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眼中的毛澤東和蔣介石

尼克松在擔任美國副總統時,曾於1953年11月訪問過台灣,和蔣介石作過交談。這一回,他又會晤了毛澤東。這樣,尼克松對毛澤東和蔣介石有著一種比較之感。後來,他在他的回憶錄《領袖們》一書中對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作了頗有見地的比較。

尼克松寫道:

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個人的歷史:一個是毛澤東,一個是周恩來,還有一個是蔣介石。打敗了蔣家軍隊,毛澤東鞏固了在大陸的統治。中國共產黨人把毛蔣之間的鬥爭,看成是上帝與魔鬼之爭……周恩來則往往不露鋒芒,孜孜不倦地工作,是保持國家機器不斷運轉的赤膽忠心的官員。蔣介石在台灣實行個人專制,他維護自己的威嚴,努力使經濟起飛,鼓勵在台人員保持有朝一日返回大陸的希望。

三人中,我認識蔣的時間最長。我把他和蔣夫人看做朋友,不同於另外兩人,我們有私交,那是共同信念和原則的產物。但是毛和周是在中國大陸取得了戰爭勝利的人,而在兩人中,周是得天獨厚的人,對權力的實際情況洞若觀火。現在他們三人都成為古人了,但是周留下的影響,在當代中國將與日俱增。

尼克松比較了毛澤東和蔣介石的手勢,發覺兩人都喜歡「用手一揮」。尼克松於是把毛澤東和蔣介石作了如此比較:

1972年毛向我提起一件事。他講時用手一揮,指的也許僅僅是我們的會晤,也可能指的是整個中國。他說:「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介石委員長是不會贊成的。」隔一會兒,又補充了一句,「我們同他來往的歷史,比起你們同他來往的歷史,要長得多。」1953年我同蔣第一次見面時,他談到中國也用手一揮,清楚地表示,他的話既指孤懸海外的台灣堡壘,也指中國大陸。

我覺察到他們兩人在提到自己的國家時,都有點秦始皇帝的口吻。兩人的姿態和講話似乎給人一種感覺,他們的命運同國家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兩個這樣的領袖在歷史中相逢,只會衝突,不會妥協。一個成為征服者,另一個成為被征服者。

在和毛澤東見面時,尼克松跟他當面談起了蔣介石。

尼克松說:「蔣介石稱主席為匪,不知道主席叫他什麼?」

毛澤東一聽,哈哈大笑起來。周恩來趁這機會,替毛澤東作了答覆:「一般地說,我們叫他『蔣幫』。有時在報上我們叫他匪,他反過來也叫我們匪。總之,我們互相對罵。」

尼克松這樣寫及他對毛澤東的印象:

毛舉止隨便,說話愛簡略,給我的印象是有成打的問題同時在他腦裡轉動。他講他的意見,心平氣和,語調平淡,在一個規模較小的會場會引人注意,但不是雄辯之才。

即使在說明重大觀點時,他也喜歡語驚四座。「你們上次選舉時,我投了你一票。」他笑著說。我說他準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喜歡右派分子。」他回了我一句,似甚得意。

「有人說,你們是右派分子——共和黨是站在右翼——說希恩首相也是右翼的。」我加戴高樂的名字,毛有點遲疑,說戴高樂另當別論,卻又說:「他們說西德的基督教民主黨也是右翼的。我比較喜歡右翼人上執掌政權。」我在提到我們恢復外交關係時總結了一句,我說:「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應該注意到在美國,至少在目前,是右翼人士能夠採取行動,而左翼人士只會說說而已。」

尼克松也寫下了對蔣介石的印象:

蔣披一件十分整潔的黑色斗篷,頭剃得光禿禿的,在私人場合,同他那肅穆寡言笑的態度相得益彰,在我說話時,他慣於不假思索地連聲說「好,好」,顯得有一點緊張。

他雙眼的神采給人自信和執拗的印象。眼眸是漆黑的,有時閃出光芒,在我們交換意見之前,不時環視辦公室各處,在我們談話的整個過程中,就盯著我的眼睛看。

尼克松甚至還對毛澤東和蔣介石的夫人作了比較。

尼克松在台北和蔣介石談話時,由宋美齡擔任翻譯。在尼克松的印象中,「蔣夫人遠遠不只是她丈夫的翻譯」,「我認為蔣夫人的智慧、說服力、道義上的勇氣,單憑這些就足夠使她成為一個領導人物」,「她嫵媚端莊,這樣或多或少地沖淡了蔣那副冷酷的形象」。

尼克松把宋美齡和江青作了如下比較:

蔣夫人同毛的第四位夫人江青相比,比之蔣毛本人之間的對照更加鮮明。蔣夫人有教養,打扮入時,很有女性的風度,但又是很堅強的人。江青粗野,毫無幽默感,完全沒有女人特點……我從來沒有見過比她更加冷酷、更加俗氣的人。她為我的訪問安排了一個文化宣傳的節目,我們坐在一起,她沒有一點毛的溫暖熱情,也沒有一點周的翩翩風度。她是如此之緊張,以致手上額上出現了汗珠。她頭一句帶有意見的話,典型的表現她令人討厭的挑釁態度。她問我:「你為什麼到了現在才來中國呢?」

在世界上,既見過蔣介石又見過毛澤東的人不少,能夠用尼克松如此敏銳的目光把兩人加以深刻比較的,卻不多見。

尼克松這次訪問中國大陸的成果,凝結於2月28日在上海他和周恩來所簽署的中美聯合公報,史稱《上海公報》。《上海公報》中的妙筆,是那位「智多星」基辛格博士想出的:

美國政府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基辛格巧妙地抓住了毛澤東和蔣介石的共同點——即只有一個中國,在公報中,寫上了這段既不得罪毛澤東、又不得罪蔣介石,卻申明了美國政府的立場。

《上海公報》發表之後,台灣又一次為之震動。台灣人士稱:「《上海公報》之宣佈,實是一葉知秋的事,因為它暗示美國與中共的建交是遲早的事了。」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