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有關牛皮的口水戰 2

天涯各自,馮道在洛陽、汴梁指劃風雲,張燦則一直在河東任職,後來升任昭義軍節度判官,而此時已是劉知遠治下。

潞州牛皮大案發生後,舉朝上下喊打喊殺,張燦卻上疏反對處死這些犯人。

張燦反對殺人的理由是:皇上(劉知遠)當年在河東時,契丹尚在中原,而且多有契丹兵騷擾河東,彼時軍情緊急,啟動臨時禁牛皮法,於情於理是能說得通的。但今天下大定,諸侯莫敢不服,再實行河東的牛皮法,民多不便。天下牛只何止十萬,牛皮何止十萬,為了幾張牛皮得罪天下百姓,非所宜。

張燦的奏疏擺到了大漢朝廷的議事堂上。

《洛陽縉紳舊聞記》沒有提到這次議事都具體有誰參加,但根據「執政之地」四字理解,四位宰相蘇禹圭、蘇逢吉、竇貞固、李濤,以及三司使王章肯定列席。性格躁暴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史弘肇也應該在場,因為他還有另外一層身份——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自然有資格列席內閣會議。

至於另兩位開國功臣,樞密使楊邠、樞密副使郭威,因為沒有同平章事的身份,有可能不在現場。而郭威不在場的可能較大,因為從郭威即位廢除後漢苛法的行為來看,他如果在場,肯定會反對的。

對了,出席此次內閣會議的,還有早已成了精的太師馮道。

馮道深為劉知遠所不喜,但馮道的政治地位擺在那兒,劉知遠縱然反感,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友善的姿態,所以馮道可以自由出入宰相議事堂。

汴梁宮中的內閣議事堂,是馮道再熟悉不過的地方,僅僅一年前,他還是這裡的第一主角。而如今,一代新人換舊人,馮道成了這裡的陪客。

進入議事堂後,馮道看著蘇逢吉、史弘肇等人橫眉怒目,藐視一切的霸橫,腦海中閃過的卻是劉昫、趙瑩、桑維翰、李嵩、馮玉,恍如隔世。

在座諸人飲了茶後,閒聊幾句,開始進入正題。

由蘇逢吉開始,後漢的新貴宰相們逐一審閱張燦呈上來的這道奏疏。馮道不是宰相,應該是最後一個看的,所以馮道有足夠的時間掃著這些新貴們的表情。

蘇逢吉咬牙切齒,史弘肇金剛怒目,王章緊握拳頭,蘇禹圭一臉不屑,李濤若無其事,竇貞固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所有人都看完了,馮道最後接過張燦的奏疏,埋著頭,一字一句地看著,有時不自禁的還點了頭。

「大家的意見呢?」馮道含笑問在座諸人。

蘇逢吉冷笑:「朝廷的法度大計,豈是張燦這等級別的臭魚爛蝦懂的!他上這道奏疏就已經違反了官場規則。」

「什麼規則呢?」

「他級別不夠!」

「張燦妄言攻擊朝廷,罪猶可惡!」漢朝的禁牛皮法是王章制定的,張燦公開反對,等於直接掃王章的臉面。王章這等性格的人物,豈能容得下張燦。

「你們都他娘的費什麼鳥話,都去見皇上,請皇上一道旨意,宰了張燦這個狗娘養的!」史弘肇如山般的巨手一拍案子,案上的茶壺直接蹦到地上,摔個粉碎。

「就是!殺了這小人。」眾人一片附和。

馮道凝住了眉,這個場面,馮道感覺似曾相晤。對,這不是正是三十多年前,馮道在劉守光幕下任事時,所經常看到的一幕嗎?眼前的這伙號稱大漢宰相的人,怎麼看都像是劉守光手下那幫草台班子的將相。

除了殺人,他們到底還會什麼?

雖然《洛陽縉紳舊聞記》並沒有記載馮道此時說了什麼,但很明顯,馮道是反對這夥人的。「執政之地除馮瀛王外皆惡之」。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