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女校是當年毛澤東、周佛海等中共「一大」代表住宿的地方。這所學校早在1932年便從上海灘消失了。
不過,尋找一所早已關門的學校的校址,畢竟要比尋找當年李漢俊家要容易一些。
楊重光派出了沈子297前往上海市教育局,翻閱解放前的上海中小學註冊簿。總算順利,博文女校記錄在案:
「博文女校創辦於1917年,董事長黃宗漢(黃宗漢原姓徐,嫁給黃興後改姓黃),校長黃紹蘭……」
該校曾三度遷址:最初在貝勒路,後來遷至蒲石路(今長樂路),1920年時遷入白爾路(後改名蒲柏路,今名太倉路)。
據此線索,楊重光前往太倉路尋訪老居民。雖然路名更換、門牌變動,在老居民的協助下,還是找到了一幢鑲嵌著紅磚的青磚二層樓房——這便是毛澤東、周佛海等當年下榻之處。
棘手的是尋找李漢俊的住處——中共「一大」會址。沈之瑜約了楊淑慧,沿著貝勒路慢慢地走著、走著,誠如本書開頭所寫及的那樣……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楊淑慧的雙眉緊蹙著。她有點為難了:
「沈同志,李漢俊先生家裡,我去過幾次,可是現在我僅有的一點印象影跡皆無了。我記得,當時李家的房子是新造的,前門正對著馬路,路邊一片荒涼。大門對面是一片菜地,那裡有一家吹玻璃的棚屋作坊。可是,眼下的貝勒路兩旁全是房子,已經面目全非了,昔日的影子沒有了!」
「別著急,慢慢地找。」沈之瑜安慰她道。
博丈女校內中共「一大」代表所住的房間慢慢地、慢慢地踱著,楊淑慧極力搜索著當年的殘存的印象。三十年前,她曾隨丈夫周佛海去拜訪過李漢俊,也曾給李家送過信件。然而,畢竟已經三十年了,天翻地覆,人世滄桑……
行行復行行。她走到了貝勒路與另一條馬路的交叉路口,猛然間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她向路人打聽那條橫馬路的名字。
「這是興業路。」她得到這樣的答覆。
興業路?她還是平生頭一回聽見這一路名。她搖搖頭,否定了自己頭腦中閃過的那似曾相識的印象。
看到她迷茫、疲憊的神態,沈之瑜對楊淑慧說道:「我看你有點累了,早點休息吧,改日再找。」
過了數日,楊淑慧忽地來到了沈之瑜的辦公室。她面含喜色,看得出,有好消息!
果真,有了眉目:原來,這幾天她又獨自到貝勒路細細尋訪,終於證實她那似曾相識的印象是不錯的。
那興業路,是與貝勒路一起,在1943年改名的。興業路原名望志路,是在1914年以當時上海法國公董局總工程師望志的名字命名的。在1943年根據《關於交還租界及撤廢治外法權之協定》的規定,廢除了「望志路」這一路名,改用廣西東南部的興業縣縣名來命名,稱為「興業路」(許多人誤以為「興業路」路名是解放後取的,「事業興隆」之意。其實是1943年取的。於無意之中,取了一個含義深遠的路名,一直沿用至今)——與興業路平行的另一條馬路,便用廣西東北部的興安縣縣名來命名,叫「興安路」。
在黃陂南路與興業路的交叉口,亦即當年的貝勒路與望志路的交叉口,楊淑慧對一家橫寫著「恆昌福面坊」大字招牌的房子,凝視良久,覺得很像當年的李漢俊家。不過,當年的房子是青磚中鑲著紅磚,而如今旁邊卻是白粉牆上面寫著一個四塊床板那麼大的「醬」字,這是她從未見過的。房前是一個菜攤。在貝勒路上反反覆覆逡巡,她唯覺得此處與記憶印象相似。
她把自己的意見,告訴了沈之瑜。
這樣,尋找李漢俊的舊居,總算找到了一點頭緒。但是,印象只是印象,有待於進一步查證。
於是,沈之瑜前往那裡調查。那裡的居民都說,醬園的董老闆是「老土地」,住的時間最長,最熟知那兒的情況。
那家醬園,掛著「萬象源」招牌。老闆叫董正昌,賣醬油、酒、醋、鹽之類。他娓娓道來,這才廓清三十個春秋的變幻。
原來,在1920年夏秋之際,一位姓陳的老太太出資在那裡建造了一排五幢房子。每幢房子一樓一底,獨門出入,黑漆大門,黃銅門環,米色石條門框,門楣上裝飾著紅褐色浮雕,外牆是清水青磚,鑲嵌著紅磚——當時的上海,流行著這種式樣的石庫門民居。這一排石庫門房子,坐落在望志路上,自東向西,門牌分別為一○○號、一○二號、一○四號、一○六號、一○八號(後來改為興業路時,門牌改為七十號、七十二號、七十四號、七十六號、七十八號)。
姓陳的老太太建造了這五幢房子,並不是給自己居住,而是出租,坐收租金。租下一○六號、一○八號兩幢房子的,是一位姓李的先生。李先生把兩幢房子的隔檣打通,變二為一。後來,李先生搬走了。
1924年,童正昌把這五幢房子全部租下。他對這五幢房子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把一○○號、一○二號、一○四號改為三樓三底,把一○四號的天井改成廂房,又把外牆粉成白色,寫上巨大的「醬」字。這樣,那三幢房子成了「萬象源」醬園。他又把一○六、一○八號改成二樓二底,把一○六號天井改成廂房,租給了親戚居住——他成了二房東。
後來,他的親戚在一○六號開了當鋪。不久,又改開「恆昌福面坊」,屋裡安裝了搖麵條的機器,生產掛面,外牆也刷成白色。
如此這般,那一排房子變得面目全非。難怪楊淑慧來來回回走了好幾趟,這才敢說那兒有點像……
童正昌所說的那位姓李的先生,顯然是李書城——李漢俊的胞兄。
李書城當年的「官兒」不小。他是孫中山的總統府顧問、國務院參議,租下那兩幢房子居住。弟弟李漢俊從日本留學歸來,住在哥哥家中。周佛海的《往矣集》中說中共「一大」是在李漢俊家中召開,亦即在李書城家中召開。李家,也就是後來的「恆昌福面坊」——望志路一○六、一○八號,便是中共「一大」會址!
一個重大的歷史之謎,終於初步弄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