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作為新郎官的張作霖回到軍營時,甲午戰爭已接近尾聲,日軍突破鴨綠江防線,侵入東北。依克唐阿部首先兵敗,宋慶又臨危受命,率毅軍接茬阻擊。
當時中國軍隊雖然在裝備訓練上落伍,但日本陸軍也剛剛訓練成功,還沒有什麼作戰經驗,在和毅軍對壘時並不佔有絕對優勢。比如有一次在平地作戰時,毅軍把一座院牆推倒,埋伏在牆裡面,以院牆作為掩護,向日軍射擊。日軍一撥撥被打倒,最後想出一個辦法,由左右兩邊分別實施突襲,才迫使毅軍撤出陣地。
還有一次,毅軍佔領了一座大沙嶺子。由於指揮得當,火力兇猛,日軍好幾天都攻不上來。眼看戰局可能扭轉,半夜裡忽然起了一陣大風,沙嶺子上面頓時飛沙走石,吹得人眼睛都睜不開來。等拂曉日軍再次發起攻勢時,毅軍士兵無法開槍,只得從沙嶺子上退下來。當地老人提起這件往事時,都帶著無限的遺憾,說要不是颳大風,日本小鬼再狠,也沒法往上攻,沙嶺子絕對丟不了。
在一本日本人所寫的史話中,記載張作霖也曾親身參與這些戰鬥。某夜,他一個人前去破壞日軍的通信線路,不幸被捕。審訊時,他緊咬牙關,緘默不語,負責審訊的日軍隊長見狀很感動,遂下令予以釋放。
本來,這種英勇頑強、堅貞不屈的精神是應該得到鼓勵乃至賞賜的,無奈,在東方國家只要你當了俘虜,再大的英雄也會被看成狗熊。張作霖歸營後不但沒得到一句好話,反遭到了上司的白眼和冷遇,這使得他想通過參軍求得前途和發展的願望徹底落空,很感灰心喪氣。不久,隨著中日簽定《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結束了。毅軍奉命移防關內,張作霖不願隨軍入關,就開個小差,逃回了家鄉。
回到家的張作霖仍然離不開賭場,經常和二哥張作孚一起混跡其中。兄弟二人因為耍賴還跟人打起架來,對方吃了虧,便到縣衙門告狀,說二人通匪。實際上,他們連偷偷摸摸蒙面打劫的事都沒再做過,只是張作霖自己為了炫耀,時時吹噓與鬍子們關係不錯,不幸就成了他們「通匪」的證據。
這回出手相救的是張作霖的老岳父。趙占元拿出一筆錢,托人作保,將張氏兄弟從大牢裡放了出來。
對於已經「三進宮」的張作霖來說,現在唯一能夠開顏一笑的也許就是在賭場上能夠得意了。然而俗話說「久賭神仙輸」,沒多久他又輸了,而且輸得清潔溜溜,一文不剩。
就在他垂頭喪氣地往家走的時候,相鄰的沙嶺村有兩頭豬溜了出來,張作霖眼前一亮,就想把這兩頭豬偷去換錢。想不到的是,兩位「天蓬元帥」是沙嶺民團頭目家的。這家人發現丟了豬後,派人四下尋找,張作霖被逮了個正著。隨後他便被押回沙嶺村,遭到一頓暴打。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很快四鄉八鄰都知道了「張老疙瘩」偷豬且挨揍的事。張作霖顏面掃地,整日悶坐在家裡,連最愛的賭場都不去了。
兵當不成,錢贏不了,在極度苦悶的日子裡,那個一直對張作霖充滿吸引力的隱秘江湖重又浮現在眼前。這正應了那句話,「狗逼急了咬人,人逼急了為匪」,不錯,當「鬍子」有被抓捕乃至殺頭的危險,可是人過得瀟灑啊,至少不用擔心挨餓或被人羞辱。
發現張作霖竟有了入草為寇的念頭,岳父趙占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但哪裡攔得住,張作霖終於還是選擇了劍走偏鋒,鋌而走險。
要做「鬍子」,當時有兩個渠道:一是佔山為王,黑話叫「起局」,一是入伙,黑話叫「掛柱」。「起局」得有「局底」,也就是槍支彈藥這些家當。在那兵荒馬亂的歲月裡,為防匪患,有錢人不是請官兵護院,就是自己出錢養兵,組織「村團」「聯防」之類雜七雜八的隊伍,張作霖便在這個上面動起了腦筋。他聽說大地主「武善人」家雇夥計,於是就跑去應徵。
應徵時,張作霖對「武善人」的管家說:「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明天把我掙來的糧先送來,一年八石高粱,沒糧折錢也行!」管家一聽,這條件不高,就滿口答應下來,雙方還簽了合同。從「武善人」家裡走出來後,張作霖又到周圍幾個村莊的有錢人家轉了轉,並且以同樣的方式和條件把自己雇了出去。
一共是八家人,收到他們送來的錢或糧後,張作霖先跑到黑市上買了一把十發手槍,接著便通知東家們來他家慶賀「上工之喜」。八個東家都派來了人,張作霖給來人每人倒上一碗白開水,自己也端起一碗,說起了開場白:「諸位一定納悶,張作霖這小子窮死巴活的,今天咋這麼肯出血,擺上八碟八碗兩大件來款待各位呢?其實這是你們自己的錢!」
眾人聽了這話,大眼瞪小眼,都沒明白過來。
張作霖說:「你們也不用瞪眼。我今兒個就是請你們來慶賀我入胡了的!是你們每人出了八石紅高粱,不然我用什麼去買這把槍呢!」說完,他拿出嶄新的手槍,「吧嗒」一聲放在了桌上。
在座的人大驚失色,誰也不敢吱聲。張作霖把話題一轉:「不過諸位,你們也不必膽戰心驚。俗話說,好狗護三鄰,好人護三屯,我入鬍子是為了養活老母,一旦成了局,決不騷擾你們鄉親。」
張作霖說的倒都是實話,「鬍子」有個規矩,即兔子不吃窩邊草,或者叫好狗不吃門前食,平時不管如何作惡,總之不會打攪難為父老鄉親,這就是所謂的「人身為匪,鄉情還在」。自然也免不了有壞了規矩,在家門口打家劫舍的主,「鬍子」裡面稱他們為「邪鬍子」。對「邪鬍子」,一般立住腳的「鬍子」視之為敵,只要抽出機會就會進行收拾。