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用嚴厲和冷酷改正自己的缺點

主動成長,不做被餵飽的熊

在加拿大山區駕車旅遊,經常看到路邊豎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A fed bear is a dead bear」,意思是「被餵飽的熊是死熊」。剛看到時不太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熊被餵飽了反而是死熊了呢?同車的夥伴告訴我說,過去很多人在路邊看到熊,十分好奇,就從車裡扔東西給熊吃。熊嘗到了「甜頭」後,就老在路邊等人施捨食物,慢慢就失去了自己覓食的本領。到冬天沒有人去餵它們食物時,有的熊就被凍死餓死了。所以,加拿大政府在路邊豎了很多提醒人們的牌子,告訴大家,把熊餵飽了,實際上就是把熊喂死了,所以說「A fed bear is a dead bear」。

這件事又讓我想起了科學家所做的一個試驗:把一批白鼠分成兩組,一組白鼠每天都被餵得飽飽的,它們吃完了就睡,睡醒了再吃,另一組白鼠每天只喂半飽,因為吃不飽,這組白鼠只能四處覓食,東奔西跑。半年後,科學家看到:每天吃得飽飽的白鼠不是得病了,就是死掉了,而那些到處覓食的白鼠卻很健康地活著。原因不言而喻,沒有吃飽的白鼠在覓食的過程中,既鍛煉了身體,又增強了自己的適應能力,提高了免疫力,所以擁有了健康和活力。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被父母當熊或白鼠一樣餵得飽飽的。他們從小到大,除了會讀書以外一無所長,既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沒有獨立行動的能力,一旦身處陌生的環境中就完全不知所措,變得茫然而無助。他們習慣了父母把一切都準備好,父母給他們做飯、為他們洗衣、打掃房間、接送他們上下學,甚至幫著他們把鉛筆都削好了,正是由於父母過度溺愛和在生活上的過度包辦,致使這些孩子無法成為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獨立行動的人,一個今後在社會上能夠勇敢地打拼並取得成功的人。

所以,請不要做被餵飽的熊或者被餵得飽飽的白鼠,這樣做只會走上人生失敗的道路。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機會自理,才能有日後更堅強的自立。

沒有經過深刻自卑的自信是虛假的自信

我小時候並不知道自卑是什麼感受。

從小在農村長大,在廣闊天地裡,從自然環境到社會環境都不存在讓人產生自卑的土壤。從自然環境來說,所有的孩子都共同享受著田園風光和玩泥巴的樂趣,大家一起玩一起髒一起洗。從社會環境來說,儘管當時國家有「地富反壞右」和「貧下中農」的對照,但我們村上恰好一個「地富反壞右」都沒有,因而大家的社會地位都是平等的。反正大家都很窮,你家茅屋我家也是茅屋,不存在貧富差距,孩子之間除了比高矮,沒有什麼別的可比。那個時候學校也不太注重學生學習,大家不攀比成績,即使全班最後一名也不會受到同學的嘲笑和老師的批判。倒是三天兩頭到地裡比賽幹活,但幹農活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是好手,即使輸了也沒有什麼丟面子的。所以,到高中畢業,我也沒有嘗到自卑到底是什麼味道。

不知道祖宗到底積了什麼德,我一個跟斗跌到了青雲裡,三年高考後考上了北大。興高采烈千里迢迢到了北大,以為什麼好事在等著我,結果進了北大,才知道掉進冰窟窿是什麼感覺。

北大是龍爭虎鬥之地,人人自詡天才的地方,我一進去就覺得是自己走錯了地方。一個農村小土鱉,進了龍宮的感覺,你想那日子會好過嗎?我嘗到了深度自卑的苦澀,而這一滋味差點讓我命歸黃泉。剛進北大我就發現自己普通話不行,別人講話我能聽懂,我講話別人聽不懂,聽不懂也就算了,還有同學模仿嘲笑,我最後就只能閉嘴不說。緊接著發現自己的農村身份和其他同學形成強烈對照,儘管當時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的貧富懸殊,但身份的對照已經非常強烈。我同學中有部長的兒子有教授的女兒,大部分都是城裡人,帶有城裡人見多識廣的優越感,而我身上穿著打補丁的衣服,腳上穿著農村的土布鞋。這種強烈對照所帶來的自慚形穢,或許是現在從邊遠地區來大都市上學的農村孩子也能夠感覺到的。而讓人感到絕望的是不管自己多麼努力,成績總是趕不上別的同學。眼看別的同學輕鬆參加各種學校活動,組織詩社或競選,男女同學之間還你來我往談談戀愛,看不出他們認真學習,怎麼一到期末考試就考到我前面去了。當然,像我這樣的人,要得到女同學的青睞那是太陽從西邊出來的事情,只能在水房裡偷偷擁抱自己。自卑感在我的心中茁壯成長,把同學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都注入了本來並不存在的意義,心靈變得如此敏感和脆弱,以至於時時懷疑自身存在的價值。到大學三年級我那脆弱的身體和神經同時崩潰,得了肺結核。

一年後我從醫院出來,有了死後餘生的感覺,回到北大過著麻木的生活,接受了成績永遠不會好,也不會被女生青睞的現實。由於病休一年遠離了同學間的競爭,使我反而有了一點自由呼吸的空間,而正是這一空間使我起死回生,孤獨而與世無爭地度過大學的最後兩年時光,最後以剛剛及格的成績默默無聞地從北大畢業。

但是留校當老師這件事,把我從自卑感中拯救了出來。大家都畢業了,因此不用再面對面和同學比成績。其次,大家都剛開始工作,工資和社會地位的差距還沒有被拉大。同時,北大的環境相對寬鬆,只要每個星期上完八小時的課,其他時間就可以躲進小樓自成一統。沒有想到的是,隨著上課經驗的豐富,我發現自己儘管大學四年在公開場合沒有講過幾句話,但上課居然能夠用不靠譜的中英文把下面的學生給糊弄住,真可謂「東邊日出西邊雨」,學生當不好,當成了好老師。隨著年齡的增加,對於自己的看法日趨穩定,儘管離優秀人士還有很大的差距,但自己不把自己當人看大可不必,讓自己慢慢成長是最重要的。後來,離開北大成立了新東方,厚著臉皮去馬路上貼廣告,去教育局公安局求爺爺告奶奶,終於把自己從內心到外表都磨成了犀牛皮一般的堅韌。

我曾經說過一句話:沒有經歷過深刻自卑的自信是虛假的自信。

也許有些人天生優越,他們長相出眾,家庭背景好,成績又很出色,處處受人追捧,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一輩子永遠處於劣勢。生命的長河向前流動,在各種痛苦、打擊和自卑之後如果我們能夠脫穎而出,那我們就有了大河奔流的氣概和壯闊的風景。

我也終於發現,一個人的成長有兩個條件:一是要給予足夠的時間,沒有任何人會在一天之內成長起來,就像一棵樹一樣,要10年過去才會發現長成了參天大樹;另一個條件就是生命的熱情永不熄滅,不管你是多麼卑微,內心的種子一定要嚮往天空,要盡力伸展自己的枝葉去觸摸藍天,去追逐天空的雲彩。

有了向上的心,一定就會有燦爛的果實。

用嚴厲和冷酷改正自己的缺點

人是最害怕承認自己缺點的。由於害怕承認缺點,所以就意識不到自己的缺點,也就改正不了自己的缺點。人的進步不是發揚自己優點的結果,而恰恰是改正自己缺點的結果。優點只要保持就行了,發揚了會過分。慷慨過分了就變成浪費,節約過分了就變成小氣,努力學習過分了就變成了積勞成疾。所以優點只要保持就行了。想取得進步,就必須改正自己的缺點。

那到底什麼是你的缺點呢?如果自己發現不了怎麼辦呢?我這裡有一個好辦法:問問你周圍的人,讓他坦率地告訴你。一般來說,別人看你的缺點是看得很清楚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看自己永遠是糊塗不清的,但是身邊的人卻能將你的缺點看得清清楚楚。

你可以和你的朋友說:「你老實告訴我,我這個人到底有什麼缺點。我絕不記仇,絕不用刀子捅你。請你告訴我實話。」只要他願意和你說實話,他說出來的一定就是你最致命的缺點。

我在新東方最大的收穫就是我的朋友們對我的批評。新東方的創業者像王強、徐小平等,都是我在北大的同學和老師,所以他們回到新東方後依然以朋友的身份對待我。儘管在名義上我是校長,他們是副校長,但他們根本就不怕我,只要覺得我做得不對就罵我,一罵就罵出了我的缺點,因為他們沒法罵我的優點。他們不能說俞敏洪你太真誠了,以後虛偽一點;他們也不會說,俞敏洪你太慷慨了,以後不要請我們吃飯了。他們會說俞敏洪你太落後了,沒有現代化管理意識,會說你這件事做得太小家子氣了,以後要做得更加到位一點。通過他們不斷的指點,我開始充分意識到了我的一些缺點,就慢慢開始改正,因為我知道,不改,就會失去朋友的信任;不改,就會阻礙新東方的發展。

改正缺點是很痛苦的,就像除掉你身上病變的腫瘤一樣。但既然腫瘤影響了生命,就不能不盡快除掉。

不論世界如何對你,都不要看輕自己

每個人都有對未來的期待,對未來的事業、成就和幸福的追求。在期待美好未來的同時,每個人都要避免看輕自己。

面對未來時,我們最容易犯兩個錯誤:一是覺得自己這輩子不會有大的作為,另一個是料定別人不會有作為。

很明顯,第一種錯誤不能犯。原因很簡單,人生的起點由不得你選擇,你出生在什麼家庭由不得你選擇。不過為什麼人有兩條腿?就是為了讓你跑,是為了讓你跑得更快。只要你堅持跑下去,你就會跑出自己意想不到的距離。我們要做的是從現在開始,從這個點上開始跑。因此,儘管我一開始比較自卑,但我還是相信,既然自己能從一個農民的兒子奮鬥成北大的學生,就能夠從北大奮鬥到更高的台階。我從心底相信自己能做到,所以今天我就做到了。

第二種錯誤你最好也不要犯。如果犯了,你有可能會失去一個未來跟你合作的事業夥伴。你看看周圍的同學,可能覺得班上成績後幾名同學未來基本上不會有出息,但是事實證明恰恰相反。北大曾經對全班前5名和後5名的同學畢業20年後的成就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的結果是全班後5名同學的成就不次於前5名的。全班前5名的同學一般是教授或者科學家,但是許多企業家、社會活動家甚至政治家原來都是班級裡名次不怎麼樣的同學。所以,千萬不要看輕班級裡的同學,尤其是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同學,我當初在北大的同學就千篇一律地在我身上犯了這個錯誤。

另外,面對未來時,往往會出現兩種人:一種人想要有所作為,並且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未來會有所作為;還有一種人從心底不相信自己會有所作為。成功會屬於哪一種人?一定是第一種。

你的心有多大,你就能走多遠。中國著名的企業家、萬科集團的董事長王石不斷攀爬世界的最高峰,爬了一次,還想爬第二次。他知道,每一次征服都把自己帶向新的高度。人們總希望自己成為偉大的藝術家、政治家或者企業家。但是,為什麼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沒做到?因為做到的人一定從心底相信自己這輩子能做成事情。

我在北大的時候,成績一直都不是很好,又是農村出身,長相比今天也差遠了。越長越有魅力的男人一定是越來越有出息的。我進北大的時候,我們年級有25個男生、25個女生,聽完這個數字,我還挺開心。為什麼呢?24對配完了,剩下那個是我的,總而言之有我一份啊。但是沒想到,女同學追男朋友的時候,都去追那些外表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人物去了,有時候一個男生被好幾個女生追。像我這樣外表樸素、平凡、未來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沒有一個女生看得上。

我們可以預料很多事情的發生。我們可以預料一棵小楊樹過了10年以後會長成一棵大楊樹,我們可以預料一棵小松樹100年以後會是一棵大松樹,我們在路上看到一條小狗在那裡走,可以預料10年以後它會變成一條老狗。但是有一件事情是我們永遠預測不到的,就是人除了會長大、變老以外,還能夠成長。

人生像一年四季開放的花朵,有的花開在春天,有的花夏天才開,有的花選擇秋天開放,還有的花要挨到冬天才綻放。當然也有這樣的人,青年、中年、老年都很厲害,比如著名的楊振寧教授青年時就在美國名牌大學讀書,35歲時獲得了諾貝爾獎,到了82歲的時候又重新找到了人生伴侶,這樣的人生讓人無比羨慕。本來到了40歲時我就覺得已是不惑之年,從此以後就這樣慢慢地過吧,但是聽到楊振寧教授結婚的消息後,當天晚上我就開始修改自己的人生計劃,一直計劃到了83歲。

人生奮鬥是一輩子的過程。齊白石先生50歲的時候還在做木工,他做木工絕對不是一個出色的木工,據說他打的椅子只要往上一坐就散架了。但是他在傢俱上畫的畫卻是如此美麗,以至於家家戶戶請他到自己的傢俱上去畫畫。有人就跟他建議說乾脆去畫畫吧。結果一畫畫到70歲以後,他才開始有了名氣。齊白石值錢的畫都是在他80歲到90歲之間畫出來的。

人生不是百米賽跑,而是看不到頭的馬拉松,這一路至少是幾十年。

如果我們活100年,拼的是什麼呢?我們拼的是耐力,拼的是專注,拼的是持久。

靠學習之外的能力打天下

我最不喜歡在進入大學以後還在跟同學比成績高低的行為。

現在很多同學在大學裡不去比思想是不是獨特,而去比一些無聊的東西,比穿的名牌衣服哪個更好,比誰的家庭背景更好。走進大學以後,如果我們還在比較到底誰比誰的家庭背景好,誰比誰的成績好,誰比誰的服裝好,誰比誰的長相好,誰比誰的女朋友好,就是缺乏自信的行為。

進入大學後的第一步,如果能擺脫這些比較心理的話,你就成功了一半。

在大學裡到底哪些方面是值得你去比較的呢?

對於終生的理想要比較,這輩子你想把自己變成什麼人,你想變成有錢人,變成像錢文忠這樣有學問的人,還是變成像我這樣辦一個教育培訓機構的人。你要想清楚的是自己喜歡不喜歡、要不要做這件事情。另外,你要比較的是今天和明天、明天和後天、今年和明年、明年和後年,自己在思想、獨立意識上到底是不是有進步,你是不是從一個沒有思想的人變成了一個有思想的人,從一個模仿別人思想的人變成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

我們不要去跟別人比,而要跟自己比,樹立自己的獨立意識、思想。做一個獨立的人,同時又能融入到這個社會或者做引領這個社會的人,這是特別重要的,這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不要按照世俗的標準判斷你到底好還是壞,就像不要按照你拿多少工資來判斷這個工作對你適不適合。在我身邊有很多拿著每月兩三萬工資的人過著不愉快的生活,但是拿著兩三千工資的人卻過著很愉快的生活。當一件事情做到最後不管給你多少東西都不能使你感到愉快的時候,從深層意義來說,它已經剝奪了你思考、悠閒的餘地,它就不是一份好工作。

比如說,我認為10年前的新東方對我來說是一份很完美的工作,我走進教室上完課以後,可以帶著學生一起喝啤酒,或者和新東方的老師聊天,和北京大學的同事聊天。但是,今天的新東方卻不是我百分之百願意要的生活。我發現做到今天,我反而越來越忙了。有人說像我這樣的俗人,學生才認為是成功的典型,我認為這恰恰是現在中國學生不成熟的地方,他們認為做成一番事業、有了名聲就變成了成功人士,這種看法有失偏頗。人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追求,這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比如:貧困的時候財富是我的目標;在農村的時候進北京大學讀書是我的目標;現在,擺脫財富的影響來創造自己的思想,創造自己立身安命的東西,就變成了我追求的目標。

我碰到學生問我最多的兩個問題:一個是「俞老師,我這輩子會有出息嗎」,另一個是「俞老師,我應該怎麼選擇我的人生道路」。

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問得就有些荒謬,因為只有你自己知道你這輩子有沒有出息。現在有出息不等於未來有出息,現在沒出息也不等於未來沒出息。很多同學是學生會或者團體的負責人,學習成績名列一二,在學校風光一時,至少在我的大學同學和我認識的人中,在班裡成績保持在前幾名的同學,未來在學術上和在社會上能取得重大成就的可能性反而是比較低的。不要把大學時候的風光看成你未來在社會上的風光。很多大學成績特別好的同學只會學習,在社會上受到打擊以後,意志消沉,從此一落千丈;而大學成績不好的同學面對教授的指責和批判,依然能夠「厚顏無恥」地進入社會。

這輩子到底有沒有出息,對於我們來說要做什麼呢?最重要的還是要明白人生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改變自己命運的過程。有的時候我們的命是已經定好的,比如說你的長相是固定的,即便美容也改變不了原來難看的本質。就像有一個故事講的,一對夫妻,女的特別漂亮,結果生出來的孩子很難看,男的就琢磨,我們的孩子不應該這麼難看,是不是她有外遇了。最後,女的承認結婚前整了三次容!不要以自己的外表判斷自己的未來,不能改變的東西不要改變,要坦然地接受,只有坦然接受才會有安寧和自信,我就是我。

在坦然接受的基礎上,我們來看這輩子到底能怎麼樣改變。比如說我命中注定出生在農民家庭,但以這個為起點我可以來改變自己,我把這個過程叫作「變命」,即讓自己的命運慢慢轉變。如果我不堅持高考三年,現在肯定就是我們村莊裡十幾個老農當中的一個,我們都是兒時的夥伴,肯定一輩子都走不出鄉村。儘管做新東方做得很苦,但至少我覺得這輩子過得很值,走遍了世界上的山山水水,認識了很多能夠影響我,讓我提升的人。

所以,生活中你會發現,自己這一輩子到底走成什麼樣,由你自己決定。

你現在的選擇決定了你的未來

新東方有一個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剛到新東方時只找到了一份在教室收發耳機的工作,但他選擇了積極的工作態度,一邊收發耳機,一邊認真聽每一位老師上課,兩年後他的英語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時,由於他聽了很多老師的課,不知不覺掌握了很多教學技巧。有一天他跑來對我說他要當老師,嚇了我一跳。我想一個收發耳機的人怎麼有能力當老師呢?但讓他試講之後,我才發現他的講課水平已經很高。後來,他成了新東方的名牌老師,後來又成了新東方一所分校的校長。正是因為他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選擇了成長,讓他的生命從此與眾不同。

如果你有一天的時間,選擇的不同也會使你生命的質量完全不同。在某一個星期天,你可以選擇睡懶覺,也可以選擇去爬山;你可以選擇去購物,也可以選擇看書。不經意的選擇其實反映了你內心的價值取向。最後,選擇睡懶覺的有可能成了落伍者,選擇爬山的有可能成了登山隊員,選擇購物的有可能成了家庭婦男,選擇看書的有可能成了教授。這些選擇也能夠看出你的性格,是懶散的還是堅定的,是物質型的還是精神型的。即使給你一個小時的時間,你也可以選擇使生命過得平淡,還是使生命過得驚喜。

有一次,我和徐小平老師到福州去演講,演講結束後我們坐車奔赴機場趕回北京。在機場換完登機牌後,離飛機起飛還有一個半小時。當時我們似乎唯一可以做出的選擇就是走進候機室等待飛機起飛。但我想起了一路過來在旁邊看到了大海,福州機場就坐落在海邊上。於是我們又走出機場到了海邊,海邊風景如畫,海水拍打著岩石發出澎湃的聲音,一抹沙灘一望無際。我們興奮異常,一看周圍沒有人影,脫光衣服就跳到了海裡,痛痛快快在大海裡暢遊。後來我們上了飛機,一路聊的都是跳進大海的興奮,這件事到今天為止我們還常常提起,這一天也因此成為了我們生命中值得記憶的日子。

生命中充滿了選擇,你的選擇不僅和你的心情相關,也和你的命運相關。你只要選擇積極的、努力的、向上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你的命運就一定會越來越好;如果你選擇消極的、被動的、懶散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你的命運就注定了會越來越糟。

你現在的選擇決定了你的未來。

笨有笨的好處

上小學時,我就發現自己很笨。小學語文老師要求所有學生把課文背出來,很多同學只要在課餘時間把課文讀幾遍,就能夠到老師面前去背誦了。背出來後,老師會在課文標題的上方用鋼筆寫上一個大大的「背」字,表明學生已經把課文背出來了,背出課文來的學生從此就可以萬事大吉,不用再挨老師的白眼和折磨。但我無論如何都無法在當天把課文背出來,通常要努力好幾天或者一個星期,讀上幾十遍,才能夠把課文背出來。老師的白眼沒有少挨,但後來好處也漸漸顯現出來,那些背誦速度很快的同學,又很快把背出來的課文忘記了。原來背誦速度和遺忘速度成正比,背誦的速度越快,遺忘的速度也越快。而我由於要背無數遍才能夠把課文爛熟於心,忘記也就不太容易了。到期末考試的時候,很多同學又開始重新背課文,而我卻依然能夠把很多課文從頭背到尾,不用複習太多就能夠應對考試。

有一個故事說雄鷹飛到金字塔的頂端只要一瞬間,而蝸牛爬到金字塔的頂端則需要幾年。同樣的一件事一個目標,有些人一瞬間就能夠完成,有些人卻需要用一輩子的努力去實現。我們可以把那些依靠自己的天賦輕而易舉達成目標的人叫作天才,但這個世界上天才人物畢竟只是少數,否則他們就不會被叫作天才了。

事實上,這個世界並不是由天才統治的,而是由那些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並養成堅韌不拔的個性的人,我們可以把這些人叫作地才。地才就是腳踏實地,通過點點滴滴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目標的人才。就跟爬金字塔的蝸牛一樣,他們需要付出超常的耐力和更多的時間。如果有一件事情擺在我的面前需要我去完成,我寧可選擇更艱難的道路,像蝸牛一樣爬上金字塔而不是像雄鷹一樣飛上金字塔,我的生命會因此留下更多的回憶和令人感動的瞬間。做一件事不需要努力,就像談戀愛不需要追求,登山不需要攀爬一樣,不會給我們的生命留下任何足以品嚐的味道。

看過《阿甘正傳》的人沒有一個不被阿甘的生命軌跡所感動。阿甘是一個笨人,有點傻,卻成了人們心目中最成功的人。他因為被同學欺負不得不拚命奔跑,結果成了跑得最快的橄欖球隊員;他傻得寧可不要自己的命也要搶救戰友,結果成了民族英雄;他一心練習乒乓球廢寢忘食,結果成了世界冠軍;他努力捕蝦一無所獲但從不放棄,結果成了最著名的捕蝦大王;哪怕他沒有目的的環球跑步,也為他贏得了一大批的追隨者。

笨的人並不等於沒有成就的人,只要具備兩樣東西,他就能夠像阿甘一樣總有收穫。這兩樣東西一是目標,二是堅持,有了它們成就自然會隨之而來,就算沒有成就也有收穫,因為你畢竟有了與眾不同的經歷。因此,笨有笨的好處。意識到自己笨,正是聰明的開始;意識到自己因為笨所以要努力,是邁向成功的開始;意識到自己因為笨所以要專心超常地努力,是取得成就的開始;意識到自己因為笨不僅僅需要超常努力,還需要心平氣和地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耐心,是成為天才的開始。

超越生命的臨界點

爬山爬到一定時候,會感到筋疲力盡,再也不想往上多爬一步。但只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過一會兒你就會感到全身開始舒服起來,爬山的樂趣油然而生。跑步跑到一定時候,也會感到筋疲力盡,但只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過一會兒你就會感到呼吸舒暢起來,兩條腿也好像自動跑了起來,繼續跑下去的勇氣會轉變成一種輕鬆地向前跑的慣性,接著跑下去就能跑出很遠。

不管是爬山還是跑步,在你咬緊牙關的那一刻,就是你做一件事情的臨界點。如果你能堅持下去,就會挺過臨界點,進入一種新的境界,不再害怕所面對的更長、更困難的挑戰,並且在迎接挑戰的過程中獲得一種身心的愉悅、一份成就感和一份自信。

在學習中,我們也會遇到臨界點,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臨界點。它不像肉體上的臨界點那麼明顯,但卻更難挺過去。因為它會持續更長的時間,需要人們有更多的內在勇氣。

在工作和事業中要取得成功,也需要我們有闖過臨界點的勇氣和堅持到底的耐力。很多人在工作中十分浮躁,總覺得自己做的是小事。其實,小事做不好的人絕對不可能幹出大事來,能否認真地把一件事情做完是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基本標誌。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人到處尋找金礦,在自己擁有的一塊土地上挖了個遍,結果一無所獲,最後只能絕望地賣掉了土地。而買他土地的那個人在原有的基礎上只向下挖了幾鍬,就挖出了金子。另一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個人挖井,挖了十口井都沒有挖出水,其實每口井他只要再向下挖一米,就有一條永不乾涸的地下河在等著他——「行百里者半九十」,九十就是臨界點。

世界上的事情經常很容易開始,但卻很難有圓滿的結局。因為圓滿意味著必須走完全程,意味著必須歷經千難萬險,意味著遍體鱗傷也絕不放棄,意味著受盡傷害依然心地善良,意味著在到達臨界點的時候咬緊牙關繼續拖著疲憊的雙腿向前奔跑,直到最後肉體和精神為了同一個目標合而為一。

不能跨越生命的臨界點,我們會吃盡失敗的苦頭;要跨越生命的臨界點,我們需經受更多的痛苦。但是,只要你能忍受黎明前那最黑暗的一刻,太陽一定會帶著滿天燦爛的朝霞為向著東方奔跑的你升起。

相貌與成功的關係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很重要的東西跟我們未來的幸福和成功其實沒有太多的聯繫。

有人認為,相貌跟未來的成功會有很多的聯繫;有人認為,自己的家庭背景會跟成功有必然的聯繫;有人認為,上名牌大學的人會成功,在大學裡成績好的人比學習成績差的人更加容易取得成功——所有這些因素可能有部分是對的,但大部分基本無效,比如說相貌。如果說一個人的相貌和成功有關,那就不會有馬雲和阿里巴巴,因為如果有人認為馬雲長得好看,那一定是審美出了問題。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相貌好看的人就做不成事情,比如說另外一位大家比較熟悉的百度老總李彥宏就長得英俊瀟灑,他所有的照片看上去都像電影明星一樣。不管馬雲還是李彥宏都取得了成功,證明了相貌與成功無關。只不過李彥宏和馬雲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們通常不太願意坐在相鄰的椅子上,因為兩個人的對比到了慘不忍睹的地步,解決的方法就是把我放到他們兩個中間,起到一個過渡的作用。像我這樣相貌沒有什麼特點的人也做了一點事情。所以,不管是男是女,最重要的是自己內心世界的豐富,自己風度和氣質的培養,自己胸懷的擴展以及對理想目標堅定不移的追求。隨著年齡的增加,這些會慢慢變成你的智慧,所有這一切才是構成你成功的真正的本質。

那麼成功和家庭背景有沒有關係呢?

我們可能會看到左邊的同學穿著名牌服裝,右邊的同學拎著名牌皮包,前面坐著市委書記的女兒,後面坐著中央領導的兒子,而你可能就是一個來自普通工人或者農民家庭的大學生。有的時候你會心存不滿,認為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公平。但這個世界本來就充滿著不公平,而很多不公平常常就在你我眼前閃現。你會說,這個世界怎麼會對我這樣?為什麼他什麼都有,而我什麼都沒有?我在大學裡也有過這種心理。比如我的同學有部長的兒子、有大學教授的女兒,而我卻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你會發現你總趕不上他們的狀態,也沒有他們的風度。你會覺得即使他們停下來一輩子什麼都不做,所擁有的東西都比你多。但是,生命總是往前走的,我們要走一輩子。我們不是只走大學四年,或研究生三年,我們要走一輩子,可能走到八九十歲。而那時,人生到底怎麼樣你是不知道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堅持走下去。所以,我非常驕傲地從一個農民的兒子走到北大最後又走到今天。我的心態很平衡,但其實我走了很長時間,走了很遠的距離。

當然,有的同學會說,你進了北大就已經很成功了。確實,北大增加了我很多成功的因素。北大讀書氣氛很濃厚,我讀了很多的書,思維變得更加敏銳。北大有人文的環境,蔡元培的銅像就立在未名湖邊上,但是每年進北大的有幾千人,出北大的也有幾千人,能夠成功的到底有多少呢?事實上,北大學生成功的概率也許並不比任何一個大學的高。

大學時候的努力重要,但大學畢業後的努力更重要。如果考上大學就意味成功的話,那麼也就沒有馬雲了。我跟馬雲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高考考了三年,我也考了三年,他考的是英語專業,我也考的是英語專業,第三年我去了北大,他去了杭州師範學院。我相信很多同學沒聽說過這個學院。就大學而言,我覺得我應該比他更成功,但從今天來看,僅阿里巴巴上市的市值就是新東方的三倍。馬雲除了阿里巴巴,還有淘寶網、支付寶,而我除了做成一個新東方便什麼都沒了。

因此,你未來的成功和你上什麼大學沒什麼聯繫。大學為你奠定了基礎,但不能決定你的一生;一輩子能不能走出精彩,還得看你自己的造化。

人生總是要有份期待,哪怕是沒有希望的期待。生命總有這樣的現象,有的人在年輕的時候有作為,有的人中年時候有作為,有的人老年時候有作為。花兒總是在不同的季節開放,如果所有的鮮花都在春天開放完畢了,夏天、秋天、冬天沒有任何的花兒開放,你還會覺得自然界是如此地美麗動人嗎?大學裡過得不那麼精彩,畢業後卻變得越來越精彩是不是更加好呢?

先做人,再做事

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永遠是先學會做人然後才能做事。人做不好,事就做不好。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我們要學習榜樣,提高境界。學習榜樣,主要是從兩方面來說:一是從現實生活中學,一是從歷史人物中學。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你可以汲取的營養。即使從失敗的人身上,我們也可以汲取教訓。新東方的很多人,都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從每個人身上去尋找他們的優點。大家只要接觸過新東方的高層領導,就會發現他們的性格太不一樣了,優點是如此明顯,缺點也是如此明顯。但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我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東西。胡敏老師做事嚴謹,王強老師個性耿直,徐小平老師充滿激情,包凡一老師坦率直言,杜子華老師誠懇憨厚,錢永強老師勇往直前,陳向東老師的經濟意識和市場意識,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從歷史的角度看,有太多太偉大的人物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耶穌、釋迦牟尼可以是我們的榜樣,蘇格拉底、孔子也可以是我們的榜樣。從這些榜樣身上我們可以吸取力量和智慧。馬丁·路德·金可以是我們的榜樣。他的演講名篇「I Have a Dream」,使我們在體會英語文字之美的同時,也體會到了一個人如海一樣的胸懷,如山一樣的勇氣。他為黑人在美國社會的平等地位所進行的吶喊,已經變成了全世界被壓迫人民共同的聲音。

做事情一定要建立標準,就高避低。

建立標準就是建立一個人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標準。如果你建立了一條行為準則,比如絕不隨地扔紙、隨地吐痰,那你就必須遵守這一行為準則,不能因為別人在教室裡隨地扔紙、隨地吐痰,你就隨地扔紙、隨地吐痰。一個準則一旦建立起來,就不要去破壞這個準則,哪怕你周圍所有的人都在破壞它,你都不能變。否則你就會出問題。你身邊總會出現道德水準和行為準則比你低的人,你要是向他們學習,你就會越學越壞。

在做人做事方面我有一句口號:做人像水,做事像山。

所謂「做人像水」,就是做人盡可能向低處走,對別人謙虛,向別人學習,不恥下問。從長遠來說在把握人格尊嚴的前提下,為了事業和未來,哪怕低三下四也無所謂,這並不損害你的形象。很多事情都是求人求出來的,在家要求爺爺告奶奶,在外面要求朋友告官員。低頭做人,抬頭做事,韓信鑽褲襠,是因為他對自己的未來有信心,小不忍則亂大謀。10年後,鑽褲襠的韓信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做事像山」,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確定了目標,就必須像爬山一樣爬上去,要有山一樣堅定的意志和山一樣不可動搖的決心。人不能有傲氣,但必須要有傲骨。傲氣流於表面,不可一世,一眼就能被人看出來,是膚淺的一種表現;而傲骨是精神上的,是內在的一種氣質,有傲骨的人待人接物都很隨和,心靜如水,但內心卻有很明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對完成自己的使命有著鋼鐵一樣不可動搖的意志。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