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以島為家,對行館的要求大略著重在便利、隱秘

雖然付出殉難員工211人的代價,中橫通車後,並沒有在軍事上展現出必要性,反而因為打通台灣東西部交通,大幅改變經濟生態,拉近台灣全島距離,「退輔會」也趁著中橫通車機會,沿線興辟多處專供退除役官兵耕作的高山農場,讓這批完成修路工程的退役部隊轉而務農營生。

其實早在1954年,蔣夢麟執掌的「農復會」就寄希望於中央山脈高山地帶發展溫帶農業,結果從谷關、梨山,到青山、福山、武陵、清境,乃至宜花支線的棲蘭、明池,這批遍及原本人煙罕至的中央山脈農場,不但植栽出高經濟價值作物,更因為宜人氣候與田野環境,迅速成為人氣景區,同時蓋起兼顧視察與休憩雙重功能的貴賓樓,或設有專屬「兩蔣」的廳捨,成為蔣介石消磨時間最愛的休憩地點之一。

但相較蔣介石借山光水色陶冶性情,蔣經國之所以熱衷在高山農場招待所入住,主要是借此視察農場、林場、水庫、山區道路等運作情形,並瞭解退除役官兵生活。因此蔣經國行館雖為數不少,卻都位居各新辟重要工程四周,算是蔣經國的前進指揮所。因此外人即使看到行館,不過一般辦公廳捨、平房,不但簡陋,且極易毀於天災,即便至今尚存也都經過一番改建,與當初原味不可同日而語。〔由於蔣經國刻意樹立「親民愛民」、儉約樸實形象,因此他在衣食住行標準上都與有一定品位的蔣介石大相逕庭。如他的服裝大多是涼爽,可少開空調的簡單夾克、中山裝;飲食不同於蔣介石堅持黃泥螺、醃筍等江浙口味,蔣經國巡視到哪兒就吃到哪兒,表現出強烈的平民化習慣。〕

蔣經國對行館的要求大略著重在便利、隱秘,常常來無影、去無蹤,住宿條件上,蔣經國也毫不要求,甚至還刻意要以節約作為訴求,也極少聽到他與蔣方良一同度假。但因為蔣經國忙於公務,導致身體不佳,長期失眠,加上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就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蔣介石相當憂心,多次命令他下鄉休養,強迫休假,還特地在日月潭德化社附近興建了一棟斜屋頂、四面落地濱歐式小別墅。

只是蔣經國始終放不下繁複的政務,因此身體與嚴重失眠等問題,一直沒有改善。更因為蔣經國對事、對人皆不能放寬一步著想,才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蔣介石擔憂之餘,在日記直指蔣經國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身體不知保養,用力太過,以致多病」,加上「精神時生悲傷,憂鬱過度,以致負荷沉重,不知寬緩,自得樂道順天」。

果如蔣介石的預測,蔣經國並沒有採納他多修養身體的建議,甚至在出任「總統」後,便指示歸還多處蔣介石行館,更將涵碧樓旁的私人別墅改為正式的「總統行館」,並兼作貴賓接待室,他也從此未再到此處下塌。這棟行館最後毀於「九二一」大地震,至今已不見痕跡。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