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開拓工程創造蔣經國新局

蔣經國晚年以苦幹實幹聞名,在台灣政壇擁有相當好的名聲。但是來台初期,蔣經國以「太子」身份穿梭台灣政壇,加上執掌情治單位,給人特務頭子的神秘形象,因此有不少風流韻事在民間流傳。許多公家單位較為隱秘的招待所,據說都是蔣經國消磨夜間時光,或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私密去處。不過蔣經國行事作風機密,強調不惹人注目,消息一經走漏就立刻更換據點,卻也因此顯得更為難測。

在政治上,「蔣太子」雖有蔣介石庇佑,刻意培養他執掌「黨政軍特」與「青年」工作大權,但他的接班路卻非一帆風順。陳誠等舊臣宿將虎視眈眈,與宋美齡親族間派系矛盾,都讓蔣經國腹背受敵。加上蔣經國偏好民粹色彩的政治運動,更與宋美齡的美式作風差異甚大,摩擦連連。尤其1957年台灣因「劉自然命案」爆發大規模反美示威,蔣經國更被美方直指是幕後黑手,導致最後被迫卸下「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職務,改任「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長達6年。只是沒想到蔣經國雖離開權力核心,卻用基層苦幹形象,為蔣經國時代奠定堅實基礎。

當時國民黨遷台已近十年,大批跟著蔣介石渡海,卻又眼見反攻無望的官兵陸續退伍,如何安置這批戰力即成了大問題。沒想到蔣經國通過個人影響力,發動退除役官兵投入大型公共建設以解決退伍後工作問題,同時加速台灣基礎建設,作出一番成績。在崇山峻嶺中與天爭地的中橫公路便是蔣經國的代表作。〔全程約348.1千米的中部橫貫公路是蔣經國接手政務後的第一項重大民生建設,辟路前他甚至親自前往荒山野嶺探勘路線。中橫主線是以梨山為中心,自太魯閣穿越中央山脈,連接天祥、文山、西寶、洛韶、慈恩溪、合歡山、福壽山、梨山、青山、谷關、東勢至中興新村,長194.6千米。宜蘭支線則是東北行環山、勝光、思原埡口、突稜、四季、土場,再連接宜蘭的棲蘭與武陵農場;另一條支線由立霧溪與大甲溪的東西分水嶺合歡埡口向西南岔出,經櫻峰到南投霧社。國民黨原本在20世紀50年代初就計劃興辟中橫,但由於經費與測量需求等問題,直到1956年獲得美援支持後才正式動工,動員近萬人投入工程,經費高達新台幣42500多萬元。〕

之所以要建中橫,除平衡區域發展考量外,軍事上,1949年後,面對解放軍進逼壓力,如何快速遷移本島部隊應變,成為蔣介石考量的重要問題,因此興辟足以通行大型車輛的橫貫公路成為不容延緩的事。

因此自1951年開始,台灣當局多次入山探勘,決定以日據時期合歡越嶺道路為基礎,展開起碼要符合軍援軍用需求的辟路工程。

中橫全線都興辟在斷崖深谷間,初期連測量地圖都只能用日據時代軍用地圖應急,光是行道就格外驚險,遑論開路!尤其當時台灣工程技術落後,機具不足,只有陸軍開山機、雷管堪用,加上山勢險峻,只能動用人力頂著颱風、地震、暴雨等天災威脅,以原始手工方法開鑿,或不斷以四五十米長繩子,把人從山頂垂吊在懸崖上裝填炸藥爆炸開路,再用人力以鐵鍬開道除石辟路。

美國顧問原本評估光是在大理石山體打通隧道起碼要3年時間,但在蔣經國號召下,施工單位硬調出1000人,編25人為一隊,規定一天50米,各隊同時開工,不到一年就打通隧道,也靠著這種「人定勝天」的精神,於1960年5月7日迅速打通呈十字形、橫斷中央山脈的中橫公路,前後歷時僅短短的3年9個月18天。

為達使命,蔣經國投注十分精神,先後兩次在深山中探勘預定路線,長達19天。他拿著手杖翻山越嶺,跟著工作人員同寢共食,走出原始山路。修築工程中,他更來回視察大小工地21次。在惡劣環境中,蔣經國與這批備役部隊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他不但稱這批退除役官兵為「榮民」,更不斷宣傳榮民的毅力、克難精神。這批與蔣經國上山下海的老兵,也成為他畢生最忠貞的支持群眾。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