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館文化,懷璧其罪

「兩蔣」行館廣義而言大致可分為四類,不過有時雖歸類為行館,但蔣介石或蔣經國可能只會用到其中幾間廳捨,或經過時沉思休憩的地方,未必會因此把整棟建築徹底封閉,不能一概而論。

第一類是蔣介石父子長期定居的官邸,如士林官邸、草山行館、中興賓館、慈湖賓館、七海官邸等。這些駐所雖是官邸,但對比「兩蔣」胸懷,把這些在台寓所視為行館並不過分。由於「兩蔣」都習慣在官邸接見訪賓,商議大事,因此這類寓所不但有相當濃厚的政治象徵意義,周圍戒備與崗哨也異常森嚴。

第二類是專為蔣介石巡行、避暑而興建、改建的處所,像日月潭涵碧樓、澄清湖澄清樓、角板山貴賓館、福壽山達觀亭、澎湖第一賓館等。風光明媚、散居各地是這類行館的特色,大多數這類行館也都是沿襲自日據時代權貴所遺留的皇族住所。但由於兩岸情勢緊張,因此蔣介石也特地選擇幾處行館加強各類應變規劃與避難設施,甚至設有臨時指揮所,以應付突襲或轟炸等緊急事故。

第三類是蔣介石巡行時,地方政府或相關單位提供的臨時休憩處,這也是「兩蔣」行館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像八卦山行館、嘉義農場行館、棲蘭行館,或是中橫沿線許多處所,蔣介石可能只到過當地一兩次,甚至從未涉足,但地方人士或政府官員都打著「總統行館」的招牌,希望增加影響力,甚至因此禁止公眾使用或窺探。

第四類則是蔣介石平日重要辦公處所周邊暫時休憩地點,此類處所雖有行館性質,但因涉及蔣介石行程規劃安排與戒護需要,因此較為隱秘而不為人知,相較之下,他卻比較常在此逗留。

例如,陽明山中山樓作為「國民政府」重要的接待外賓地點,又是「國民大會」會場,外圍就有不少據點讓蔣介石開會前暫時休憩,甚至泡個溫泉舒緩身心。木柵「革命實踐研究院」(中興山莊)是國民黨培養幹部的重要場所,據說山莊內也有一處給蔣介石暫歇的行館,名為「木柵別館」或「草廬」;草廬東邊有座漂亮的「萃湖」,一說蔣介石與宋美齡還曾在此泛舟。

又如「總統府」旁、目前台灣「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所在地的「博愛賓館」,據聞當年是蔣介石或宋美齡午間休憩場所,同時由於當時圓山飯店並未改建,因此包括顧維鈞、蔣廷黻、孔祥熙、宋子文等人抵台,都曾在此短暫居住,也是蔣介石定期召開主持「宣外小組」會議的地點。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