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此次北上的目的就是給契丹太后述律平上徽號,任務完成了,馮道卻遠遠沒有到可以從容離開契丹南返的時候。
耶律德光已經準備向馮道公開攤牌——朕希望馮先生能留下來。
耶律德光對馮道的喜愛是眾所周知的,馮道剛來上京不久,耶律德光就派人賜給馮道只有契丹貴臣才能資格得到的珍貴禮物——一副象牙打製的笏,以及一隻牛頭。為此,馮道還寫詩表示感謝:牛頭偏得賜,像笏更容持。
讓耶律德光下決心留人的,應該是馮道這幾次在殿上所展現出來的那份風姿,馮道已經折服了那些對馮道還抱有一定偏見的契丹大臣。契丹人方面對馮道的阻力已經解決了,接下來,耶律德光就需要和馮道談條件了。
皇帝派一個得力的心腹大臣來到驛館,聲稱要見馮道,有皇帝重要的諭旨要宣。
耶律德光為什麼沒有直接與馮道本人面談,因為他怕馮道當眾拒絕,自己下不來台。耶律德光畢竟是大領導,如此紆尊降貴的去挽留一個比自己職務低的職員而被拒絕的話,那是一件非常沒面子的事情。
這位契丹大臣應該是個漢人,甚至可能就是韓延徽本人。就如同孫權要勸降出使東吳的諸葛亮,最合適的說客人選就是諸葛亮的同母兄長諸葛瑾。
契丹大臣應該是來去匆匆的,他只是在密室中給馮道傳達了耶律德光的意思:皇帝希望馮先生能留在契丹,輔佐我家皇帝,成就一番偉業。
耶律德光公開攤牌,這應該是馮道的預料之中。也許馮道在接到石敬瑭給他安排的這次北上任務時,心裡就考慮過耶律德光強留自己的可能性,畢竟耶律德光的父親阿保機當年就差點得到自己。
從馮道的志趣上來說,他對留在草原上沒有多少興趣的,他更喜歡的還是中原漢風,畢竟漢人與契丹的飲食、語言、思維習慣有很大的差別。
耶律德光已經有了一個韓延徽,馮道不想做第二個韓延徽。
但如果馮道此時就當面拒絕耶律德光,很可能會激怒這個喜怒無常的契丹酋長,強行把自己留下來。馮道並沒有直接拒絕,但也沒有直接答應,而是和耶律德光玩起了文字遊戲。
馮道聽罷來人的話,笑道:「皇帝待道實在天高地厚,道何以為報!只是皇帝似乎忘記了大國與南朝的關係。我皇帝(石敬瑭)既認皇帝(耶律德光)為父,則北朝為父為君,南朝為子為臣。我皇帝都是皇帝的臣子,何況我馮道。我既是子皇帝的臣子,自然也是父皇帝的臣子。留在南朝,或留在北朝,為父皇帝效力的效果是一樣的。」
馮道果然老辣!
這番話,既是對耶律德光留人的變相接受,但也為自己南返留下活口。更重要的是,馮道趁機吹捧了石敬瑭對父皇帝的無限忠誠。
石敬瑭派馮道北上,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結二國之歡」,一定要確保契丹不會對中原起窺視之心。中原初經大亂,民生凋蔽,從這個角度講,馮道穩住耶律德光,對中原經濟的恢復發展是具有重大外交貢獻的。北宋獨行者王安石稱讚馮道為活菩薩,不是沒有道理的。有人會指責是石敬瑭為一己之私割讓十六州,導致中原無險可守的。誠然如此,可這些與馮道又有什麼關係?
來人把馮道的原話一字不差地轉給了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應該能從這些兩邊都靠的話中讀懂馮道的心思。從字面上看,馮道似乎在婉拒耶律德光留人的意思。但如果深品其意,馮道也沒有把話說死,在南朝工作與在北朝工作沒有區別,那反過來,也可以說在北朝工作與在南朝工作同樣沒有區別。
這是不是馮道給耶律德光做出來的暗示?
畢竟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德高望重的南朝第一宰相突然留在契丹,牽涉面太大。稍有操作不當,就有可能給契丹或晉朝造成巨大的政治動盪。晉朝是契丹的臣屬國,晉朝如果大亂,對耶律德光是沒有半點好處的。
耶律德光也許體諒到馮道的「難處」,他還可以用其他辦法來贏得馮道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