才是舉,摒棄曹安、夏侯儒一流的貴戚要員不用,將俺兄弟倆從為奴為婢的卑微出身中拔擢而起,一路做到了今天官秩中二千石、爵位關內侯的將軍地位!俺兄弟倆的一切,都是您一手賜予的!俺兄弟倆縱是粉身碎骨也難以為報啊!您有什麼吩咐儘管直說,俺兄弟倆若是皺一皺眉頭就遭天劈雷打!”

司馬懿聽罷,虎目噙淚,神色慨然,凝視著牛恆,道:“好!好!牛恆君真乃無雙國士也!本帥能夠結識到您這樣一位義薄雲天的硬漢子,真是三生有幸!別的話也就不多說了——周大夫,您給牛恆君、牛金君講一講咱們此番對付諸葛亮的攻心之計吧!”

一直像影子一樣隱在樹蔭底下的周宣,這時才應聲走上前來,拈著鬍鬚,微瞇著眼,不慌不忙地言道:“牛恆君、牛金君,明早咱們前去奇襲蜀軍的上方谷,本是一條中中之策,表面上看起來算不得什麼奇謀妙計。但在這條中中之策中,我們還蘊含著另外一條極為微妙的攻心之計。牛恆君、牛金君,您二位心裡須得作好準備。這一次諸葛亮在上方谷糧倉內早已掘出深塹暗窟,埋下了為數千百桶的乾柴、煙硝、火油、炸藥等,只待咱們殺進谷中,他們再火矢齊發,來個‘甕中燒鱉’,將咱們一網打盡。”

“好毒辣的計策啊!”牛金一聽,面色頓變,“既是如此,那咱們還去奇襲上方谷幹什麼?這不是去送死嗎?咱們何不速速退兵而回?”

周宣卻不理他,仍是雙目寒光閃閃地看著他倆,道:“但是,依大將軍的高見,咱們值此之際,恰恰應當不退反進,來一個將計就計,順水推舟,一步一步藉著諸葛亮的火攻之策而反擊他自己。他不是在這一出‘火攻上方谷’之計中費盡了所有的心力和精力嗎?他不是在這一出‘火燒上方谷’之計中寄托了所有的期望嗎?他不是決定把這一出‘火燒上方谷’之計作為對我大魏王師拼盡全力的最後一擊嗎?司馬大將軍就是要讓他眼睜睜看著這最後一擊白白落空而無可奈何!所以,司馬大將軍決定親自帶兵殺進上方谷,並最終無比巧妙地從諸葛亮的眼皮底下在四面火牆圍堵之中安然脫身而出……”

“周大夫,俗話講,‘水火最是無情物。’諸葛亮本就是擅用火攻的絕頂高手,司馬大將軍若被圍在谷中,便成釜底游魚,又焉能確保安然脫身而出耶?”牛恆搖了搖頭,“您這一計說得實在是太過冒險。”

“這個……牛恆君,你有所不知,本座已經卜算了九天九夜,測出明日午時上方谷那裡必會驟降暴雨,這樣一來諸葛亮的那把烈火就休想燒得起來!所以,這三萬大魏王師定能從那上方谷中安然脫身而出!”

牛恆半信半疑地看了周宣一眼:“真的?您真的推算出了明日中午會有暴雨降下?”

“此事關係到數萬魏軍兒郎的生死存亡,本座焉敢稍有怠忽?”周宣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臉上,“你瞧本座的這一對眼圈,這八九日來早就熬得黑如焦炭了。”

“周大夫既是這麼說,我等也只有勉力冒險一試了。”牛恆轉頭看了他弟弟牛金一眼,毅然道。

周宣的目光這時卻倏地一下鋒利起來:“牛恆君、牛金君,你倆自是可以殺進上方谷冒險一試,但司馬大將軍他乃三軍元首,社稷柱石,卻萬萬不宜親臨險境。”

牛恆面色一正,坦然自若地接過他的話來:“這個自然。牛某與司馬大將軍年紀相仿,身高相近,而且容貌也粗看相似……待會兒牛某再稍加易容改裝,穿上大將軍您的盔甲之後,便假扮成您率兵殺進上方谷之中,來一個‘瞞天過海,李代桃僵’之計,迷惑住諸葛亮的耳目,最後給他一記斗轉星移、反手一擊的攻心之策……”

他正自說著,一抬眼間卻見司馬懿兩眼淚水漣漣,驀地從岩石上站了起來,奔上前來一把握住了自己的雙手,哽咽而道:“牛恆君真乃本帥麾下代主赴難的‘紀信’也!您這番捨身報主之恩,懿永世難忘!”

當熾紅的火光如同巨幕一般從上方谷底緩緩升起之時,諸葛亮正坐著四輪車在山谷西面高高的方巖上目不轉睛地盯著谷中的情形,緊張得連手中的羽扇都忘了扇。

他以異常敏銳的目光清清楚楚地看到那個明晃晃的專屬於司馬懿所用的紅纓虎頭純銀盔正在那片火海中騰躍飛奔,彷彿一條亮麗的銀魚要拚命地掙脫烈焰的束縛!

再添三四通火箭下去,司馬懿就一定在劫難逃了,本相平生最大的勁敵就從此不復存在了,大漢天軍挺進關中,收復兩都,就指日可待了!大漢王朝的重振復興就不再遙遠了!昭烈皇帝的殷殷重托,自己終於圓滿完成了……想到這些,諸葛亮感到自己那本似枯竹一般虛弱的身體,不知從哪裡一下平添了許多的力氣和精神,滿臉都放出灼灼的紅光來!他竟一躍而起,俯視著上方谷底的熊熊烈焰,長吟道:“炎炎大漢,赤運正隆。區區偽魏,盡亡此役。滅此巨寇,揮師東進。匡復中原,九州歸一!”

隨著他的吟哦之聲,周圍的士卒們也情不自禁地舉起槊矛齊齊揚聲應和起來!

然而,誰都沒有注意到,一直侍立在四輪車旁的譙周,眼角卻溢出了愈來愈濃的憂色——他一直仰天而望,彷彿在期待著什麼,又似乎在擔心著什麼……

這時,烈日當頭的湛藍天空突然起了一絲異樣的變化,一條條游蛇般的雲彩鑽行過來,在半空中像扭麻花一樣緊緊地糾結著,盤繞著,顏色也漸漸由白變灰,到得最後竟已黑得就似鉛塊一般……

正在手舞足蹈,興奮流淚的諸葛亮全身驀地一僵,接著他的驚訝之色掩不住地從臉上直溢而出。譙周怯怯的、低低的聲音如蚊鳴一般飄進了他的耳中:“丞相大人……這……這天快要變了!”

諸葛亮的身形一個踉蹌,又疾速穩住——他抬頭仰望上去,天色沉沉地暗了下來,四宇之間已然變得一片灰藍。只有那谷底的熊熊焰光還在不屈不撓地躍動著……可是,那漫天的烏雲翻滾著,猶如鐵板一般壓將下來,窒得那滿谷的火光也似縮成了細細的一簇……

“糟了……”諸葛亮的面色愈來愈加鐵青,手中那柄鵝羽扇的扇柄都快被他捏得碎裂開來!

一道鋼亮的閃電“刷”地撕開層層陰雲劈了下來,照得諸葛亮臉上一藍!接著便是“轟隆隆”一串滾雷炸響——瓢潑大雨嘩嘩降下!

“丞相快避雨!”姜維從震驚之中回過神來,急忙脫下身上的甲衣準備遮在諸葛亮的頭上——諸葛亮卻一把推開了他,依舊石像一般呆呆站立在方巖的邊緣上,靜靜地望著谷底的烈烈赤焰在傾盆大雨的潑灌之下漸熄漸滅……

谷底,魏軍的歡呼雀躍之聲頓時響遏行雲!而那個紅纓虎頭亮銀盔也依然在一片黑色的魏軍玄甲之中安然自若地穿行著,那一份恰似閒庭信步的自信幾乎是溢然可感。

諸葛亮雙目一閉,手中鵝羽扇頹然落地,兩行清淚混合著額上的雨水似斷線珍珠一般潸潸而下……他就像一株孤松般站在雨幕之中,一直待到上方谷內內外外盡皆歸於一片沉寂,一直待到這天地之間只剩下了一片雨聲——而那雨聲,莫非就是悠悠上蒼流淚而歎的聲音?

但是,諸葛亮沒有看到——在上方谷東面的那座突兀聳峙的“青鷹巖”上,一柄烏羅傘下,身穿士卒衣著的司馬懿和他的兩個兒子正靜靜地遙望著他的一切舉動和情形。

司馬師、司馬昭都看到,當暴雨初降之時,父帥的狂喜之情可謂溢於言表;當雨下得越來越大之時,父帥的喜色漸漸也隨之淡去,透出來的是一種愈來愈濃的莫名的、複雜的表情;到了最後,父帥竟和諸葛亮一樣也微垂著頭,雙肩抽搐得厲害——這一點,他倆誰也沒想到,他們那一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父帥,此刻居然也在涕淚橫流,抽泣不止了。

“父帥,您不必這般太過激動,免得傷了自己的身體……”司馬昭上前輕輕勸道。

“你不懂!你不懂!你什麼也不懂的!”司馬懿用力地揮了揮手打斷了他的話,透過矇矓的淚光,凝視著對面山谷方巖上那個峻挺的身影,聲音哽哽咽咽的,“孔明!孔明……為兄真的不想這麼對你啊!真是‘既生亮,何生懿’啊!這……這是天命攸歸、大勢所趨,你我誰也違逆不了啊!”

司馬師哪裡知道父親與諸葛亮當年的那些恩怨情結,卻是按捺不住自己心底的興奮之情跨前一步,眉飛色舞地說道:“父帥,您應該感到高興才是啊!古語有云,哀莫大於心死。如今諸葛亮已經明明白白地覺察到他和他的大漢乃是天之所棄、人之所離,他的進取之心自此必亡無疑,也不再將是我大魏之勁敵……父帥的這一記‘將計就計,隨君入甕,反手一擊’的攻心之策終於立竿見影了!孩兒甚為父帥高興!”

“啪”的一聲,司馬師話猶未了,還沒反應過來,耳鼓裡“嗡”地一響——原來他竟被自己的父親莫名其妙地抽了一記耳光!

司馬懿像一頭受了傷的野狼一樣惡狠狠地看著他:“蠢材!你以為諸葛孔明的心死了,為父就會很高興嗎?他的心死了,為父的心裡也有那麼一大塊跟著他一齊死了……將來,將來為父的日子會是多麼寂寞、多麼荒涼、多麼乏味啊!”

就在這時,司馬昭慢慢開口道:“父帥,請聽孩兒一句寬解的話。即使是諸葛亮真的死了,您將來的日子,也永遠不會寂寞,永遠不會荒涼,永遠不會乏味。因為,因為孫權、陸遜他們都還在。‘肅清四海,一統六合’的大業正等著父親去底定功成呢!”

聽罷司馬昭這番話,司馬懿全身微微一震。他若有所思地抬起眼來,往司馬昭臉上瞄去,長長地吐出一口氣來:“看來我的昭兒真的是長大了……”

魏國老漢

“炎炎大漢,赤運正隆。區區偽魏,盡亡此役。滅此巨寇,揮師東進。匡復中原,九州歸一……”

五丈原的陣陣秋風播揚起蜀兵們蒼涼而激越的歌聲,飄過營帳的上空,在濃郁的夜色中淡淡地散去。

軍中的金柝敲過了二更,姜維一路從連營西面夜巡過來。經過中軍大帳時,他停下了馬,下意識地往大帳望去。果然,那裡的燈一如往常般亮著,丞相倚門而立的瘦削身影正投在帳前的地面上,拉得像他胸中的綿綿思緒一般悠長。

跳下坐騎,姜維輕輕地走過去,喚道:“丞相。”

“是伯約啊……這麼晚了,你還……辛苦你了……”諸葛亮的聲音輕弱得彷彿連一陣風都能吹散,頭卻有些倔強地仰起來遙望蒼穹,習習的夜風撩動著他的寬袍大袖微微作響。

姜維情不自禁地順著他仰望著的那個方向抬頭看去。只見月如銀盤懸空而照,西北的天際卻有幾點弱弱的星光在孤獨而執著地閃爍著。

他的心頭不由得驀地一緊,他記得太史令譙周有一天晚上曾經向他指出過——那西北天邊的幾顆星辰便是丞相的本命將星!從今天夜裡看來,那些星辰的光芒已是微弱得如同風前殘燭,忽明忽暗的,瞧著便讓人揪心不已!

“丞相……”姜維有些驚疑地收回目光,看向了諸葛亮。諸葛亮彷彿沒有聽到一樣,仍像雕像一樣木然站立著,靜靜地盯著那些星辰一閃一亮,久久不動,任那帳內傾瀉而出的燈光映得他枯瘦的面頰一抹昏黃,臉上的愁容和那深深的皺紋亦是纖毫畢見!

許久,他才轉過身迎向姜維。他的眸光失去了平日的明澈,現出了黯然之色:“唉!司馬懿說得不錯——本相食少而事繁、體弱而任重,確是不能持久了……”

“司馬懿這老匹夫……他不過是在危言聳聽罷了。他是故意詛咒丞相您的,您別往心裡去。”姜維急忙開解道,“您福德齊天,豈是他心懷妒意便能中傷得了的?”

“唉……司馬仲達真是瞭解本相啊!他可能算是這個世界上最瞭解本相的人了……”諸葛亮苦笑了一下,緩緩搖了搖頭,“本相原本希望在這次北伐中能夠為你們搬掉他這個大障礙,可惜上方谷那一把火終究沒能燒得起來……天意!天意啊!”

他說到這裡,面色卻是一變,突然用鵝羽扇掩住了口,猛烈地咳嗽了起來。姜維連忙上前扶住他,發覺他的身體確是清瘦得厲害,好似這壟地的一束秋稻已然退盡了鮮綠的生機,只剩下乾枯的莖幹在秋風中瑟抖。他心中一酸,卻沒注意到自己指尖傳來了隱隱的一暖,似乎沾上了什麼溫熱的液體。

“本相沒事兒的。伯約,你去休息吧!”姜維把諸葛亮扶進內帳之時,諸葛亮側頭對姜維說道,“明天辰時,咱們一起去渭河濱巡視軍屯。”

“丞相……”姜維望著他,卻不知該怎麼勸才好。

“去吧!”他慈祥中透著一絲虛弱地笑了笑。

姜維退出營帳,一揚頭間,還見西北的星辰依然在搖搖欲墜地閃亮著,他的淚不禁徐徐流下。

邁著沉重的步伐,姜維漫無目的地在營壘中徐徐穿行。士兵和將校們都已安睡,起起伏伏的呼吸聲從一扇扇半掩的帳門中傳出,又在帶著涼意的空氣中融匯飄散。一排守夜的火把紅紅亮亮地在大寨柵門上跳動。再往外遠去,渭水的岸邊,就是魏國對峙的十餘萬大軍的駐地了。

或許司馬懿也正在仰望這同一片星空,尋找著對應於丞相大人的那顆將星的光輝,並且窺伺著——窺伺著丞相大人的不能長久。姜維的內心忽然感到一陣刺痛,彷彿是逃避已久的事實一下躍現到了眼前:丞相肩上所承受的壓力真的已經遠遠超過了常人的極限了——前幾天,孫權使者送來急函,聲稱他遭到了滿寵、田豫、王觀等魏軍將領的腹背夾擊和三面包抄,再加上河道水枯、退路告急,他已經不得不決定撤兵江南了!而丞相大人這一次在上方谷非但沒有燒死司馬懿,反而還白白折損了數十萬石糧草,更是為軍中形勢“雪上加霜”……難道丞相大人只能又像上一次北伐一般再度無功而返?可是……可是丞相大人這一次還能退得回去嗎?他連大漢的正統名分都讓出來換取與東吳的聯手攻魏行動了,他怎麼回去面對陛下和整個大漢朝廷?他承受得起別人如狂潮般襲來的“腹誹口謗”嗎?想到此處,姜維覺得自己心頭沉甸甸的。他腳下一個趔趄,未及站定,便瞥到一個黑影匆匆向營地深處跑去。

“什麼人?站住!”姜維勁喝一聲,右手倏地按上了佩刀的刀柄。

那個人影似乎猶豫了一下,停住了身,緩緩回過頭來。在月光下,姜維有些驚訝地喊出聲來:“魏、魏將軍!”

“伯約?”魏延盯著姜維,眼神中的駭異一閃而過,遲疑了一下,還是上前了兩步,湊近姜維,低聲問道,“伯約——我問你,丞相大人他、他是不是病得有些厲害?”

姜維雙眉一揚,拿眼直盯回去,冷冷地並不答話。

魏延素來是敬服姜維的忠勇剛直的,便斟酌著字句繼續問他:“丞相大人如果返回漢中養病,大軍也會跟著撤回嗎?不過,伯約,你知不知道眼下各營裡流言紛紛,都說丞相已經不能撐到回漢中郡之時了……”

“魏將軍!丞相大人是一定能帶領我等取得北伐的最終勝利的。”姜維一字一句地凜然講道,“對這一點,您和姜某都應該是篤信不疑的。”

“伯約,魏某也相信如果丞相大人身體無恙,則必會北伐功成。”魏延知道姜維是北伐大軍中的一個重要將領,自己若要起事,非得倚仗他不可,就緩和了語氣與他談道,“可是,丞相大人現在的身體狀況,你我都很清楚。一旦、一旦他有個長短,這裡的十餘萬大漢兒郎可該怎麼辦呢?”

說著,他探過頭來附在姜維耳畔,壓低了聲音說道:“你知道嗎?魏某剛才是去找譙周大夫解夢了……就在剛才一更時分,魏某做了一個怪夢,夢見自己頭頂生出了一對枝枝杈杈的鹿角……”

姜維繼續不冷不熱地盯著他,一言不發。

魏延把後面的話壓得更低了:“譙大夫向魏某解釋說,這是‘頭生麟角之象,必有暴貴驟發之運’。伯約,你懂什麼是‘暴貴驟發’麼?魏某現在就是三軍之中的副帥了,再進一步是什麼結果,你應該清楚的。看來,天意就注定了魏某將要接任丞相的節鉞大權,將他的北伐大業繼承到底了,楊儀他們那些刀筆小吏根本不行。倘若由他們來統領三軍,那可就糟了。伯約,你放心,魏某執掌三軍之後,決不會虧待於你的!”

“魏將軍,您不要再說了。”姜維終於開口打斷了他的話,一字一頓地說道,“這些話,姜某就當作什麼都沒聽到。屆時,丞相大人要姜某追隨誰,姜某就追隨誰。姜某所言,俱盡於此。您回帳休息去吧!”

然後,在魏延滿是驚愕的目光中,姜維慢慢轉過了身,一步一步沉沉穩穩地向自己的寢帳中走去。

當姜維在帳中準備解衣小憩時,他這才發現自己指尖竟有幾斑殷紅,在暗淡的燭光下似是早已凝固。這、這是……姜維驀然想起,自己先前在扶著丞相的時候,手指原來觸到了他掩扇而咳的衣袖!丞相!丞相!原來他袖中竟有他咳出的滴滴鮮血……

一瞬間,姜維全身都變得無比僵硬了,背心的衣衫頓時被冷汗打濕得冰涼冰涼的。兩行清淚,不知何時,已悄悄爬下他的頰邊,滴落在衣襟之上……

習習的涼風,從渭河之濱的曠野上拂掠而過,吹得高達齊腰的秋草一片片低了頭。風過之後,它們又緩緩直立而起,等待著另一陣秋風的來臨。幾陣秋風吹過之後,茂密的青草就變成了黃草;再幾陣風後,那草便會退去枯黃的草莖,卻把草根牢牢地植在地底,待到來年春暖冰消之時再度萌生。

諸葛亮這一次巡視屯田卻沒有再乘坐四輪車,而是由姜維、劉諾陪伴著一路款款步行而來。路上,諸葛亮掩袖輕咳了幾聲,忽然問姜維道:“伯約,今天早上起來,本相聽到不少將士在傳魏延將軍做的一個異夢,說魏將軍夢見自己‘頭生麟角’,必是大吉大祚之兆……你怎麼看這件事呢?”

姜維恭然低頭而答:“啟稟丞相,孔子不言‘怪力亂神’,在下素來也不信‘怪力亂神’。”

“唔……這樣最好!這樣最好!”諸葛亮面露讚賞之色,“不過,對魏將軍這個夢,本相方才也找來譙周問了一下。譙周卻給本相解析道,‘角之為字,乃刀下用也;頭上用刀,何吉之有?’看來,這魏延一味自詡的‘不凡之夢’實在是有些自欺欺人了!”

姜維沉吟了一下,拱手而道:“丞相,在下也聽到有人說,譙周在昨夜給魏延講解他的夢是‘頭生麟角,必有暴貴之運’。”

諸葛亮身形頓時一定,轉過頭來深深盯了他一眼:“譙周給本相也說了,他是故意拿這些話來麻痺魏延的。”

“丞相大人,在下總覺得譙周這個人陰陽叵測,有一些說不出的怪怪的感覺。”姜維皺著眉頭,仍是十分認真地稟道。

“譙周乃是玄門術士出身,有一些怪脾氣也是正常的。”諸葛亮手中鵝羽扇一搖,把話題移了開去,“伯約啊!你今後的器量總要開闊一些才好啊!記著,要能忍世間難忍之事,能容世間難容之人,這才是磊落英明的大將風範啊!”

“是。在下記住丞相大人的教誨了。”姜維急忙躬身答道。

諸葛亮看著他的目光漸漸變得柔和起來:“伯約,你一身忠肝義膽,本相甚是喜歡。這六七年來,你追隨本相征戰沙場,任勞任怨,艱辛備嘗——本相很是感激啊!其實,在本相心裡,是一直把你當作自己平生唯一的弟子,甚至——是本相的親生兒子來看待的。”

“丞相!”姜維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熱淚滾滾而落。丞相呀丞相!在我姜維的心裡,又何嘗不是把您當作自己親愛的慈父呢!

“唉……只可惜,時不我待呀!從今而後,也許,本相也不能再多教你什麼了。《將苑》那本書,你自己結合實際去細細參悟吧。”諸葛亮的聲音低沉了下來,眼中泛起了薄薄的霧氣。

“丞相的大恩大德,在下……”姜維哽咽著,再說不出什麼。

諸葛亮慈祥地看著他,輕輕一歎:“以後……唉,伯約,可真難為你了。”然後,搶前一步,將他拋在自己身後,同時用力地眨了眨眼睛,把快要失控的淚水全都忍了回去。

他們一行人經過了蜀軍的屯田地帶,來到了渭南魏國居民的田地旁——諸葛亮的治軍是非常嚴明的,自從深入魏國境內,他便頒令讓麾下將士對當地居民秋毫無犯,相敬相讓,即使軍中再缺糧少谷也不得騷擾他們。他的這一舉措,一時在關中地帶傳為美談。

所以,那正在麥田里埋頭澆水的魏國老農雖然已經遠遠看到諸葛亮一行人緩緩走近,卻毫無驚容,仍是泰然自若地做著自己的農活兒。

“老人家,您且歇一會兒吧。”諸葛亮走到田埂邊,用袍袖掩住口低低咳嗽了數聲,“劉諾,你們幫這位老人家做一下農活,本相要和他在這裡嘮嗑。”

“這怎麼成……”那老農正喃喃地說著,卻已在不知不覺間被姜維扶到了田埂上諸葛亮的身邊,而劉諾帶著幾個親兵早已拿起鐮刀和水桶幫他在田地裡做起了農活。

“草民見過大人。”老農扯下肩頭繫著的羊毛巾幾把擦乾滿臉的汗水後,躬身朝諸葛亮深深一揖。

老農的語調平實真純,像是對闊別多年老朋友的問候,既無常人見到高官顯宦時的惶恐失態,也無山野村氓那般的粗俗無禮。他從心底裡把自己當作極平常的人,也把世上所有人視為極平常的人。禮畢,環顧四周,他向著眾人一笑,那是純淨若山澗小溪的笑。

諸葛亮不禁被感染了,也難得地微微一笑。好久沒有這樣笑過了,他心下想道。這位老人家的生活何等逍遙自在啊!本相真羨慕他啊!二十六年前,本相在南陽隆中草廬躬耕待時的心境,除了那一腔豪情壯志之外,似亦與這老農今日表情一般純淡天成啊!可惜,這樣的日子,只怕在自己的餘生中再也享受不到了。

他搖著鵝羽扇,低低地吟了一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老人家真是好清福啊!”

那老農歪著腦袋瞅了諸葛亮片刻,道:“這位大人還羨慕咱們草民的這等‘清福’嗎?您可真是說笑了……”

諸葛亮微微而笑:“怎麼?您不相信?退回到二十多年前去,本……老夫也還不是和您一樣‘臉朝黃土背朝天’地在田地裡摸爬滾打!雖然身體累是累了點兒,心境卻舒暢得很呢!老人家,您今年的糧食收成還好吧?日子過得愜意嗎?”

“唉……今年自三月初起就一直大旱到今天,這地裡的糧食收成又怎麼好得起來?”那老農蹙了蹙眉,說道,“還有,咱們司馬大將軍與你們益州的諸葛丞相一直斗了四五個月還難解難分的……您說,咱們的日子怎麼愜意得起來?”

“是啊!司馬懿為了填飽他那群虎狼之卒的肚子,一定會派出奸官酷吏來逼你們交納苛捐雜稅吧?”姜維憤憤地問道。

“司馬大將軍他不是這樣的人。他是愛民如子的大善人。”那老農橫了他一眼,“他的士兵是在自己的屯田莊園裡自給自足的,從來不到咱們這些庶民手中搶佔什麼便宜。這幾年來,他還藉著‘關中近賊,民宜靜撫’的名義上書朝廷給咱們免了不少賦稅呢……”

諸葛亮靜靜地聽著,他原以為中原百姓在以法家之術立國的偽魏裡會過著飢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日子——現在看來,自己的有些認識可能是有些偏差了。

姜維聽了,卻不禁更加憤憤然起來:“聽您這老漢這麼說,那偽魏還有足可稱道之處囉?您知不知道,這是那曹賊為了籠絡人心而向你們施展的‘陽予陰取’之術。實話說了吧,還不是咱們丞相大人銳意前來北伐威脅到了他曹魏的統治,曹賊才不得不用這些小恩小惠來羈系你們的,否則你們早被盤剝淨盡了。”

老農拿眼直盯著他,很是倔強地說:“這位長官,別的地方情況究竟怎麼樣,我老漢不清楚。但在司馬大將軍的治下,我老漢自喜還是可以安然無憂地坐享清福的……”

姜維正欲反唇駁斥,卻被諸葛亮一擺扇給止住了。諸葛亮看著那老農,悠悠地說:“老人家,待我大漢王師一舉蕩定關中之後,必定廣施仁政,讓您享受到比今天優渥百十倍的清福!”

那老農聽了,用手中羊毛巾拍了幾拍自己葛衫上的灰土,呵呵一笑:“這位大人您哄我老漢開心呢?他諸葛丞相真能給我老漢帶來百十倍的清福?我老漢是打死也不相信!前天他們軍屯裡一個士卒還哭著和我老漢談起,他媳婦寫了一封急函來,裡面說,‘夫君,家中田無耕、兒無食、賦已納、罌已空,何以持久耶?’弄得他堂堂八尺男兒,哭得像一個小孩兒似的……”

諸葛亮全身一陣劇震,猛地重重咳嗽了幾聲,目光倏地抽向了劉諾:“真的?軍中竟有這等事體?你為什麼不給我稟告?”

劉諾漲紅了臉,嘴唇嚅動了數下,低下頭去不敢抬起。

諸葛亮頓時全明白了。他靜了半晌,才緩緩說道:“益州百姓,為了匡漢大業而如此犧牲,我們全軍上下都會永記不忘的。我們大漢王師一直興兵北伐了五次,歷時長達六年,真是苦了他們了!日後大漢收復中原,一統天下之後,便會減免益州百姓賦稅六年以作補償,這或許便夠了吧?”

說著,他轉頭看向那老漢而道:“我大漢乃是華夏正統,豈容曹賊竊位自居?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只有我大漢才堪為天下士民歸心之所,才能真正撥亂世而返太平,老人家,您說是不是?”

那老農坐在田埂上,雙手抱膝,嘿嘿笑了幾聲:“大人您前邊的話還講得有仁有義,在情在理,但您後邊的話可就有些強詞奪理了!要說古今正統,莫過於上古的三皇五帝。可是今天誰還會請他們的後裔來做天子呢?大漢歷時已有四百餘年,其間雖有文景之治,有孝武之雄,有光武之明,但溯本究源,那高祖皇帝龍潛之際,亦不過是區區一介亭長而已!那個時候,誰能料到他將會是滅秦而立的真命天子呢?今日漢室不振,其因種於當年桓、靈二帝之際的君昏臣佞,天棄民離,故而‘黨錮之患’‘黃巾之亂’‘十常侍之禍’接踵而至,幾令人心澌滅無餘。正緣於此,自大魏黃初元年以來,中原各州境內竟無一起以復漢之仇為名的起義!那麼,請問大人,您憑什麼又認定非漢室之正統而不可終天下之戰亂呢?”

姜維聽著聽著,臉色漸漸就變了,他正欲勃然發作,諸葛亮卻似已瞧見他的反應,及時用手中的鵝羽扇在他手背上輕輕一拍,再一次止住了他。

那老農繼續旁若無人地侃侃說道:“天下重歸太平,亂世干戈盡息,本就是當今天下士民的最大心願,無論是遠在江東的父老,還是近隔劍閣的益州兒郎,其實莫不如此。真有天縱之英、超世之傑,他也唯有撫之以道,順勢而為。似你們那位諸葛丞相一味狂逞機巧心智,假重振正統之名,越俎代庖,自詡為替百姓謀利而將他們送上勝機渺茫的浴血之途,可不謂之‘攪亂世道而以紫奪朱’乎?”

“何方狂佬!竟敢在此妖言惑眾!”姜維再也忍不住了,一聲大叱,拔刀而出便要架在那老農的頸上!

瞧著姜維氣憤填膺的樣子,那老農卻先是微微一怔,爾後便是淡淡一笑。他這一笑恬和自然,宛若野嶺荒原中的百合花,又若深山幽谷裡的一脈清泉,明淨得一望見底。一時之間,姜維只覺胸中一空,手中一僵,那刀竟是劈不下去了!

“伯約……你且讓這位老人家把話講完!”諸葛亮喝退了姜維,又掩口咳嗽了幾聲,便望向老農來,“老人家究竟是何方隱世高人?諸葛亮在此失敬了。”

那老農拂鬚一笑,道:“原來大人您便是諸葛丞相啊!老夫失禮了。老夫乃穎川人士,姓胡名昭,字號卻與諸葛丞相您的字相同——‘孔明’。”

“原來您是當年靈龍谷‘紫淵學苑’管寧親師座下的高徒胡昭先生?”諸葛亮面色一變,“那麼,您也是司馬仲達的同門師兄弟了?”

“不錯。”胡昭右手捋髯,徐徐含笑而道。

諸葛亮也深深地笑了:“孔子西遊而遇楚狂接輿,屈子行吟而逢汨羅漁父——亮今日出巡而見胡先生,可謂不虛此行矣!”

“諸葛丞相乃一代聖賢,胡某那一番管窺之見讓您見笑了。”胡昭謙遜而道。

諸葛亮抬起頭來,遙望著天際一縷悠悠飄移的白雲,沉沉而道:“您的這些話,亮下來之後必會細細思悟的……”

胡昭仍是微微笑著,忽然從腰間解下一雙方方的木屐來,托在掌中,道:“唔……老夫差點兒忘了,老夫那個司馬師弟托老夫送給諸葛丞相您一件禮物——便是魏國博士馬鈞為他製造出的這一雙軟材平底木屐。他說,諸葛丞相您日後在登山攀坡之際,倘若碰上什麼蒺藜之類的銳物,您穿上這雙木屐應該用得著。”

諸葛亮接過那雙軟材平底木屐拿在手中拈了幾拈,覺得它們的質地蓬鬆柔韌而且富於彈性,任何銳器在底面上一扎就陷了進去,但又無論如何也刺它不透。他腦中一個念頭霍然一閃:這樣的木屐正是自己所發明的那“鐵蒺藜”的剋星!

他的嘴唇抖了幾下,緩緩垂下了眼簾:“胡先生,有勞您替本相帶一句話給仲達……”

《司馬懿吃三國5:大結局三國歸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