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宋美齡派出的專機載著特使朝西北飛去時,由張學良派出的一架專機離開西安,朝「紅都」保安飛去。
13日上午,保安的紅軍和老百姓緊急動員,修飛機場。保安這麼個小縣城,從未有過飛機場。張學良聽說中共中央派周恩來前來西安,決定派專機迎接。於是,中共方面找了保安城外一塊平坦的地方,派人急急加以修整,算是保安臨時機場。空中響起了飛機的轟鳴聲,轉了幾個圈,飛機無法降落——那臨時機場質量太差了。專機只得悻悻地返回西安。
也就在13日上午,中共中央舉行常委擴大會議(也有的文獻稱政治局會議)。會議由中共中央總負責張聞天主持。主題是討論處理西安事變的方針。
這次會議的記錄,現存於中央檔案館。透過會議記錄,可以窺見當時會上爭論的真實情形。
會議一開始,首先由毛澤東作報告。毛澤東肯定了西安事變,說是有革命意義的,張、楊的行動和綱領都有積極意義,我們應該擁護。
不過,毛澤東報告中談到的兩個問題,引起了爭論:
一是毛澤東提議「是否在西安成立全國政府」,他說:「我認為在事變上應成立一個實質的政府,叫抗日援綏委員會。名義上又不是全國政府。」
毛澤東還主張:「我們應以西安為中心來領導全國,控制南京,以兩北為抗日前線,影響全國,形成抗日戰線的中心。」
對於毛澤東這一見解,周恩來首先提出不同的看法。周恩來說:「我們在政治上不採取與南京對立。」顯然,他並不主張「以西安為中心」。
張國燾則說:「我們要以西安為抗日中心。」他以為,這「就包含了以西安為政權中心的意義」。
張國燾主張:「以抗日的政府代替妥協的政府。因此打倒南京政府,建立抗日政府,應該討論怎樣來實現。」
顯然,張國燾反對周恩來「在政治上不採取與南京對立」的意見。
這時,張聞天經過久久思索,終於開腔。他明確地支持周恩來的意見。張聞天說,我們「不願取與南京對立方針。不組織與南京對立方式(實際是政權形式)」。他以為,張,楊所提出的「改組南京政府的口號並不壞」。他說,我們的方針,應是「把局部的抗日統一戰線,轉到全國性的抗日戰線」,使中共「轉到合法地登上政治舞台」。
博古最初支持毛澤東的觀點,聽了張聞天的講話,覺得言之有理,他修改了自己的話,說西安事變「應看成是抗日的旗幟而不是抗日反蔣的旗幟」。
看來,保安窯洞裡,中共高層的爭論並不亞於南京。其中爭論最為激烈的是如何處置蔣介石。
毛澤東在報告中明確地提出「審蔣」、「罷蔣」。他說:「第一,在人民面前揭破蔣罪惡,擁護西安事變。第二,要求罷免蔣介石,交人民公審。」
毛澤東主張「審蔣」、「罷蔣」,心情是容易理解的。蔣介石跟中共打了十年,是中共的死對頭,中共領袖們恨透了他。
朱德主張,殺了蔣再講其他。
博古也說:「要使群眾的抗日運動開展,基本口號應宣佈蔣介石罪惡,要求公審。」
張國燾也力主審蔣、殺蔣。後來,他在回憶錄中寫及當時的情形,倒也頗為真切:
我們這些中共中央負責人,沒有一個想到西安事變可以和平解決;都覺得如果讓蔣氏活下去,無疑是養痛遺患。有的人主張經過人民公審,將這個反共劊子手殺了,以絕後患;有的人主張將他嚴密拘禁起來,作為人質,逼南京抗日,並形成西安的軍事優勢。
對於殺不殺蔣,周恩來、張聞天沒有吭聲。張聞天含蓄地說:「盡量爭取南京政府正統,聯合非蔣系隊伍。」
南京,國民黨中常委主戰、主和兩派爭論;保安,中共常委也爭論熱烈。
畢竟毛澤東已是中共權威性領袖,中共的行動,是按照毛澤東的意見去實行的。
12月13日下午4時,保安三四百人舉行集會,堅決要求公審蔣介石。斯諾夫人在《延安周記》中,描述了大會上群情激奮的情景:「從1927年『四一二』以來,蔣介石欠我們的血債高如山積,現在是清算這筆血債的時候了,必須把蔣帶到保安由全國人民來公審。」
對於蔣介石的熾烈的仇恨之火,從保安騰起。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回憶錄《領袖們》一書中寫及:「沒有毛澤東,中國革命不會星火燎原。沒有周恩來,中國革命將如火如荼燒下去,直至化為灰燼。」
在西安事變最初的日子裡,毛澤東和周恩來便顯示了尼克松所形容的各自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