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成了毛澤東和蔣介石爭鬥的焦點

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在1955年1月中共軍隊打下江山島、大陳島之後,金門成了中國大陸沿海唯一被蔣介石部隊佔領的島嶼。金門這橫臥在廈門跟前的小小的島嶼變得十分顯眼。

蔣介石和毛澤東都十分看重金門。

蔣介石看重金門,是不言而喻的。蔣介石說:「今日東南亞的金門,可比今日歐洲的西柏林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馬爾達島,這是一座反共堡壘。」

蔣介石還這樣形容金門的戰略地位:「金門是反攻大陸的橋頭堡。如果金門失守,馬祖亦勢必難保,直接影響台灣的安全。」

毛澤東呢?他最初是要攻取金門的。當年慘烈的金門之戰,便是明證。

可是,後來,當中共的海軍、空軍變得頗為強大,完全可以攻克那近在眼前的金門時,毛澤東卻不去部署攻取金門。

這是為什麼呢?毛澤東以戰略家的眼光看待這一步棋。毛澤東曾作過這樣的分析,認為還是把金門留給蔣介石為好:

第一,蔣介石要把金門作為反攻大陸的橋頭堡,勢必要在金門駐紮大批的部隊,一年到頭,要從台灣運送大批的物資,這等於給蔣介石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

第二,更為重要的是,一旦佔領了金門,也就使大陸跟台灣「一刀兩斷」,隔著海峽,變得鞭長莫及,留個金門在跟前,蔣介石表現不好時,用大炮轟一陣,懲罰他一下。

於是,金門炮戰,便成了海峽兩岸關係的晴雨表。

1954年9月3日,葉飛曾奉毛澤東之令對金門猛烈炮擊。那是因為蔣介石準備與美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毛澤東要給蔣介石一點顏色看,那炮彈成了獻給《共同防禦條約》的「禮物」。

1954年9月9日,葉飛又奉毛澤東之命猛轟金門。那是因為在這一天,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抵達台北,進行了為時五個小時的訪問。毛澤東這一回,要給蔣介石和他的美國客人一點顏色看。

此後,凡是海峽兩岸關係一緊張,金門一帶就響起了炮聲:要麼是蔣介石打過來,要麼是毛澤東打過去。

自從1956年4月,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首次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後,大陸的大炮就不大「開口」了,以表示一種和平的姿態。

蔣介石呢?他也曾一度表示和平的姿態,金門的大炮一度沉默。

1957年4月1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訪問北京,毛澤東發出了關於台灣問題的重要信號。

那時,曾任國民黨行政院院長的翁文灝已於1951年1月回到大陸,曾任東北「剿總」總司令的衛立煌則於1955年3月15日回到大陸。伏羅希洛夫來到北京,周恩來舉行盛大國宴歡迎,衛立煌也在座。周恩來在向伏羅希洛夫介紹衛立煌時,說及「國共兩黨過去已經合作過兩次」,毛澤東當即接著說了一句:「我們還準備進行第三次合作。」

毛澤東的這句話,引起各方注意。翌日,《人民日報》不尋常地立即在頭版報道毛澤東的這句話,而且加上了醒目的標題:「毛主席說:我們還準備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

在這種氣氛之下,毛澤東許久不曾下令炮擊金門。

1957年10月,在台北召開的國民黨「八全」大會,提高了反共的調門。那是因為1956年秋在東歐發生了匈牙利事件、波蘭事件,赫魯曉夫又在蘇共「二十大」激烈抨擊斯大林,世界紅色陣營產生動盪。毛澤東和赫魯曉夫之間產生公開分歧。蔣介石以為,已是「反攻復國之最有利的形勢」。這樣,他在「八全」大會上,提出了「反攻復國」的政治綱領。

蔣介石連任國民黨總裁。他提出《本黨設副總裁案》,陳誠當選為副總裁。

針對新的形勢,毛澤東寫出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蔣介石則寫出二十多萬字的《蘇俄在中國》。

蔣介石在毛澤東發出「我們還準備第三次國共合作」的信號之後,依然故我,依然在那裡鼓吹反攻大陸,依然把「反攻復國」定為政治綱領,這使毛澤東頗為惱火。毛澤東決計要揍蔣介石一頓——這成了導致「八二三」炮轟金門的潛因。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