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在難熬的日子裡學會詩意地生活

詩意的生活

詩幾乎可以表達人類生活的所有情感,情深而成文字即為詩。

每一個人心中都為詩留著一片聖地,只不過隨著歲月的流逝,瑣碎的生活用厚厚的塵埃把人們心中的這塊聖地封閉了起來,讓人們變得日漸遲鈍。我們為了名譽和地位而勾心鬥角,我們為了權力和利益而蠅營狗苟,我們忘了生活中還有詩歌存在。但在我們心中,詩歌這片聖地永遠不會消失,只要一有機會,就像花樹遇春風一樣,一瞬間就能夠開放出燦爛的花朵。

什麼是詩意的生活呢?

在學校裡,除了每天在教室裡聽課在圖書館看書之外,除了匆匆穿行於宿舍食堂教室三點一線之外,你也有過躺在草坪上看白雲飄過的時候,也有過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池塘邊發呆的時候,也有過在黑夜裡被教室的燈光所感動的時候,也有過在春天看枯草泛綠在秋天聽秋風掃落葉的時候,也有過斜靠在床上就著昏暗的床頭燈捧著自己心愛的書捨不得放下的時候。如果你經歷過這些,那你已經有了詩意的生活。

在工作中,除了天天伏案工作面對電腦之外,除了朝九晚五擁擠奔波忙碌之外,你也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放上一盆綠色植物並小心養護,也曾抬頭看見夕陽正慢慢下到山的那一邊,也曾輕輕哼唱自己最喜歡的流行歌曲放鬆心情,也曾喝上一杯咖啡讓自己的想像隨咖啡的芳香一起飄飛。如果你有過這些體驗,那你也已經有了詩意的生活。

詩意的生活不是故意去尋找的,不是擺脫了一切世俗事務去浪跡天涯,而是這樣一種能力——身處瑣碎的事務卻不被日常事務所淹沒,總能在不經意間抬頭看一看天空,想一想遠方,做一做白日夢。很多人陷入世俗事務的糾葛中,就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跳進水中一樣,除了痛苦的掙扎和絕望什麼都沒有。而詩意的生活就像一個會游泳的人,在水中能過,而所有的植物都在微風中能夠悠然自得,既能夠和水相融,也能夠體會到搏擊大海、劈波斬浪的快感。

那些懂得生活的人總能夠從平凡的日子中找到美好,找到讓自己心靈獲得營養的詩意瞬間。不信?你暫時放下手中枯燥的教科書或煩瑣的工作,輕輕閉上眼睛,側耳聽一下,也許微風正從窗外吹過,而所有的植物都在微風中淺唱低吟。

上帝在一開始創造世界的時候就已經是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現在我們已經做到了工作五天休息兩天,表面上比上帝還進步了。其實不然,我們常常用這兩天的時間更加拚命學習或工作,拚命聯絡別人構建所謂的社會關係,往往疲憊之感比工作五天還甚。

還記得小時候我很喜歡星期天,因為一到星期天我們就可以在原野上奔跑,去追逐蝴蝶也追逐自己的生命。而現在的孩子害怕週末,因為週末一到,家長安排的無數課外學習和補習在等著孩子們,讓孩子們更加沒有時間去品味生命。很少有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到原野上奔跑,一起去認識一下每天吃的農作物在地裡是什麼樣子,一起晚上躺在沒有城市燈光的地方數數天上的星星。孩子從小的生活就沒有了詩意,長大了除了成為工作狂或厭世者,很難成為快樂地行走並且給世界帶來快樂的人,很難成為一個有詩意的從容生活的人。

因此,請從這一刻開始暫時放下手中的學習和工作,關掉電腦和手機,閉上眼睛調整呼吸,把腦子裡令人煩惱的世俗事務驅逐出去,然後再睜開眼看一眼窗外的天空,想像一下城市之外的大地,那裡鮮花正在盛開,河水正在奔流,百鳥正在歌唱,那裡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樹都在等待著你,等你去尋找詩意的生活: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你對自由的嚮往
天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無牽掛
不要「習以為常」

「習以為常」是破壞美好生活的罪魁禍首。

人一旦陷入到習以為常的狀態,就會失去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和體驗能力。然而,我們生活中有太多的習以為常:對於在黑暗中隨手打開電燈就能見到光明習以為常,對於在圖書館隨時都能借到自己想讀的圖書習以為常,對於在地球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用手機聽到親人的聲音習以為常,對於從小到大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習以為常。這些「習以為常」讓我們失去了生命中本該擁有的快樂和幸福。

感知能力是快樂和幸福的源泉。

如果在學校你能夠感覺到讀書的快樂,在單位能夠體會到工作的成就感,回家後能夠感覺到家的溫馨,那就說明你還保留著對於幸福和快樂的感知能力。但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感知能力正在慢慢消失,最終不可避免地陷入到「習以為常」中。我們都知道這句話:「久居蘭室不聞其香,久居鮑市不聞其臭。」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為日復一日的相同經歷會使人產生審美上的厭倦和疲勞,大腦無法再保持興奮感。這是一種生理和心理反應的必然結果,有的時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可以反覆告誡自己一定要珍惜美好生活,但卻總是不自覺地陷入到麻木甚至厭倦狀態。

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改善這種狀態,重新感知到幸福和快樂呢?

答案是:不要讓美好的東西太容易得到。

越難得到的東西越會被珍惜,從中獲得的幸福感也就越長久。我們小時候有一把玩具手槍或看一場電影,是極為奢侈的事情。記得一個上海親戚下鄉來,送了我一把玩具手槍,結果這把槍成了我的貼身寶貝,一直陪了我十年,直到現在想起來,還能體會到它曾帶給我的那種幸福和滿足感。小時候看電影,都是露天電影,而且常常要摸黑走十里地,但那時看電影所感受到的快樂和幸福,現在進一百次電影院都比不上。

我非常慶幸從小生活在農村,在點著煤油燈的日子裡度過了自己童年和少年的學習時光,因為它讓我對今天的生活無比珍惜。那時候,讀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若找到一本書來讀,能讓我高興得幾天幾夜都睡不著覺。所以,今天我一看到身旁觸手可及的書,內心就會泛起由衷的喜悅和滿足。小時候,我從沒見過電燈,每次讀書都要在黑暗中摸索著把煤油燈點上。所以,現在一摁開關就看到明亮的燈光,我的內心也會在一瞬間溢滿溫馨和感動。

所有偉大都源自母親

偉大源於平凡,平凡也總是銷蝕偉大。為了破除這個悖論,我們開始尋覓模仿的對象,卻又在盲目追崇中迷失自我。

然而,我們時常忘記,這世上所有的偉大都源自一個群體,她們的名字叫作母親。她們才是我們生命中至高又至切的榜樣。

幾乎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值得自己崇拜的偶像,每個人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尋找生命的榜樣,這些榜樣有時候像迷霧中的航標燈,指明了我們本來已經迷失的生命方向。但大多數榜樣畢竟離我們很遙遠,不是歷史人物就是遠在他鄉,當我們真正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很少會出現在我們的身旁;然而在最痛苦、絕望、迷茫、脆弱的時刻,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在身邊扶我們一把,給我們一點鼓勵,給我們一點溫暖。

其實,真正的偉大每天都存在於我們身邊。這是一個群體的偉大,這個群體體現了偉大的所有特徵,世界上所有的偉大都源於這個群體,源於這個群體給予偉大所需要的所有滋潤和營養。這個群體的名字叫作母親。當我們拋棄所有關於偉大的玄妙概念,拋棄那些常常讓我們幻滅的追隨榜樣,我們便能夠從母親身上學到所有關於偉大的成分以及使自己變得偉大的途徑。

母親的心中充滿著愛。不管孩子是健康的、殘疾的、聰明的、愚笨的、漂亮的還是醜陋的,母親都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了無條件的愛。即使全世界都把你拋棄了,母親也絕不會把你拋棄。即使全世界都不能原諒你所犯的錯誤,第一個原諒你的人一定是你的母親。如果我們能夠像母親一樣,把心中的愛給予世界上所有的人,世界就會變成一個燦爛的春天,而我們自己就有了佛陀的情懷。

母親有著最好的欣賞精神。母親對於自己的孩子總是欣賞的。她欣賞自己孩子的長相、一舉一動,欣賞自己孩子的哪怕一點點進步。一個母親很少會通過諷刺、打擊、嘲弄來讓孩子成長起來,她總是及時鼓勵和幫助,使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因此當我們想起母親,我們總是覺得溫暖的,因為母親從來不給我們寒冷,即使不得已的打罵也充滿了溫情。如果我們能夠像母親一樣,用欣賞的眼光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及時地鼓勵那些需要鼓勵的人,這個世界將會消除所有的歧視和偏見,變得陽光明媚,而我們自己就有了耶穌的胸襟。

母親擁有最堅定不移的目標。母親最堅定不移的目標就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用嘔心瀝血、含辛茹苦來形容母親對於孩子的撫育是絕對不過分的。為了孩子的成長,母親常常犧牲自己的快樂、幸福和青春,有的時候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母親在做這一切的時候永遠是無怨無悔的態度。如果我們能夠像母親一樣,對於自己的事業和志向有著無怨無悔的追求和愛護,世界上難道還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嗎?面對母親為了孩子的成長所付出的努力,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努力幾乎都黯然失色。

母親的付出最不需要回報。我們只聽說過八九十歲的老母親還在為了維持家庭而勞作奔波的故事,卻很少聽說過母親找子女算賬要求回報的事情。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母親就一直在付出中生活,但她們從來沒有去計算她們是否能夠得到回報。如果未來孩子們成功了,她們露出的是欣慰的微笑,如果未來孩子們失敗了,她們敞開的是溫暖的胸懷。因為不計回報,所以心中便沒有了怨恨,只擁有歡喜。

將痛苦沉澱在心底

有一年夏天,我沿著黃河旅行,無數次站在黃河岸邊,看滔滔河水像黃龍翻滾,自天際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無邊無際的壯闊;看落日一次次像血一樣融入河水,感覺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騰到海的衝動。

但是,讓我感受最深的卻是這樣一件事情。

有一次在黃河邊上,我用瓶子灌了一瓶河水。泥沙混雜的水,被灌到水瓶裡以後,依然十分渾濁,透過瓶子看到的只是渾濁昏黃的世界。在瓶子背後,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面對這樣的水,我感到痛苦和絕望,感到黃河河床不斷升高帶來的災難,感到人們在這種災難中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邊上,痛苦地坐在岸邊,看著黃河發呆。

一段時間後,我把眼神從遠處收回來,猛然發現瓶子裡的水開始變清了。渾濁的泥沙開始沉澱,瓶子上部的水變得越來越清澈。我看著這種變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澱,只佔到整個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餘的五分之四都變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把瓶子舉起來,透過瓶子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與痛苦的界限。

原來,我們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黃河水一樣。在匆忙和浮躁中,我們拚命地搖晃著自己的生活,直到生活變得一片渾濁,所有的幸福都摻上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們一生的幸福的總量應該大於痛苦。我們時時感到痛苦,不是因為痛苦多於幸福,而是因為我們用了不恰當的方式,讓痛苦像脫韁的野馬,隨意奔跑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因為痛苦的滲透,我們本來應該清澈如水的生活,變得像黃河水一樣,有了太多的雜質。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讓痛苦沉澱在我們的心底,不管它會不會消失,都只讓它佔據我們心裡的一小片空間,其餘的大部分空間就會被幸福所充滿。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黃河,發現它是那麼壯闊和美麗。滔滔的河水翻著濁浪,從地平線那頭流過來,從我腳下流過,又消失在地平線的另一頭,使人無法不感受到我們這個星球所蘊涵的勃勃生機。我突然意識到,如果能把人的生命不斷放大,放大到黃河一樣壯闊,從遠古和天邊走來,向未來和大海流去,那我們的生命就不用再斤斤計較於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變成了一曲永遠唱不完的黃河交響曲。

好書如摯友般讓人心安

不管走到什麼地方,我都會隨身帶上一本書,並不是一定要讀書,也並不一定是因為一寸光陰一寸金的緊迫感,只是不管走到任何地方,如果手裡沒有一本書,總覺得心裡空空的。

晚上睡覺前要是手中沒有書,就覺得人像掉到了窟窿裡一樣,其實拿了也不一定讀,但心裡踏實,枕頭邊放著一本書,可以安心睡覺。每次出差,我都像搬運工似的在行李箱裡放上一摞書,結果經常發現帶的很多書連翻都沒有翻開過又重新背回了家裡,於是就告誡自己下次不要帶那麼多書。但下次出差仍然還是帶很多書,沉甸甸地背出去,再原封不動地背回家,即使一字不讀,感覺也像是這些書在旅途中填補了心靈某個角落的空白。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是讀書最快樂的時候,你讀什麼書完全由你自己選擇。我最喜歡讀的書是漫畫書,就像我看電影最喜歡看卡通電影一樣,因此也常常懷疑自己的心智還停留在兒童時期。每次拿到一本漫畫書,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喜上眉梢。蔡志忠的漫畫書我讀了無數遍,最近又把韓國作家李元馥的漫畫系列讀了個遍。

讀書就像談戀愛一樣,需要環境。我很少在電腦上讀書,在電腦上讀書就像和機器人談戀愛一樣,沒有溫暖的感覺。

讀書一定要有書的氣息,書的形狀,書的個性。根據書內容的不同,你還需要選擇不同的地點和時間來讀。古代人讀書要洗手焚香,有時候甚至還要有美女相伴。這種境界我們現在是沒辦法達到了,但我們依然可以創造一些小環境。

讀古文要在深夜,點上一根蠟燭,沏上一杯清茶,一字一句地慢慢讀、慢慢品味;讀詩歌最好是在雨天,聽著窗外的雨聲,輕輕把詩歌讀出來融入雨中,想著詩人悲慘的命運,讀著詩歌中的夢繞魂牽,不禁悲從中來,號啕大哭;讀小說你還需要選擇不同的地點,在野外或湖邊或山腳,把自己沉浸在小說的情節中,大悲大喜都有山川河流相呼應,不亦快哉;讀哲學書籍應該去鬧市,在人聲鼎沸之處思考存在的緣由和出世的意義,即使思考不出所以然也不會出問題,因為你一抬頭就看到了熱鬧的人間。

優秀的書籍就像難得的朋友,在你不需要的時候你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在你需要的時候,他們總會及時地來到你的身邊,忠誠地守候在你的左右,和你的靈魂進行溫馨的對話。

警惕電腦對人的控制

主動積極地生活和學習是人類幸福的出發點和歸屬地。

人對某種東西不知不覺產生的依賴心理,就是生命和靈魂受到控制的標誌。要擺脫這種控制,需要有巨大的毅力和勇氣,還需要有特別的洞察力,因為惡魔出現的時候,常常是以最美麗的外表來迷惑人的。

幾年前,我買了一台IBM手提電腦,從此所有的工作計劃和工作報告都用電腦寫,每天通過E-mail收發上百封郵件,所有拍攝的照片都保存到電腦中。總之,電腦伴隨著我,使我感到工作、學習和生活都方便了許多。電腦成了我24小時都離不開的最重要的東西,不管是出差還是旅遊,我都會帶上電腦。每天睡覺前我還要打開電腦聽一會兒喜愛的歌曲。我感到,電腦成了我生命中最好的朋友。

但我逐漸發現,電腦在向我提供幫助的同時,卻又像一個陰謀家一樣在把我毀掉。

首先,我發現自己對漢字越來越陌生。最近剛好有幾次我沒有帶電腦,但必須寫一些文章,就只能用鋼筆寫。這時候,我發現自己對漢字的敏感性幾乎已經完全喪失,很多字在我筆下根本寫不出來,從簡單的如「豢養」的「豢」,到複雜的如「饕餮」,在我腦袋中完全沒有了印象。更要命的是,幾年不練,我的鋼筆字寫得越發難看了。看著自己寫的字,真有點慘不忍睹的感覺。

其次,我發現用E-mail寫信表面上提高了效率,實際卻降低了效率,浪費了時間。原來沒有E-mail的時候,一天最多一兩封親筆信,別人沒有重要事情也不寫信給你,現在倒好,因為方便,又不用付郵資,有事沒事大家就寫信,你收到了別人的信,出於禮貌就得回信,結果大量的信件你來我往,真正重要的信沒幾封,不回信又會得罪人,到頭來反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自從有了數碼相機和電腦,似乎人人都變成了攝影家,每個人都扛著相機到處拍照。我也不能免俗,結果電腦裡儲存的照片多到了數不過來的地步。隨著電腦儲存內容的增加,它開始耍起了小脾氣。先是出現懶惰情緒,運行速度慢下來,每次開機都要等好幾分鐘才能打開。接著是缺乏免疫力,常常受病毒感染,動不動就以死機相威脅。表面可靠的電腦,常常能給你帶來最痛苦的煩惱:我以前的一台筆記本電腦,一不小心掉在地上,就再也啟動不了,結果裡面快要寫完的兩本書和所有的心血都一起作了陪葬。這情形很像是你真心愛上了一個人,把身家性命都給了她,結果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她就再也不回來了,還把你的家產席捲一空,想想真夠傷心的。發現電腦給我帶來這麼多毛病的時候,我卻已經欲罷不能了。

人類一旦被物質所控制,就會失去獨立精神和主動精神,生命就會扭曲變形。

自從有了手錶,人們就只知道低頭看表,忘了抬頭看天空中日月星辰的旋轉;自從有了汽車,人們就只知道坐車來往,忘了和駿馬一起奔騰的瀟灑;電視機、遊戲機之類的東西也是如此,都在以某種堂皇的理由消滅著積極的生命。

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被控制的恐懼。理性地講,這些發明創造大大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所以不是這些東西本身有錯,而是我們使用它們的方式有錯,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消滅這些機器,而是設法控制它們為我們所用,幫助我們的生命開出更加絢麗的鮮花來。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