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遵義曙光

詐開城門智取遵義

按照毛澤東的戰略部署,在突破烏江天險之後,下一步就是直取遵義了。

1月4日,當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六團的團長朱水秋、代理政委王集成剛剛率全團渡過水急浪高的烏江時,總參謀長劉伯承便命令他們作為前鋒,向遵義急行軍。

經過一天一夜急行軍,紅六團就推進到團溪鎮。這個鎮,離遵義只有九十里路。1月5日夜,紅六團在團溪鎮宿營。

6日清早,紅六團在一片黧黑中起床。就在這時,劉伯承一夜騎馬躦行,趕抵紅六團團部。

劉伯承作了戰前動員。他說:「我們的日子是比較艱難的,要求仗打得好,還要傷亡少,又要節省子彈,這就需要多用點智慧。」他的這番話,開導了紅六團指揮員們的腦筋,在「智取」上下工夫。

在紅六團中,擔任前鋒的是第一營。營長曾保堂和團參謀長唐振旁走在最前頭。他們的身邊,走著一位小伙子。這個小伙子家住團溪鎮。昨夜,唐振旁在鎮上找老百姓打聽情況,找到了這位小伙子。小伙子原先在「侯家軍」裡當過兵,知道沿途情形。他說,離遵義城三十里路有個山口,「九響團」駐守在那裡,只有過了這一關,才能進遵義。什麼是「九響團」呢?原來,侯之擔的這個團,上上下下都有一支能夠一梭九發的「九連珠」毛瑟槍,號稱那山口「連鳥也飛不過去」!唐振旁請小伙子當嚮導,小伙子猶豫再三,總算答應了。

貴州果真「天無三日晴」,一路走,一路下起冷雨來了。紅六團在泥濘的山道上疾行。下午3時光景,來到那「連鳥也飛不過去」的山口。一看,兩面的山頭各蹲著一座碉堡,形勢的確險惡。

紅六團悄然包圍了「九響團」。「九響團」還以為紅軍遠在烏江呢!一陣槍響,慌作一團,三下五除二,就被紅軍解除了武裝。除了死的以外,二百多名俘虜畏縮在寒風細雨之中。

第一營換上了「侯家軍」的軍裝,帶著十幾個願加入紅軍的俘虜,準備去遵義詐取城門。這時,劉伯承又冒雨騎馬趕到。劉伯承對第一營作了戰前講話:「遵義城裡有敵人一個師,聽說我們過了烏江,軍心在動搖。你們以一個營打敵人一個師,力量懸殊。但敵人是驚弓之鳥,一轟就跑。你們一定要有勝利的信心!同時,要多動腦筋,多用一點智慧。」雨,越下越大。生怕打「九響團」時的槍聲會走漏消息,紅六團第一營馬不停蹄,直奔遵義南門。

雨夜,比往日更加昏黑。遠遠地望見一星燈光,知是南門已近在眼前。

在南門附近布好掩護的機槍,曾保堂、唐振旁便帶著穿了「九響團」的服裝的一部分戰士和俘虜,來到南門城牆之下。

俘虜們用貴州土話喊開門。

「哪一部分的?」城門上傳來問話。

「九響團,的!」被俘的「九響團」營長按照曾保堂的吩咐答道。

「九響團不去守山口,來幹什麼?」

「共軍打過來啦!」

「共軍?共軍不是還在烏江嗎?」城門上傳來驚訝的聲音。那哨兵叫來了他的上司馬排長。

馬排長擰開明亮的手電筒往下照,見一群水濕的穿「九響團」服裝,挎「九連珠」的士兵,盤問了一通,那位被俘的營長,答得滴水不漏。於是,馬排長下令打開城門。

城門開了,紅軍一擁而入。

開門的士兵問:「共軍來了?」

紅軍用「九連珠」指著他的胸口:「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紅軍攻進了遵義城,一下子抓了幾百名「侯家軍」。

紅軍衝進了「侯家軍」的軍部,不見侯之擔。一問,才知道侯之擔在1月4日夜裡,帶著家眷往老家桐梓逃了。連「城防司令」侯漢佑,也從北門逃掉了。

眼看著紅六團已經佔領了遵義,忽地又響起槍聲。原來,遵義分新城和老城。紅六團所佔領的只是新城,槍聲從老城響起。老城還駐守著一個團的「侯家軍」。

再接再厲,紅六團攻入老城,依然如入無人之境。「侯家軍」不經打,舉手投降了。這樣,在1935年1月7日凌晨,遵義全城都落入紅軍之手,侯之擔先失烏江,又丟遵義,幾天之內把黔北都丟了。一萬多「侯家軍」,損失了五六千人。蔣介石發電報,痛斥侯之擔。原先想效忠於蔣委員長的他,此刻呼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在百般無奈之中,他只能丟下「侯家軍」,隻身逃往重慶。1月18日,蔣介石命令參謀團主任賀國光在重慶將侯之擔「先行看管,聽候查辦」!

王家烈既為侯之擔的崩潰感到慶幸,從此貴州境內少一異己,但也未免兔死狐悲,震懾於侯之擔前車之鑒。侯之擔在重慶被拘當日,王家烈給黔軍發出如下通電:

奉電前因,查侯副軍長,前此貽誤戎機,經委座電令申斥,勉以戴罪立功,殊值匪患方殷之日,不圖奮勉,競自私赴渝城,乖方失職,看管允宜。務望我袍澤,因之惕勵,奮勇努力,以復我黔軍過去之光榮聲譽,勿稍瞻誤,致蹈覆轍為要。

《紅色三步曲2:歷史選擇了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