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飛透露了炮打金門的內情

1958年8月20日,葉飛忽接北京電話,要他即飛北戴河。那時,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正在北戴河舉行。葉飛知道,要他急飛北戴河,事關重大。

據葉飛回憶,由於半途遇雷雨,他不得不在開封降落、過夜,於21日中午飛抵北戴河。下午3時,毛澤東便在住處接見了葉飛,彭德懷、林彪也在那裡。毛澤東緊急召見葉飛,便是為了炮擊金門。

葉飛後來在回憶錄《征戰紀事》中,這麼寫及毛澤東決定炮轟金門的原因:

毛主席選擇這個時機大規模炮擊金門,擺出我軍要解放金門以至台灣的姿態,一是警告蔣介石,二是同美帝國主義進行較量,把美國的注意力吸引到遠東來,以調動當時正在侵略中東的美國第六艦隊,支援中東人民的鬥爭。

其中關於「支援中東人民的鬥爭」,毛澤東一個月前的7月18日,在中央軍委會議上,曾這樣談及:

美軍在黎巴嫩、英軍在約旦登陸,企圖鎮壓黎、約兩國人民及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和民族解放運動,為了支持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鬥爭,遊行示威是一個方面,是道義的支援,還要有實際行動的支援。選擇哪個方向進行實際行動的支援呢?只有選擇金門、馬祖地區,主要是打蔣介石。金門、馬祖是我國領土,打金門、馬祖是我國內政,敵人找不到借口,而對美帝國主義有牽制作用。

由於多日未曾炮擊金門,所以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官兵猝不及防。據雲,第一陣炮彈落下時,差一點炸死蔣經國的兒女親家、「國民政府國防部長」俞大維以及葉飛的老對手胡璉。

「八二三」炮擊,導致國共雙方陸海空開戰:陸軍互相炮擊,海軍、空軍直接交戰。

這樣的戰爭,持續了四十多天,使台灣海峽陷入一片緊張之中。蔣介石以為毛澤東要占金門,並準備進攻台灣。

毛澤東呢?在金門硝煙瀰漫之際,他倒瀟瀟灑灑地在寫文告,一連寫了五篇之多。這些文告,在當時都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彭德懷」的名義發表的。這些文告寫得潑辣、調侃,一派毛氏風格。當時,大陸的語言學家朱德熙便發表了《評國防部文告的風格》一文,分析了那與眾不同的國防部文告的語言特色;

一般政府文告的特點是態度嚴肅,語氣莊重。國防部幾個文告不僅做到這一點,同時進一步吸取了散文中生動、活潑的筆調。一方面莊重嚴肅,氣勢磅礡;另一方面,娓娓而談,又讓聽話的人感到親切。

雖說在當時便有很多人猜測是毛澤東寫的——毛澤東和蔣介石不同,蔣介石的文告要別人為之捉刀,而毛澤東不僅自己的文告自己寫,還常常替別人捉刀!例如,當年毛澤東曾以朱德名義發表過不少文告;如今,當然完全可能以彭德懷的名義發表這些文告。後來這些文告被收入1981年出版的《毛澤東軍事文選》,證實了當年人們的猜測。

說實在的,如果對《毛澤東選集》作個統計,在前四卷(1926年3月至1949年9月),出現頻率最高的名詞要算是「蔣介石」了;可是,在1949年10月起的毛澤東著作中,「蔣介石」出現的頻率大大降低,表明毛澤東的主要精力用於治理大陸內政,偏居於海島一隅的蔣介石不再是他議事日程上的主題。在炮轟金門的那些日子裡,毛澤東卻一反常日,連篇累牘地寫下了一系列文告,表明了他對老對手蔣介石的新看法……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