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充當了「調解人」的角色

就在中國大地充滿了火藥味的時候,美國又一次充當國共調解人的角色。

不過,這一回出場的不再是赫爾利。

那時,赫爾利正回美國述職。他正為自己在中國成功地「導演」了重慶談判而得意洋洋,抨擊起美國國務院,認為國務院「對共產主義不堅決」,引起國務院對他的不滿。

赫爾利說這樣的話,是因為他力主美國空軍應幫助蔣介石把部隊從南方空運到北方,支持蔣介石消滅中共,而美國國務院並不贊同赫爾利。11月3日中午,赫爾利在美國新聞俱樂部再一次猛烈攻擊國務院,並宣佈他已把辭呈放在國務卿貝爾納斯的辦公桌上。

赫爾利的講話,震動了美國首都。這樣,當天下午,美國總統杜魯門便不得不打電話到參議院,約見正在那裡出席珍珠港事件調查委員會會議的馬歇爾……

1945年11月27日,美同總統杜魯門宣佈,撤銷赫爾利的駐華大使職務;同時又宣佈,新派五星上將馬歇爾為總統駐華特使。

12月15日,杜魯門總統還宣佈了美同對華政策:

一、國民政府軍隊與中國共產黨及其他各種意見不同的武裝力量間,應即設法停止敵對行動。

二、應召集包括各主要政治力量的代表的全國會議,籌商早日解決目前的內爭的辦法。

三、美國承認現在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它也就是達成中國團結統一這個目的之適當機構。

四、美國保證不會使用軍事干涉的方式影響中國的內爭過程。

馬歇爾此人,在美國政界、軍界資歷頗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擔任美國陸軍總參謀長,主持指揮美國陸軍。此刻,杜魯門總統派他前往中國,除了他正準備退休、處於機動狀態外,還因為他在1924年至1927年曾在中國工作。

雖說馬歇爾接受了總統的任命,他卻意識到只有具備「魔術師的技巧」才能完成在中國的使命。

12月15日,杜魯門總統在給馬歇爾的信中寫道:「在你與蔣介石和其他中國領導人交談時,授權你用最坦率的語言和他們談話。」

12月22日,馬歇爾飛抵重慶,開始了他的「魔術師」使命。

對於馬歇爾的到來,蔣介石憂心忡忡,因為過去在他和史迪威的尖銳衝突中,馬歇爾是站在史迪威一邊的。當然,後來的事實表明,蔣介石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

周恩來跟馬歇爾在重慶一見面,對他倒是印象不錯。周恩來曾說:「我覺得他直率、樸素、冷靜,與史迪威相似。我們在三個月內相處得甚好。但在1946年3月東北問題起來之後,雙方意見常有距離。他對蘇聯有猜疑,往往把蘇聯牽涉到各種問題上去,加上美國政府的錯誤政策,使我們和馬歇爾無法取得協議。但是,我與馬歇爾個人關係很好,我認為他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在馬歇爾的斡旋下,12月27日,國共兩黨在重慶重開談判,中共代表為周恩來、葉劍英、王若飛,國民黨代表為王世傑、張群、邵力子。「調解人」為馬歇爾。

這一次的國共重慶談判,取得了兩項成果:

一是在1946年1月5日,達成了《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協議》,人稱《停戰協定》。這一協定由國共雙方在1月10日公佈,自1月13日夜12時起生效。

二是成立了馬歇爾、張群、周恩來組成的三人委員會,由馬歇爾任主席。自1月13日起,在北平成立「軍事調處執行部」,由國民黨代表鄭介民、中共代表葉劍英、美國駐華代辦羅伯森三人組成,負責實施《停戰協定》。

其實,《停戰協定》依然是紙上的東西,美國的「中立」也只是掛在口頭而已。

美國給了蔣介石大量的美援,幫助蔣介石空運部隊,還把二百七十一艘艦艇贈給了蔣介石……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