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用人唯才 1

馮道做了宰相之後的第一件事情,是簡拔散落在民間的人才,為國效力。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主動地去得罪人。

作為寒素出身的知識分子,馮道身上有一種近乎本能的階級成見,就是對同屬草根階層出身的知識分子,包括鄉野村夫,馮道禮敬有加;而對豪門出身的士大夫,馮道向來是不鳥他們的。

這一點和他的恩公張承業非常相似。張承業瞧不起那些豪門公子哥兒,動輒當眾辱罵,武宗朝宰相李德裕的孫子李敬義就因為出身好挨過罵。不過馮道是儒者,他不會用張承業那般激烈的手段,他向來推崇和風細雨式的待人處事方式。

馮道用人講出身,大搞「又紅又專」,是馮道因為自己的出身不好而對權貴士大夫進行「階級報復」嗎,當然不是。馮道這麼做,更多的還是對寒素士人本能的同情,這是一種樸素的「階級感情」。

同樣是讀書人,面對有限的社會政治資源,出身好的士人就會很容易比寒士獲得更大的進取之階,特別是講究門第士庶殘餘的五代前期。

馮道是個苦出身,他甚至連科舉都沒參加過,這也是一些豪門士夫經常挖苦馮道的話題。馮道跟著劉守光九死一生,好不容易遇到幾位伯樂,才到了今天這一步。

馮道是人,是人就會有一定的偏私屬性,他在選擇人才時,也會優先考慮與自己關係好的人。比如在五代大臣王延的仕途路上,可以說馮道是他最大的政治恩人。

王延是鄚州人,和馮道是老鄉(《新五代史》說王延是鄭州人,與馮道是故人,當誤),在馮道當宰相之前,王延的仕途不說一團漆黑,但也了然無趣,始終在底層徘徊,只做到即墨縣令。

馮道做了宰相,有了用人之權,就動用自己的關係,說動李嗣源,把與自己私交不錯的王延從黃海之濱的即墨召到洛陽,拜為左補闕。官位不高,但畢竟就近在天子腳下,陞官是分分鐘的事。果然,不過一年,王延就高昇為中書舍人,賜金紫,順利混進官場一線。

在用王延的問題上,馮道徇私了嗎?

其實馮道並沒有徇私。

執政者用人徇私的標準是所用之人才能低下,混事於位,貪贓枉法,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這種情況才屬於因私進人,屬於標準的官場惡習,寧用奴才不用人才。

但問題是,王延不是奴才,反而是個大可用之才,而且人品非常好。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