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馮道的官場人生中,曾經與三位君主發生過激烈的爭吵,分別是早期的劉守光、李存勖,以及柴榮。其實馮道還與一位君主頂過牛,這就是劉知遠。
所不同的是,以上三次爭諫都是馮道一對一式的,周邊大臣有很多是認同馮道觀點的。而此次馮道所面對的,則是一個史所罕見的殘暴政治集團。甚至可以這麼講,這個政權,從皇帝到大臣,是一群不可理喻的瘋子。
也許是只存四年,還沒有來得及轉變執政思路的緣故,五代後漢政權被當代人以及後世史家普遍貼上殘暴的標籤。
為什麼後漢政權四年而亡,五代人王處訥曾經與郭威進行過一次談話,王處訥認為後漢初建政權,便開始對得罪過他們的所有人進行打擊報復,「高祖(劉知遠)得位之後,多報仇殺人及夷人之族,結怨天下,所以運祚不長。」不僅皇帝殺人,幾個親信大臣,特別是蘇逢吉和史弘肇,都是超級殺人狂。
蘇逢吉抓盜賊的訣竅就是連坐法,一人偷盜被捕,全族皆斬!史弘肇主管京城治安,辦法簡單,不管對方犯什麼罪,抓一個殺一個,怨戾之氣滿汴梁。
殺人多,只是後漢短促而亡的一個原因,否則明成祖朱棣殺人更多,明朝反而又存在了二百多年。後漢的滅亡,主要在於其幾近瘋狂的經濟政策。
其中最為突出的有三點:
1.反私鹽法。
後漢規定,私造鹽者,哪怕只有一克鹽,不管你張三李四王五趙六,斬!此法為郭威所廢除,規定私造五斤以上者才殺頭。
2.地方財物運送至中央時所生產的斗耗。
後漢規定,如果在運輸過程中發現有物資損耗,則由河運官員出私財補償。「亡身破家,不可勝計。」此法後為周世宗柴榮所廢除,規定每石重量的貨物可以允許有一斗的合理消耗。
3.牛皮徵收。
在封建社會,牛是極重要的戰爭戰略物資,敢殺牛者,官府必殺之。牛肉取走後,牛身上最有價值的就是牛筋和牛皮,可以製作武器。
劉知遠在河東中大聚甲兵,特別重視牛皮徵收這一塊。他下令嚴禁境內的牛皮貿易。如果民間有牛死了,此牛之皮也屬官家所用。此令一出,河東百姓怨聲載道。
等到劉知遠統治中原後,軍情已不如前那般緊急,但漢政權依然實行舊法,「天下苦之」。這是三司使(財政部長)王章的傑作。
雖然朝廷法禁嚴厲,但牛皮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獲得空間,依然有很多人鋌而走險,為了一張牛皮而冒殺身之險。
正好有一個案例,昭義軍節度使治所潞州(即上黨,今山西長治)官方查獲了一起重大牛皮走私案,抓捕案犯二十多人。經過有關部門嚴查,案情清楚,證據確鑿,經劉知遠批准,這二十多名牛皮犯將被處以死刑,以敬不法者。
沒想到這個一審判決卻遭到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官的激烈反對,他叫張燦,時任昭義軍節度判官。
《洛陽縉紳舊聞記》詳細記載了這件奇特的牛皮官司。
張燦是五代奇人,他是個讀書種子,但讓人稱奇的是,張燦在近四十歲之前竟然是個大字不識的文盲。後來被人諷刺不知書,張燦一怒之下,折節尋師從學。僅僅五年後,張燦就成為一代博學通才,通經術,精詞賦,善書法,在文學世界裡幾乎無所不能。周邊郡縣皆稱奇不已,以為神人。
學而仕而優,張燦後來被人推薦,出任絳州(今山西新絳)防禦推官。張燦為官清廉無私,所在大治,後來被唐明宗升為絳州判官。而向李嗣源推薦張燦可用的,正是時任吏部尚書的馮道,馮道對張燦這個奇人印象特別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